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天凉了,来读读古诗吧 -- 回车
秋兴八首 其一 唐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孔子说:诗可以兴。
什么是“兴”?从最早的甲骨文看,“兴”的字形由不同方向的手,以及中间的夯具和一个“口”所组成,大概表示众人喊着号子打夯(打夯是用重物击打土体,以提高土体的承重能力)。
这个字形所呈现的场景,小时候在农村经常看到,在起新房下地基时,一般先挖出地基坑槽(半人来深),然后主人会请四、五个青壮来打夯,夯有大半人高,为方柱体,四角为铁管便于手握,中间为空,下部为实心的水泥混凝土,打夯时,四人各占一方,两人在坑中分别用两手一高一低握住铁管,地上两人,拽着系在夯具上的粗绳,然后由其中一人“嗨吆~嗨吆”喊着号子,一起使劲将夯提起落下,并带着大家慢慢移动。起新房是大事喜事,地基的处理更是重中之重,打夯又是重体力活,所以主人对打夯队的招待殷勤有加,加上“Duang Duang”的砸地声和“嗨吆~嗨吆”的号子,打夯场面相当热闹,也最吸引小孩围观。
遥想数千年以前,先人们迁到一地,首要考虑的是建防御墙、建房子、建拦水坝等等,而建这些设施的第一步是打夯处理地基,这时的营地应该到处是打夯的场景,洋溢着一派热闹而又充满生机的的气氛,可能有感于此,先人才将其造字为“兴”。因此,“兴”的本意中包含着昂扬向上的情绪、并且是代表着集体而不是个人的情绪,或者说,“兴”意味着正能量和主旋律,孔子的“诗可以兴”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诗可以用来宣扬正能量和主旋律。
搞清"兴的本意,有助于正确理解这首诗的题目意思,从而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内容。应该说,这首诗表达的不是个人情感,不是“小我”,而是对时局的担忧以及期望,表达的是家国情怀,是“大我”,是“主旋律”。历代对杜甫都捧的很高,是因为在杜甫诗作中,很大一部分是书写时代,抒发家国情怀的,而不是象大多数人那样以记录个人体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这一点与鲁迅的情况类似,与鲁迅同时代的,象林语堂、梁实秋等等诸人,其实文章写得也不差,但地位比鲁迅差很多,原因在于他们主要写“小我”。
起首两句描写秋天的景象。秋天树木凋零,景色萧条好理解,但作者用的是“萧森”,“森”指森然,有压迫之感,按理说,这似乎不太符合一般人对秋天的体验,其实作者上来想表达的就是时局的严峻。秋天对于农耕民族,是收获的季节、喜悦的季节,可是古人的诗文里很少看到这种好心情,因为秋风起、马儿肥,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也就在此时,王朝强大时还能镇得住;王朝衰败时则是任其来去难以抵御,所以秋天也意味着战争的压迫。作者写此诗的这个时期,吐蕃经常来攻打唐朝,并于公元763年攻陷过长安,虽然后来退出,但此后吐蕃军队每年秋季都要骚扰攻击唐朝,长安每次都要戒严,称之为“防秋”。
三、四句句式和一、二相同,也是前面一句说景,后面一句联想时局,不过,第四句比第二句更具体,更确切的指明了“森”是来自“塞上风云”。
五、六句说的是长安陷落。“故园”指长安,“他日泪”写的是听到长安陷落时的悲痛心情。菊花开了两次意味两年,763年长安陷落,写此诗是766年,这年菊花还没开,所以时间刚好吻合,764和765年不正好两次菊花开么。
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内地人民为前线将士紧急准备御寒的衣服,既说明了战争的迫在眉睫,又表明了国家坚决抗击吐蕃的决心。唐代的府兵制要求家里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当兵,好处是家里苛捐杂税全免,但没有兵饷,身上装备也要自己筹办,所以,一般诗文里描写急着做寒衣的都与战争有关,因为做好了还需要时间往边关寄送啊,不像在家里,做好即可穿,不会着急。
孔子为儒家圣人,古代文人算下来都是其徒子徒孙,对圣人的话,是不敢不听的,尤其是在诗文里。因此,但凡题目带“兴”字的诗,一般不妨往正能量,往主旋律去理解。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天凉了,来读读古诗吧 54 回车 字2072 2018-10-16 02:57:04
🙂5、都怪小人捣鬼——读《咏怀古迹五首 ? 其三》 5 回车 字3901 2018-10-22 02:51:39
🙂4、什么是“兴”——读《秋兴八首 其一》
🙂简单介绍一下打夯的土力学原理 1 回车 字1716 2018-10-23 00:17:47
🙂数千年前先人们迁到一地,首先建房子的场景来啦 30 桥上 字2064 2018-10-18 03:06:41
🙂桥上老师的翻译有意思 1 海陵笑笑生 字72 2018-10-20 23:09:39
😁桥上老师的诗译充满现代感,宝推。 1 普鲁托 字86 2018-10-19 10:18:33
🙂多谢夸奖 1 桥上 字63 2018-10-20 04: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