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斯大林格勒—保卢斯不突围 (四完) -- daharry

共:💬49 🌺362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

只有11月下旬有一次突围后撤的机会。

战争不打起来,德军并不真正了解苏军的兵力雄厚程度和战斗意志程度。而事实上,巴巴罗萨计划最初如此成功,其实也是德军这么快,在斯大林格勒就被“逆转”的前因,因为初期太顺利,占了太多地,德军也趋于骄纵,客观上兵力被大大摊薄,主观上又认为即便被摊薄分散了兵力,野战军群(每个战略方向往往只有区区四五十万人)也足以继续攻击前进。结果就是被苏军打成了“台儿庄大捷”。

二战的特殊之处,就是以小衅大,德国进攻苏联,日本进攻中国,都是如此。小的一方,自恃小而精,小而强,觊觎大的一方的国土人口资源,被这种幻想中的战利品诱惑得,忍不住不伸手。

您的这一篇来的正好,帮助我想清楚了目前的中美僵局。

简单说,中国现在处在被半包围的局势下,要不要现在就突围(就是让步,争取签一个“一文本”)?如果现在不急于签,是否未来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现在八面来风,箭如雨到,鸣鼓摆阵,双方在旷野僵持,形同袁绍曹操的官渡之战。中方就像曹军,攻则缺兵,守则缺粮;袁绍那边呢,粮仓起火的“黑天鹅”又迟迟没有飞起来。那么战局最后的结果会是如何呢?

老实讲我不知道,中国未必能赢。但,假如我们飞得再高一些,放大了看全局,我们会发现,曹军(中国)身后的根据地,绵延辽阔,并不输于袁绍的地盘。

就是说,我们今天复盘斯大林格勒战役,去掉希特勒刚愎自用的因素,也对双方的形势都一目了然,那么我认为当时德军最好的处置方案,就是在11月下旬命令六军团跑出来,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因为相比苏联,德国版图小人口少(其实已经占领西欧,版图/资源不小了,但可补充德军的,还只能是德国青年人),30万精锐士卒是比一座空城,更宝贵的财富。

而假如当时纳粹德国的人地规模(综合战争能力),接近于苏联的话,那么当时希特勒的指挥,即便这种指挥导致最后6军团全军覆没,就未必是错的。因为在哈瑞兄这里,我们已经了解到,6军团多坚持了近40天,对整个战局是有意义的。如果德国有能力迅速地组建补充新部队,以6军团的牺牲,换取时间,换取特定时间里的空间,而德军的总体战力并没有大幅削弱,那么还是值得的;更何况围歼攻坚,往往攻方的损失更惨重。

好,回到我们的主题。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规模,虽然仍弱于美国,但相差已经不太远,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滴说,美国目前对中国形成的高压势态,半包围势态,中国是能挺过去的,风雨总会结束的。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假设我们说,中美谈判,类似于中国作为德军,试图夺取斯大林格勒,那么,我支持希特勒的指挥风格,宁可放弃11月下旬的突围机会,继续死守。因为假如我们说料敌从宽,那么继续死守,确实很可能出现最坏情况,百万苏军合围,德6军团“越不动越被动,最后动都不能动”,但了不起就是彻底损失第六集团军,只要大后方还能补充上来,仗能继续打下去。

而这种大开大阖的会战,不但会疲惫苏军,会暴露苏军的破绽,而且同时会暴露战局艰难时德国内部种种其他反对派的真面目,因为反对派觉得机会来了,可以跳一跳了。

目前中美之间,就是一个总体战,一个大开大阖的会战,中美新贸易协定,已经成为斯大林格勒这样的标志性事物。对这个坐标点,反复地,残酷地,消耗极大地,长期争夺------已经成为世界局势的常态。单单对于这一个“要地争夺”,中国目前确实存在这个“攻则缺兵,守则缺粮”的困境,单靠已经投入的资源(一个6军团)力不从心。但美国也很困难,他气势汹汹的多点进攻/分路包抄,还能持续多久?还有没有源源不断的预备队?

既然如此,假如唐纳怆还不肯咽下一个“一文本”,那就继续对杀好了。第六军团打光了,我组建第六十军团,第六百军团再投进去,在我打光老本之前你居然还没倒下,那就是逆天了。

总之一句话,抗美援朝那时候,主席的目标,不是把杜鲁门打下台,把美国打成社会主义,而只是把麦克阿瑟打下台,把北朝鲜打成社会主义。今天,我们不是要把美国打成社会主义,而是把唐纳怆打下台,这个目标,总体上还是属于“一个亿的小目标”级别的,努力一下,够得着------谁叫老子有本钱,size is matter.

通宝推:脑袋,daharry,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