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共:💬117 🌺4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08纪侯去国01/03

《隐元年传》: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p 0017)(01010601))(008)

我的粗译:

在我们隐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八月,纪人进攻了夷国,夷国没来通报,所以《春秋经》上就没写。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八月,纪人伐夷”曰:

纪,国名,姜姓。故城当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南。古器铭作“己”,有己侯钟、己侯簋 、己侯貉子簋 等。己侯钟出山东-寿光县(见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三),尤可证“己”即“纪”。彝器又有 ?[己/其]公壶,铭云:“ ?[己/其]公乍为子叔姜□盥壶。”又有 ?[己/其]孟姜匜,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方濬益《缀遗斋彝器考释》俱以为“ ?[己/其]”即“纪”(,不确。 ?[己/其]另一国,亦作其,在今沂水县东七十里)。近年寿光、莱阳、烟台等地皆有纪国青铜器出土,似纪国辖地甚广。夷,国名,妘姓。夷,金文与“人”字形近,卜辞有“人方”,亦即夷国。又形又与尸字(相)近,故经典或作“尸”。夷之踪迹,实遍及中国。此夷国之故城,即(当在)山东省-即墨县西六十一里壮武故城。古彝器有夷伯簋 ,睘卣亦有“夷伯”之称,又有“夷子”之称,不知是何夷国之器。

下面是莱阳出土西周己侯夔纹壶的图片,出自《己侯壶:胶东神秘古国的青铜遗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西周中期前段己侯貉子簋盖之铭文拓片的图片,铭文为:“己侯貉子分己姜寶,乍簋,己姜祏用寭,用匃萬年。”,图片出自《己侯貉子簋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作册睘卣侧视图的图片,出自《刘幼铮:纽约将亮相一组商周青铜器之“作册睘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衿有潘祖荫收藏印的《作册睘卣》铭文拓片(左附释文)的图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品。图片出自《刘幼铮:纽约将亮相一组商周青铜器之“作册睘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纪”推测位置为:东经118.74,北纬36.75(寿光市-纪台镇,故城呈长方形,东、西1500,南、北1200)。

“夷”(杨注:夷姜之夷或是国名,说见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睘卣跋》。隐元年纪人伐夷,亦姜姓,疑即此国。#夷疑即隐元年《传》“纪人伐夷”之夷,杜《注》以为鲁地,误。说详王夫之《稗疏》。),推测位置为:东经120.18,北纬36.43([UR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395120/10323942.htm?fr=aladdin]古城村——山东-即墨市-蓝村镇[URL])。

《隐二年经》: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p 0021)(01020005))(008)

《隐二年传》: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p 0023)(01020501))(008)

《隐二年经》: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p 0021)(01020006))(008)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隐公二年(公元前七二一年,周平王五十年),九月,纪国大夫裂繻(子帛)来我们这里迎娶伯姬,这是他们的卿为他们主上迎娶。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九月,纪-裂繻来逆女”曰:

繻音须。杜《注》:“裂繻,纪大夫。”纪君娶鲁惠公女,裂繻为之来逆。据文四年《传》“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此不言非礼,则裂繻实卿,大夫可以包卿言之。

杨伯峻先生注“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曰:

详庄公二十四年《经?注》。

杨伯峻先生注《庄二十四年经》“夏,公如齐逆女”云:

《公羊传》云:“亲迎,礼也。”《谷梁传》云:“亲迎,事也。”然考之《春秋》与《左传》,诸侯出境亲迎,未必为当时之礼。文四年《传》云:“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然则诸侯娶妇,必使卿出境迎迓,然后为礼。故桓公三年娶妇,公子翚如齐逆女;宣公元年娶妇,公子遂如齐逆女;成十四年娶妇,叔孙侨如如齐逆女。隐二年,鲁-伯姬嫁于纪,纪使其卿裂繻来迎,故《传》云“卿为君逆”,尤可为证。((p 0228)(03240003))(026)。

杨伯峻先生注“冬十月,伯姬归于纪”曰:

无《传》。据?曲礼?“男女异长”之文,男子与女子行第不相混乱。伯姬是鲁惠公长女,隐七年又归于纪之叔姬,当是其妹。此归于纪,盖由裂繻来迎,故从之而行。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隐二年经》: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p 0021)(01020007))(008)

《隐二年传》:

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p 0023)(01020601))(008)

我的粗译:

这年冬天,纪国的卿子帛(裂繻)与莒子(莒国国君)在“密”盟誓,这是为了我们鲁国。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纪-子帛、莒子盟于密”曰:

纪子帛,杜预以为即纪裂繻,子帛为其字。杜预又据《左传》“鲁故也”之文,以为其与莒子盟,为调解鲁与莒间之不睦,故比之鲁大夫,列其名于莒君之上。陆淳《春秋集传纂例》一引赵匡据《竹书纪年》,亦证成其说。而《水经注?淮水篇》云“游水又东北迳纪鄣故城南,故纪子帛之国”,则郦道元以帛为纪子之名。考《春秋经》,于纪国之君,皆称纪侯,无称纪子者。且裂繻字子帛,名字实相应,则杜预之说是也。说本毛奇龄《春秋简书刊误》。

桥按:

《春秋经》此称“子帛”,称字也,乃尊重之意;同一人前称“裂繻”,称名也,则为惯例。《春秋经》中不称名或不单称名者还有:

《隐元年经》“公及邾仪父盟于蔑”((p 0007)(01010002))(013),《隐元年传》云“贵之也”((p 0009)(01010201))(013);

《桓三年经》“公子翚如齐逆女”((p 0097)(02030005))(014),《桓三年传》云: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p 0098)(02030501))(014);

《闵元年经》“季子来归”((p 0256)(04010004))(027),《闵元年传》云“嘉之也”((p 0257)(04010401))(027);

《文八年经》“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p 0565)(06080008))(047),《文八年传》云“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公以其官逆之,皆复之。亦书以官,皆贵之也”((p 0567)(06080601))(047)。

据以上例证,《春秋经》中确有采用“名”以外之称呼且《左传》作者认为是褒扬的,而当时人称“字”亦有表示尊重之意,故此处《春秋经》之专门称“字”当亦为表示尊重之意,盖“子帛”(裂繻)此行乃为鲁国奔走。

“莒”——“介根”(杨注:莒,国名,《郑语》“曹姓邹、莒”,以莒为曹姓,恐另一莒。此莒国,春秋后五十年为楚所灭,见《楚世家》。传世彝器有中子化盘,记楚简王伐莒,见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据文八年《传》及《世本》,当为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省-胶县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据《鲁语下》“晋信蛮夷”之语,则当时人以蛮夷视之。#介根本莒旧都,在今山东-高密县东南四十里,即胶县西南七里,并参隐二年《经?注》。),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9.9,北纬37.1(胶州西南)。

“密”(杨注:密,莒地,据《清一统志》,今山东省-昌邑县东而稍南十五里有密乡,当是此密。),推测位置为:东经119.47,北纬36.82(昌邑市-围子街道-古城里村,密乡故城遗址:东西南北各500米)。

《隐七年经》: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p 0052)(01070001))(008)

《隐八年经》: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p 0057)(01080007))(008)

《隐八年传》: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p 0060)(01080701))(008)

我的粗译:

六年后,我们隐公八年(公元前七一五年,周桓王五年),九月辛卯那天(杨注:辛卯,二十五日。),我们“公”与莒人在“浮来”盟誓,确认纪国促成的两国和解。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曰:

无《传》。古代诸侯娶女、嫁女,以姪女与妹陪嫁,所谓媵以姪娣也。注家见二年伯姬归于纪,而此时伯姬未卒,叔姬又归于纪,故何休注《公羊》、杜预注《左传》、范宁注《谷梁》,皆以为此叔姬即伯姬之妹而为媵者。其所以当时未随伯姬同行者,以其时年尚幼稚,故六年之后始行。媵妾卑贱,嫁往夫家而竟书于《经》者,或以叔姬为纪侯所重之故。或以叔姬有贤德之故。惟万斯大《学春秋随笔》本唐?陆淳之意谓叔姬所归,不为纪侯,而为纪侯之弟纪季。但此皆猜测之辞,《传》既无文,阙疑可也。

杨伯峻先生注“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曰:

好,去声。二年《传》云:“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纪、莒两国既为鲁国而盟会,则鲁与莒盟,亦与纪友好之表示,故云以成纪好。

“浮来”(杨注:“浮来”《公》、《谷》俱作“包来”,包与浮古音近,可通假。浮来,今山东省-莒县西有浮来山,山半有莒子陵,则浮来为莒邑。杜预《注》则云纪邑。今人又谓浮来在沂源、沂水沿沂水东岸两县之间。),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8,北纬36.03(沂源县-东安故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