-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言”,是“诽”和“诵”的部首,意思是说话。造字之初,古人已经明白,说话时得让舌头动起来,于是他们画“言”字时,就画了个“舌从口中伸出形”(《汉语大字典》)。其实,他们画“舌”字本身时,也是画了个“张口舌向前伸有所移动之形”(《汉语大字典》)。两个字都画了伸舌头。
还有些字的图形也很像是伸舌头,好比“訲”([立/中/口]yì),意思是快,古人是在“言”([立/丨/口])字图形上再多画了个“口”;好比“曰”,没画伸舌头,但《说文》认为“象(画的是)口气出也”;好比“音”,是古人在“言”字图形上多加了一个点;又好比“告”,虽然《说文》说是“从口,从牛”,但段玉裁认为“牛、口为文,未见告义”,看“告”的那些图形,有的像“舌”,有的不太像,可“口”上面未必是“牛”,更像是口沫四溅。
总而言之,在古人那里,三寸不烂之舌首先是用来说话的,然后才轮到尝味道。也对,人要不会说话,不能顺畅地交流,是不会变成人的。
“言”字的图形我贴在了下图左上角,“言”右边是“舌”,“舌”右边是“曰”,然后“言”字图形下面是“訲”([立/中/口]yì),再下面是“音”,再往右是“告”,右下角是用来和“告”对比的“牛”。
“言”这个部首,在字左边的时候最多,现在简化字里给简化成了“讠”。用“言”当部首的常用字八十个,有七十五个在左边,都简化成了“讠”,还有个“辩”字,虽然“言”在中间,也简化成了“讠”;剩下四个字“言”在下边:“誊”、“誓”、“警”、“譬”,就都没简化。
“言”主要意思是说话,《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有总结,“言部的字,多与言语有关”。作为部首,“言”所涉及的领域,首先是说话的各种方式,例如:“读”和“诵”,“讲”和“谈”;还有说话的各种形式,例如:“诗”和“词”,“谣”和“谚”,“诅”和“誓”;其次是与说话有关的各种行为,例如:“议”和“论”,“讥”和“讽”,“讹”和“诈”,“计”和“谋”;然后就是和说话关系不那么紧密、但还是和人有关的一些字了;例如关于人的行为:“认”和“识”,“谬”和“误”,“谅”和“让”;例如关于人的状态:“诚”、“诡”、“谦”、“谨”。再就是扩展到和记录语言的文字有关的,例如:“记”、“订”、“誊”;以及“谁”这样的代词,“该”和“诸”这样的形容词,“谍”这样的名词;等等。
如此看来,我们的先人早已知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言”这个部首所覆盖的领域才扩展到涉及人的行为与状态。
“非”,“诽”字的声符,图形在上图左上角,《说文》说是“从飛下翄”,就是“飛”字之中那对翅膀,那一对正向下扇的翅膀。但这说的可不是现在这样的“飛”,而是篆体的“飛”,在上图左下角。
篆体的“飛”,《说文》认为是“鸟翥”,就是鸟向上飞。王筠释例:“上为鸟头;三歧者,翁(颈毛——《说文》);左右分布者,羽(翅膀——正是“非”);中一直为身;不作足者,此背面形,直刺上飛之状,不见足也。……鸟字篆文以一笔象(画出)翁,此以三歧者,奋迅而开张也。”。
上图中就有“以一笔象翁”的“鸟”字和“隹”字的图形,在“非”和“飛”右边,还有古代“飛”的异体字“蜚”字的图形,在右上角,再就是“羽”字的图形,在“蜚”下面,也像是一对翅膀,但和“非”字图形角度不同。
因此,“非”就是“飛”——“飞”,分了“飛”的一部分意思,我想古人表现“非”时单画出这双翅膀,也许想表现的是更纯粹、更抽象的“飛”。但到了后来,因为同音的“是非”之“非”没办法用图形表现,于是抢占了“从飛下翄”之“非”的字形,就把单画出一双翅膀的“非”又赶回了“飛”那里。
“非”还是个常用声符,用“非”作声符的“誹”——“诽”字的图形也在上图中,在右下角。“诽”这个字大体上是说人坏话的意思,应该是从是非之“非”孳乳而来:《吕氏春秋•自知》中说“舜有诽谤之木”,高诱注云“书其过失以表木也”;《战国策•东周策》云“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战国-乐毅《报燕惠王书》中有“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庄子•刻意第十五》中又有“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都是这个意思。
“非”作为声符可发六个音:bei、fei、pai、pei、zhuai、zui,其中前三个音更多见,也反映b、p、f三个声母容易互相混淆。
下面是“非”为声符、分别以b、p、f为声母的三个常用字(自上而下)“非”、“悲”、“排”之读音变迁,据王力《汉语语音史》推拟。这三个字的读音一开始相当接近,后来离得也不远:
“誦”的声符是“甬”,这个字的图形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中说是“象(画的是)钟形,乃钟之初文”,还解释说“字形上象钟悬,下象钟体,中横画象钟带”;徐中舒先生又说是“甬象钟有甬可以悬系之形”;《汉语大字典》则认为“甬下体之钟形与用字形相似,故后期金文误从用”。这大概意思是说,“甬”字图形画的是个甬钟。
相似的,有个“今”字的图形,《汉语大字典》说是“甲、金文象铃有钮有舌之形”,意思是画了个“铃”。
“甬”字、“用”字、“今”字、以及“誦”字的图形都在下图中,“甬”在左面,“用”在右面,“今”在中间偏上,“誦”在中间偏下。
下面是一张青铜甬钟的图片,出自《秦始皇的太爷辈、爷爷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看完展览,你准感慨不已!》:
用“甬”作声符的“誦”——“诵”字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信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所谓“以声节之”,约等于现在的朗诵;《襄十四年传》中有“公使歌之,遂诵之”((p 1010)(09140401))(085),《楚语上》中有“宴居有师工之诵”,宋-苏轼《前赤壁赋》中有“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大体都是这个意思。
“甬”作为声符,主要发tong和yong两个音,能发tong这个音的常用声符有“同”,只能发两个音dong和tong,还有常用声符“庸”,就只发yong这个音。看来都不和“甬”这个声符一路。
————————————————————
下面是10个以“非”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非”这个声符能够发的6种不同声音:
非fēi匪fěi诽fěi排pái-pǎi菲fēi-fěi啡fēi徘pái辈bèi悲bēi罪zuì
bei、fei、pai、pei、zhuai、zui。
下面是“甬”和9个以之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1个原来以“甬”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甬”这个声符能够发的5种不同的声音:
甬yǒng-yōng-dòng
诵sòng勇yǒng捅tǒng涌yǒng通tōng-tòng桶tǒng痛tòng蛹yǒng踊yǒng
筩tǒng(筒)
rong、song、teng、tong、yong。
下面是80个以“言”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非”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3个常用字:
言计订认讥讨让训议讯记讲讳讶许讹论讼讽设
访诀证诅识诈诉诊词译试诗诚诞诡询该详诫诬
语误诱诲说诵请诸读诺诽课谁调谆谅谈谊谢谣
谤谦谨谬谭谱谴辩谍谋谎谐谒谓谚谜
誊誓警譬
非匪罪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古人有意思,为了体现君子劳心专门造了另外的勤字 1 听松 字114 2020-04-21 06:59:20
🙂15:庇,庭 9 桥上 字9925 2020-03-26 07:35:00
🙂14:悟,恭 11 桥上 字8776 2020-03-19 05:29:29
🙂13:诽,诵
🙂12:莺,鸽 8 桥上 字7900 2020-03-05 03:04:33
🙂鸟部首在字旁字下代表了尾巴的长短,有趣 1 听松 字120 2020-04-21 07:18:21
🙂11:粘,粒 7 桥上 字8158 2020-02-27 04:47:56
🙂10:硅,碗 10 桥上 字9337 2020-02-20 04: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