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能动手就别吵吵 -- otto

共:💬69 🌺703 🌵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直接问一句:

您是掌握相关知识,还是仅仅限于道听途说?

从这里言论来看,我觉得您不像是经过系统学习。就以往交流经验,我认为您很清楚不是自己掌握的知识,不足以支持确凿无疑的态度这一道理。您给出这个链接吧,我看了一下,我没看到它哪里清楚地说明了您提到的一些问题。而且我根本不觉得它是一篇严谨可信,可资引用的学术文章。

具体说几个问题:

首先您提到这个早期记载的八旗排序,需要注意,当时八旗是否已经形成了顺序制度?很显然首先得有制度,然后才能说制度是怎么回事。八旗虽然早就有了,但制度是在努尔哈赤晚年,明确四大贝勒四小贝勒的后事安排时才最终定型(当然部分安排很快又被皇太极给推翻了)。

我可能还得多嘴一下,以免有人觉得我强词夺理。实际八旗初期(出现在记载里的)排序,很明显是跟着旗主的行辈走的。而旗主中间经过不少变化。比如黄白红蓝的顺序,是按照旗主努尔哈赤、褚英、代善、阿敏的长幼次序来的。褚英后来被幽禁,白旗交给了皇太极,顺序就是黄红蓝白了。而要追溯这四色的建立顺序呢,却是黄黑(后改为蓝)白红。最早只有黄黑两旗,蓝(黑)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白旗是扩编的,红旗是蓝旗分出来的。这时期顺序很随意,并无制度可言。

其实这件事可以换个角度看。如果说早有制度,正黄旗第一,并且排序能带来一定现实影响,那么努尔哈赤最终自领镶黄旗并确立了镶黄旗第一,就是改制了。改制不是小事,总要有个原因,那么有什么原因呢?当然找不到,因为之前没有这个制度,因此努尔哈赤可以比较随意地做这么一个决定。

==

然后,以人数判定排序没有逻辑可言,这很明显,按数据,镶黄旗人数是第二吗?如果说正黄旗比镶黄旗人多,所以正黄旗排在镶黄旗前面。那镶黄旗人数不是第二,前面是不是还得插进去几个?或者还要引进追加解释?

更可疑的是,这个数字是哪来的?我稍微搜索了一下,网上确实流传甚广,但我没看到引用出处。我之所以怀疑这个数字,是因为我比较清楚的记得,八旗早期兵力是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如果有这么准确的数字出处,学界何以没有共识?

==

下一个问题,侍卫。

充当皇帝侍卫,确实能对仕途带来相当大的帮助,而按制度规定,侍卫确实从上三旗里选。这一点我之前回复龙眼先生也提到了。

但实际上呢,影响没那么大。因为还有一条制度:

以军功世职或承袭祖父世职特赏侍卫者,无论是否属下佐领,一体分上三旗行走。

——奕赓《侍卫琐言》

也就是说,官二代不受这个限制,而清朝侍卫恰恰几乎全是官二代。上三旗官二代成为侍卫的概率是100%,下五旗官二代成为侍卫的概率也是100%;下五旗屁民成为侍卫的概率是0,上三旗屁民成为侍卫的概率,到不了1‰吧,好大优势吗?

==

最后,后妃。

您可以看我对龙眼先生的另一个回帖,您这里的言论是典型的倒果为因。不是后妃只能出在上三旗,而是当了后妃会抬到上三旗。不然还是旗下属人,见到旗主怎么行礼?

举个例子,慈禧。慈禧本来是镶蓝旗人,咸丰十一年抬到镶黄旗,那是她已经是懿贵妃了。我就举这一个例子,当然其余的例子还有。您逻辑水平不错,想必不会说“不及其余”。

所以说,出身下五旗,并不耽误当后妃。

另外,为什么镶黄旗的皇后最多?因为皇帝的户口在镶黄旗,抬就顺手抬到一起呗。

==

再补充一条。

其实上三旗和下五旗有一个巨大的现实利益差异,但不是正身旗人,而是包衣。

通宝推:yiwensilan,崇山彩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