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次考察药厂的经历(上) -- 夕曦

共:💬14 🌺29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次考察药厂的经历(下)

我同学最终没有买那个药厂,其本意根本不在乎药厂的设备、人员、技术,只在乎那张药品市场许可证书。

那时正是中国药监体制改革,建立GMP质量认证体系时期。那时国内有几千家药厂,绝大多数过不了GMP认证最终只能关门。这时就有人盯上了那些只能关门药厂手中的许可证,倒卖给GMP认证药厂或许可以赚一笔。

只有先建立GMP质量认证体系,中国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药品监管。在这之前,中国的药品生产和监管可以说是各立山头、无法无天。现而今的药品监管体系的建立,不能不说说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

郑局长可是个名人,是京城内被处决的(中央)副部级官员。除他以为改革开放后被处决的高官好像都是各省的地方要员。

郑当年在杭州药厂任厂长期间,因病住院,曾被注射假药,险些丧命。据说,这正是他出任国家药监局局长后,厉行改革的动力。郑某上任后,曾铁腕推行两大“新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批准文号统一核发。

然而,这两件事都大有猫腻可玩儿。不受监督的批发大权更可怕。仅2004年,就批准新药1万零9种,而同一年,医药最发达、研发能力最强的美国,仅受理148种新药申请。滥批药物的后果是直接危害到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

郑筱萸的三项玩忽职守罪名中与百姓用药息息相关地莫过于GMP认证。根据起诉状,郑筱萸在推进GMP认证中,由于“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民主程序就推进了这项整改措施”造成了“国家医药管理的混乱,增加了老百姓的用药风险,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据悉,这项认证初衷本来是规范了药品生产的质量,但由于没有经过充分准备,导致审核标准降低,使有风险药品流入市场。

曾有举报药监局黑幕12年的举报人高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GMP认证,把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一个企业做GMP认证,要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还有一个药品流通企业的GSP认证,把标准定得很高,这样的后果就是99%的企业达不到这个要求,结果就是作假、行贿,给权力部门留出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也对具体的设备和生产方案提出高要求,企业为了有口饭吃,不得不去买药监部门推荐的高价生产设备,这些成本都打到药价里面了,直接导致了药价的升高。

郑筱萸的国家药监局局长任期是从1998年到2005年,而这次疫苗事件的核心长春长生生物是在2003年完成私有化转制的。这里面应该有关联。

这次疫苗事件应该说是我们还在清理当年郑遗留的问题。

通宝推:踢细胞,明心灵竹,独立寒秋HK,盲人摸象,桥上,mezhan,李根,南宫长万,吃土的蚯蚓,废话多多,回旋镖,我还有事,楚庄王,随风而去,三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