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做个兵推吧,不走邓的路中国该怎么活下来 -- 夜雨行歌
不过不是在这里,而是华岳以前有位“数学”网友。他的主要观点是工业化国家首先要解决的是能源问题。有了能源就可以带动化工、制造等等一系列工业,然后反哺农业。
举例来说,改开的一个“重大成果”是84年的农业大丰收。按照“数学”的说法,这和搞包产到户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终于能够石油自给,带动化工发展使得化肥普及。
不提他的说法对不对,84年的农业大丰收的后续问题其实不少。放开包产到户,并鼓励乡镇企业后,农民其实并不注重粮食种植,而更青睐种植收入更高的经济作物。同时粮食收购没有做好准备,农民卖粮越多亏的越多,造成了传统的“谷贱伤农”。而农民同时还大量占用耕地造房和小企业。
结果1985年发生了粮食大减产。该年粮食总产量37911万吨,较上年减产2819.7万吨,降幅达-6.9%。本来人均粮食已经过了温饱线(385公斤,饮食结构中蛋白质偏低。),结果又跌回358公斤。
由于第一产业减产,第二、三产业必然受到冲击。于此同时,1985年3月,国务院正式下文废除对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的控制,“价格双轨制”正式成为中国价格改革的基本政策。这造成了隐性通货膨胀,同时开了系统性贪污腐败的第一个口子。于是到1986年开始了解放后第一次学潮。最终以胡耀邦下台结束。
那么我们如果能够穿越回去,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说穿了一文不值,就是烂了大街的计划经济。
首先,假设所有物质条件都是满足的,即1984年有足够的化肥。那么在中国的传统政治中首先要建立“常平仓”以防止后来的“谷贱伤农”。这在当时就要求对农民卖粮全力足款收购。其次要指导农民进行集约化经营。再不济,也要向农民提供指导性作物补贴,如提高粮食类的收购价格,降低经济作物的相对价格。对于价格双轨制必须在一开始就坚决禁止。从中国传统统治智慧来说,搞双轨制本身就是为贪腐开方便之门。这并不需要很高深的逻辑、或多末渊博的知识就能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