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论香港问题:表扬式教育的危害 -- 给我打钱87405

共:💬55 🌺11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交叉步

有个朋友告诉我,她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她的丈夫“捡了一堆破烂”搁家里,有插座,有茶叶盒,各种瓶瓶罐罐,她表示很难理解。

若简单解释,那么她的丈夫的想法是“没准哪天能派上用场”。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为什么有的人无法持之以恒?人们往往解释为没有恒心,其实是不会“捡破烂”。

我以前时常提到,有些困惑在我脑中盘旋了十数年、数十年,这听起来很容易,但实际是一门“功夫”,一些人是不会的。他们往往是琢磨一会,没结果就放下了,彻底的放下了。

可能大家还注意到过一个现象,有的人,或许还包括自己,“不情愿”把一件事分解成若干段来处理。比如,家里的地板,是一次擦干净,还是分三次擦呢?这三次,是一天内完成,还是三天完成呢?

还有一个现象。比如你在操作台上切菜,突然你注意到鸡蛋多拿了一个,该放回冰箱去,你是选择马上放回去,还是“攒起来”,等手头的菜切完了再和别的物件一次放回去呢?

同样的,读书,有的人[习惯于]或者[只能]一口气把一本书读完,但有人可以[同时]交叉读三本书。

写文章也有类似的情况。一般最常见的文章往往是一件事说完了,再说下一件,而另有一些文章,会大量采用插叙、倒叙。《左传》之所以不好读,是因为它是编年体,而一个大事件往往持续多年,只看“经”,时常有一种“烂尾”、“莫名”之感,如果没有左丘明补的“传”,恐怕能把《左传》读下来的人屈指可数。人们更喜欢读《史记》,是因为它采用的纪传体,一个人、一件事,一篇文章说完。

我把这种“可以同时交叉读三本书”的“功夫”称为[交叉步]。掌握[交叉步]会有对应的收益:

比如你不会急于去完成一件事;

比如你不会因被打断而烦恼——自然有个度的问题,过于频繁就难以承受了;

比如你的思想库里会建立一个[长效缓存区],去解决一些特别难的问题;

比如你可以因此节省出许多时间和精力,不必来回奔波。

往根本里说,这就涉及到人的[记忆]问题。

众所周知,人的[记忆]分为两大类型,一为[短记忆],二为[长记忆]。类比来说,[短记忆]好比电脑的内存,断电就会清除,一觉醒来什么都不会记得了,[长记忆]好比电脑的硬盘,除非物理性损坏,否则信息可以一直保存下来。

不过,[记忆]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人类到今天也知道得有限。只能大概的说,[疯狂刷题]会强化[短记忆],同时弱化[长记忆]。过度强化[短记忆],对人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这里面还有一个年龄问题。大脑中负责[长记忆]的脑前额叶发育较慢,大概15岁以后才能成熟。孩子之所以没有[隔夜仇],并非是他们不计较,而是他们[不记得]。同理,孩子没有长远眼光,也是这个原因。

不太充分的证据表明,我们如今的[刷题]教学,会遏制脑前额叶的发育。

流行语中的[脑残]一词,并非是生造的,也并非只是侮辱,而是[确有其事]。有的事,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拔苗助长的危害,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有一些人,成年之后,难以控制的急躁,无法忍受被打断,并非是性格,而确实就是[脑残]了。

但是今天还没有证据表明,这是永久性伤害,或许还有补救的办法,并不需要吃[脑残片]。

关于人的问题,可以说,都是异常复杂的问题,而如今我们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解释,往往存有极大的偏见与误见,比如把[不能持之以恒]简单解释为[没有恒心],把[易急躁]解释为[性格不好],这些解释非常粗暴,可谓[众口铄金]、[毁人不倦]。人们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不懂装懂]。尽管说这是无心之过,但它造成的破坏却不容小视。

做人,首先得懂人。要懂人,就得学。人,太复杂,简单观察现象,简单参照历史经验,这条路几乎就是一条死路。

正如我以前介绍,我们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在脑科学、心理和行为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上的进展,可谓突飞猛进,丝毫不亚于常说的“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制度变革极慢,对于自我的认知并没有放进重要日程当中去,我们只是在简单的学[做事]。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贯的主张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靠要是不行的。

通宝推:唐家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