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今天的中国要不要向日本学习 -- 南越

共:💬63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哈哈哈,日本自己还觉得自己教育失败,决定改革呢

日本宽松教育失败了

“宽松教育”既不能满足家长要求,也给老师带来了困扰。

  重学历孩子奔名校

  日本经济不景气,但是在日本总务省进行的家庭收支调查中显示,日本人的教育费用近年来从下降的趋势突然转为上升。记者带着疑问寻找答案。

  2002年4月,日本公立中小学开始实行由文部科学省编订的《新学习指导要领》。这相当于中国的教学大纲。此次颁布的《新要领》中规定实行“宽松教育”,减少了30%的教学内容。这项改革不仅减少了教学量,而且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比如小学课程中的圆周率从原来规定的3.14改为3。家长纷纷担心这样的“宽松教育”使孩子的学习能力下降,将来他们在经济萎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难以生存。

  日本人非常重视学历。很多大公司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都以其毕业的大学是否是名牌大学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孩子能否进入名牌大学学习成为家长关心的大事。

  日本大学分国立大学(如东京大学)、公立大学(如东京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如早稻田大学)3种。日本大学的入学考试和中国的高考相似,是全国统一的考试,但这只是一个参考成绩,多数大学还要进行各自的入学考试,考试标准也各不相同。接受“宽松教育”的学生很可能在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惨败”,不能进入名牌大学。出于对未来的考虑,许多家长宁愿放弃实行“宽松教育”的小学和中学,把目光转向教学严谨的私立小学和中学,尤其是名牌大学附属的私立学校,因为孩子如能考入名校的附属学校,日后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也大。

  家长不信任公立学校

  日本的家长一方面为孩子上学选择学校费心,一方面为私立学校的高额收费“心痛”。

  为了能顺利地通过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绝大多数学生还得去专门的课后补习班学习。据统计,上这些补习班每年需花费70万日元(约合5万元人民币)。70万日元对日本的工薪阶层来说不是小数目。如果孩子考入名牌私立中学,每年还要交150万日元学费(约合11万元人民币)。

  记者采访了三浦太太。她的孩子上小学5年级,已经开始准备私立中学的入学考试。她孩子的第一志愿是离家坐火车还需要一个半小时路程的名牌大学附属中学。如果考试合格,高额的学费、校外活动费和交通费加在一起,一年要比上公立学校多支付200多万日元(约合14万元人民币)。当记者问花费高额的费用上私立学校是否值得时,三浦太太自信地说:“我的孩子学习好,只要能考上这所名校,多少钱也得花!如果去公立学校,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才是最大的失误。”三浦太太说出了现在大部分家长的想法。

  家长选择昂贵的私立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公立中小学虽然便宜,但是学校不负责大学入学考试的辅导,所以孩子必须参加补习班。记者采访黑田太太时,她的儿子正面临中考,她说:“上公立学校还要负担高额的补习班费,上私立学校就不用再上补习班,这样算来,孩子上公立学校也不便宜。”可见,家长对私立学校的信心比公立学校大。

  教师反感美式教育

  日本政府实行“宽松教育”改革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但实行后受到舆论和学生家长的批评。很多学校的老师也提出了反对意见。老师们认为,“宽松教育”使教学内容大量减少,在很多教学时间里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新要领》规定每星期都要进行3个小时的综合学习,可是又没有适合综合学习的教材;老师也想开发学生的想像力,但是多数老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日本一直都以课本教学为主,重视基础教育,突然提出学习美国式的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老师不适应;文部科学省虽然制定了《新要领》,但对相应的教学方法指导不够,引起老师反感。

  现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考虑改革《新要领》,虽然具体内容还未公布,但是政府对“宽松教育”已经产生怀疑。

日本教育质量下滑 子女纷纷考华人学校

--------------------------------------------------------------------------------

http://www.chinaedunet.com 2004-12-23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7日公布了《全球学生学习能力调查》结果。报告称,日本学生多项学习能力下降。

  据了解,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这项《全球学生学习能力调查》,比首次多了9个国家和地区,以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学生为对象。本次被调查的人数共有27.6万。日本这次共有

4700名高中一年级学生接受了“综合阅读能力”、“科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其中也包括在日华侨、华人子女。

  在这4项调查结果中,“综合阅读能力”从上次调查的第8位滑落到了第14位,“数学应用能力”则从上次第1位跌至第6位。阅读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得分的下降幅度在所有参加国与地区内最为显著。

  12月7日,文部科学大臣中山成彬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就《全球学生学习能力调查》结果表示,日本已失昔日世界首位。

  日本媒体教育开发中心的小野博教授则认为,这是新的课程教育体制改革采取减少授课时间所直接导致的结果。片面追求‘综合学习的时间’,而将中学上语文课时间减少到每周仅三、四个小时,这样很难就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学习时间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解能力的低下。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表示,随著日本学校教育质量下滑,华人学校却越来越受欢迎,日本子女现在都争先恐后地来报考华人学校,使得华人学校竟变得洛阳纸贵。

日本家庭教育现状堪忧

--------------------------------------------------------------------------------

www.yjyz.net 时间:08:28:06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次数:

新华网消息 据《人民日报》4月27日报道,日本文部省前不久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儿童缺乏正义感和道德观念,这是家庭教育落后,家长疏于子女管教所造成的恶果。

  这项国际比较调查是在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和德国的6300名小学5年级和初中2年级的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回答经常和有时被家长提醒“不要与同学打架”的日本儿童分别为8%和21%,而其他4国的比例都高达60%以上。回答经常被家长告知“要讲礼貌”和“要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日本儿童分别为20%和10%,大大低于其他4国的比例。

  调查表明,日本儿童不大爱干家务活。在回答“经常干家务活”的日本儿童中,洗衣服者为6%,帮家里买东西者为7%,打扫房间者为9%。表示“经常自己叠被子”和“早上自己起床”的仅30%。

  在问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时,回答父母经常教育子女“不要说谎”的比例,父亲为11%,母亲为16%,而其他4国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30%至50%。回答家长从未告诫子女“不要欺负同学”的比例,父亲为76%,母亲为70%。回答家长从未教育子女“要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比例,父亲为81%,母亲为80%。调查结果表明,日本家长对子女成长采取了“不干预”,甚至是放纵的态度。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儿童每天看电视或录像3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47%,比其他4国高10%至20%。

  日本家庭教育的现状引起日本社会各界关注。一些有识之士指出,日本的家庭教育应当进行彻底反思 。

中小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www.wxrb.com 江南晚报

--------------------------------------------------------------------------------

 

  新华社东京12月24日电据此间媒体报道,日本总务厅23日发表的少 年价值观调查结果表明,日本中小学生拒绝他人意识普遍,教育改革迫 在眉睫。

  根据调查,5名中小学生中就有1名认为“同人接触很累”;2成以 上的学生认为“人不能相信”;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如果自己感到满 意,就不愿再和别人讲话”。

  调查还表明,在日本中小学,“发大脾气、行为粗鲁”的学生占2 6%,其中以中学男生居多;“因为生气而出手打人”的学生占30%; “因为小事而郁闷不乐”的占35%,其中以中学女生居多。另外,48% 的学生在放学后,几乎不和朋友们一起玩。

  日本总务厅认为,该项调查反映了日本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精神 始终处于不安定状态,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从日本的三次教育改革看日本教育

西北师大附中 文亚光

  笔者有幸于2000年5月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中学教师访问考察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15天的参观访问。该团由15名成员组成,主要参观了日本的中学、小学、职业中学和中专学校,并听取了东京大学史学教授和教育学教授所作的有关日本教育及教改方面的报告。尽管考察时间仓促,但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感触。为什么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如此之高?二战结束到现在只有短短55年,但作为战败国,日本战后经济的快速腾飞令世人瞩目。是什么原因使日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日本历史上所经历的三次教育改革,就不难找到答案。

  1853年是日本近代教育的开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面对日本现状,提出要想振兴日本经济,关键在于教育。于是日本政府在1872年制定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提出“全民教育”是日本的教育基本方针,也正是在同一年日本的学制得以实施(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改。但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许多人家交不起学费,所以教育并未被大多数人接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全体日本人的素质,1947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提出教育要民主化、大众化,要求每位学龄儿童均要接受教育。为了保证每个儿童均受教育,日本政府提出免去一切学杂费。当时中小学教育的宗旨是(1)尊重个人的尊严,培养有个性的人;(2)培养为和平做贡献的人;(3)尊重人格。这些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日本第二次教改的开始。从此以后,教育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日本所有学龄儿童都能接受同等的教育。为了配合此次教改,日本政府1971年又实行了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接着1980年又推出了教师培训制度,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经过这次教改,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在历次全球性的数学、物理竞赛中,日本中学生代表队取得了优异成绩,日本的教育体制也为世界各发达国家所效仿。

  但成绩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危机。首先,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原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之处逐渐暴露出来,如学时过长、课程内容单一、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等。其次,校园暴力时有发生,学生辍学现象严重(10%)。再次,社会的竞争使得学生升学需求量的增大,私力学校、各种补习学校猛增,使学生负担过重,造成学生厌学。于是日本政府于1984年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专门讨论教育问题。该审议会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开始。第三次教改的主要内容有:(1)变单轨制为多轨制:缩短学时,变六天制为五天制;(2)将初、高中分立改为一贯制中学(初高中一体),取消初中升高中的考试;(3)扩大学生择校的选择,实行教育的自由化和市场化;(4)改革过去单一的课程安排,实现课程的多样化。调整课程内容------减少30%的原有内容,腾出时间开设综合课(初中70学时,高中80学时),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综合课,并把综合课、德育课、文化课 、体育课作为学校的基础课。(5)增加高中类型。以往的高中只有普高和职高两种,改革后在原有的普高和职高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高中、学分制高中、跳级制高中。(6)地方分权。改变过去“一切由文部省决策的中央集权”现象,尊重地方或个别学校的自主性。

  为配合这次教改,日本政府于九十年代又推出教育复兴二十一世纪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建立孩子们感到愉快的教育。目的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建立具有个性、创造性的教育,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通过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具体做法有:A.扩大学生选择学校的范围; B.开始实施跳级制度,物理、数学等学科成绩突出的可直接升入大学;C.在部分地区设置综合高中,学生可根据兴趣选修课程,获得一定的学分后可升入大学;(2)推进心灵教育。通过心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做法有:A.主办儿童梦想会议;B. 举办自然体验学习活动,所有学生都得参加适当的集体活动,如种花等;C. 举办心灵交流学习活动,让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起来;(3)推进综合教育。改革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是非判断等能力得到发展;(4)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请民间艺人来学校表演或让学生到某些特殊的地方(如文化遗迹)进行参观、学习;(5)进行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少年。除了定期举行运动会之外,各个学校还有意识地进行健康教育,如在学校集体进食、学生自己为进食服务(包括领食物、摆桌椅、分配饭菜、打扫卫生等)。

  回顾日本的三次教改,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改革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注重学生个性培养;(2)注重道德品质培养;(3)注重养成教育;(4)注重健康教育;(5)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6)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7)注重传统文化教育;(8)注重爱国主义教育;(9)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这三次教育改革可以看出,日本教育始终以人为本,处处体现“素质教育”,值得我们借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