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聊聊雍正和年羹尧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64 🌺84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嗯,再应和与商榷一段。

也看了面包叔和龙眼先生的讨论,发现面包叔思路和我比较一致,这应该叫个什么所见略同呢。就此问题,再谈两句。

面包叔在主帖说了,网上闲谈,搞得太认真,读的人和看的人都不舒服。但是闲谈不是就我们两人,考虑到河友们的知识积累各有专长,因此一些面包叔那里必然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我还是得喋喋一番。

==

首先吧,讨论立嗣问题,不能跳脱出当时的时代大背景。现在大众印象,清朝皇帝似乎说一不二,这也不算错,根据历史通识,清朝是皇权最为集中的朝代嘛。

但是吧,这也是有个发展流变的。满清以八旗起家,八旗制度与清朝相终始,而这个八旗制度呢,有点了解的河友应该知道,它是一个具有很强人身依附性的制度。比如清朝笔记逸闻里面提到,某王府办丧事,某大员充吹鼓手,盖此大员乃是该王旗下属人。逸闻或许夸张不实,然而事理大体是这样的。则不难想见,各旗旗主势必能因此旗权,插手各方面国家权力。

皇帝与满洲亲贵的斗争,展开了说不是网上所能穷尽的,这里就不赘了。大体描述一下:清前期旗权特重,乃至努尔哈赤以下皇太极到康熙三代帝王,均非先王一言而定,而是亲贵共议的结果。清中后期则八旗制度基本就是民政制度,与国家大事无涉了。这个变化,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两朝,而由乾隆帝总其成。

==

允礽于牙牙学语之龄被康熙立为太子,不少文艺作品,归因于康熙与允礽生母孝诚仁皇后伉俪情笃。我觉得有这方面原因,但不尽然。康熙借立皇太子,加强皇家权威,压制宗室的因素应该说更为明显。

允礽得立,很明显是因为他的嫡长身份。康熙此举,遵从立嗣以嫡以长的汉文化,借助汉人势力来压制满洲亲贵的目的应该说很明显。但是只能说是借助,而不能说康熙倒向了汉文化。

康熙对允礽的宽容和厚待,史书记载很多。如果允礽最终得以继位,那么其根正苗红的出身对皇家权威势必是一个很大的助力,因此康熙必然不愿意轻易放弃允礽。当然,个人感情因素我觉得也不能否定。

不过康熙的皇帝当得太久了,允礽的能力大概也确实差了点,皇太子这种众人觊觎的位置他坐不住,最终被拱下来了。

==

那么带来了一个问题:允礽被废之后,康熙属意于谁?

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康熙没有特别属意于谁。在皇室范围内看允礽被废,当然是康熙其他诸子的胜利,但放大来看,则是宗室的胜利,康熙一家的失败。康熙对此很快做出了反制措施:复立允礽为皇太子的同时,大封诸子。这实际上也是对局面的一种控制:无论谁最终胜出,皇位总是不出康熙的血统。“九子争位”的局面,其实是康熙自己造成的。

同时这里就要说到一件事:允禩看似众人拥戴,来势汹汹,其实他走的是一条必败的路。所谓“八爷党”的核心,正是一群满洲亲贵,让允禩即位,那康熙一番苦心做作,就全付之流水了。

康熙四十八年大封皇子,安排如下:三、四、五子封亲王,七、十子封郡王,九、十二、十四子封贝子。跳过了一、二、六、八、十一、十三。

这个安排里,封亲王的三个,当时都年满三十岁,七子应该在这一档,但他身有残疾。封贝子的三个,是年满二十岁,十子应该在这一档,但他生母家世显赫,是实封的贵妃,子以母贵。跳过的里面,老大是谋害太子的主谋,老二被复立为太子,六和十一当时已经夭亡,十三后面再说。这么看老八允禩,应该说是败得很彻底了。

==

然后这里说说十三胤祥,因胤祥在雍正朝备极荣宠,他在康熙后期的被冷遇,引发了很多阴谋论。这个我看嘛,似乎并无什么阴谋,只是说明康熙老年犯了常见老人病而已:恋栈、多疑。说胤祥和雍正早有勾结,找不出什么史料依据,倒是有证据显示胤祥和太子允礽关系不错。

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的时候,不在北京。当时在侧的皇子有一、二、十三到十八的六个,一共八人。十五以后的当时年纪甚小,在康熙朝就没参与政治斗争。而胤祥和老大允禔从此在康熙一朝待遇差相仿佛,所以说胤祥很可能和允禔一样,卷入了什么事犯了康熙之忌。

同样因为恋栈多疑,康熙应该是没有早早立下继承人。当然康熙末年,对雍正的倚重应该说很明显,我并不同意雍正得位不正的种种传说。但是康熙没有留下亲手文字证据表示雍正继位的意愿,这也给了雍正的政敌攻讦他的机会。

==

康熙看重雍正呢,应该和他的性格有关系。无数史料证明,乃至影视都在渲染,雍正是个能办事的人。康熙死后不到一个月,雍正就开始整顿旗务了。

整顿初期,雍正应该说还是很倚重自家兄弟的。允禩和允祥这两个康熙朝比较倒霉的兄弟,都立刻委以重任,旋即封了亲王。有解释说雍正这是欲擒故纵,打算借此干掉允禩,我觉得还真不是。一方面用不着如此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另一方面交给允禩的任务(理藩院),也不是十分容易借机寻衅的地方。

这里也说说允禩这个人,一般大众印象嘛,既然能与雍正争嗣,那必然也是一时豪杰。而允禩这个人在坊间传闻里风评确实也不错,“八贤王”云云。但是材料读得多了,不难发现允禩其实不是很出众的政治人物。

允禩的问题呢,是好名,同时做事的能力远不及做人的能力。堂堂一个皇子,纾尊降贵地去与人结交,自然不难交游广阔。但这一套对亲贵是不太奏效的,而他缺乏另一面的杀伐果断的能力,这造成他并不能真正成为一党之首。

有个例子,允禩在康熙朝末期倒霉之后呢,所谓的“八爷党”很多转去支持十四允禵。很多文艺作品渲染,说这是允禩宁可皇帝送给别人,也要和雍正死磕到底,云云。可大家想想不难明白,别说杰出的政治家,就正常的政治家,哪有这么办事的?这件事与其说是“八爷党”奉了允禩的旨意去帮助允禵,不如说是亲贵们见事不谐,抛弃了允禩另拜码头。

所以说雍正朝对允禩的打击,我觉得是允禩又被亲贵当枪使了,而雍正也有打击亲贵的需要,所以拿他做个由头,以穷治“八爷党”为名,痛击满洲亲贵势力。其实雍正对允禩的处罚,还不如对老九允禟重,如果说雍正因旧事对所谓“八爷党”耿耿于怀,那么对党魁允禩的处罚如此畸轻就有些怪哉了。

==

正因为雍正得罪的是满洲亲贵,所以雍正更多的任用汉人。而亲贵势必也会反扑,他得位不正这个谣言,当时就传的满天飞,汉人清流必然也会借机而起。雍正这人脾气也比较轴,以皇帝之尊与秀才曾静辩驳,搞出本《大义觉迷录》来。这本书当然是站在雍正的立场上,但出于辩驳需要,其中透露了很多争权的事实。

同样因为雍正把出头的椽子全削了,乾隆即位面对的形势就好很多。他不必要继续打击亲贵,而是开始拉拢他们以维护“满洲国本”。清朝制度大多在乾隆朝定型,与此有关系。同时乾隆因为集权达到一定程度,得以“不允许你反对,不需要你赞同”,认为《大义觉迷录》的辩解没有必要。不仅没有必要,反而由于其中透露的事实起到了反作用,直接禁掉了。若不是本朝总设计师效法先贤禁了毛选五卷,此等最高领导人著作被禁毁的壮举,在史上就是空前绝后了。

==

闲谈谈的越来越远,最后讲个史事,可供参考:

康熙朝明珠比较知名,他在康熙朝就倒了霉。而雍正朝他的儿子揆叙(已死)也被打击,被夺官削谥,改墓碑文字为“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然而,揆叙的养女(他弟弟揆方的女儿过继给他),在乾隆朝仍然入宫,并且晋升飞快。揆方的另一个女儿,是康熙朝重臣,国舅傅恒的正妻。满洲亲贵这种“潜势力”,可见一斑。

通宝推:烤面包的胖大叔,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