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简单看法 -- 林风清逸

共:💬347 🌺2557 🌵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个叫文一的经济学老师

提出了工业化的“胚胎发育”理论,比较好地解释了各个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化过程。他把工业化分为5个阶段:

这个逻辑的核心是政府主导下市场结构的“胚胎发育”式的演进、展开和变迁,其历程由如下一些经济发育阶段构成:

(一)以远距离贸易为目的的农村原始工业化阶段(相当于中国的乡镇企业阶段);

(二)以面向世界市场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来大规模生产轻工业品(包括小商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即城乡大工厂体制阶段);

(三)以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三位一体”的爆发式繁荣为特征的枢纽工业体系发展阶段;

(四)由此推动的以规模化方式批量生产所有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包括重工业原材料、机械装备和化工产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五)以上四个发展阶段最终指向的是高工资、高资本密集化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全面专业化、区域化、精加工化、机械化,与金融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以及由这个经济基础支撑的福利国家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出现、展开和向下一个阶段的提升都得依靠强大的国家执政能力才能够实现[2]。

以英国为例:

1550-1750是工业化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英国乡村作坊工业的全国性繁荣。这些遍布农村的家庭小企业由一大批从事国内和全球贸易(比如大西洋三角奴隶贸易)的富裕商人来帮助融资和组织生产并负责销售。这一阶段由于市场小,时间漫长,发展缓慢,但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物质和技术基础,组织管理和人力基础。

第二阶段是最为重要的工业革命阶段:

英国政府通过全球的殖民地和用战争打开非殖民地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而不能提供这个条件的先行国家比如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爱尔兰等国,则爆发不了工业革命。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棉纺织业,其技术代表是木制的珍妮纺纱机和后来对它的各种改进装置(参见罗伯特·艾伦《英国工业革命:一个全球性视角》),开始主要由人力和水力推动,属于劳动密集型。

这场技术革命是在原始工业化阶段所创造的全球性纺织品市场的基础上和政府产业政策的鼓励和保护下所催生的。由政府帮助建立的全球性纺织品大市场和原材料(棉花)供应链使得英国企业采用规模化生产方式更加有利可图,更能够击败国内外竞争对手。

而由规模化生产方式催生的工厂体制开始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集中到靠近河流的工厂,形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工业园区”和以此为基础的中小城市,因此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远距离贸易和全球市场为目的的规模化大生产,也即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个规模化大生产方式不仅依靠规模庞大的全球市场和交通枢纽,而且还依靠那些能够保障源源不断的原材料(棉花)供给的殖民地(比如印度、非洲和美洲大陆,因为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都不盛产棉花)。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并非欧洲第一个开启原始工业化过程的国家。15-18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爱尔兰等国,尤其是荷兰,其乡村纺织业也十分发达。但是这些国家的乡村制造业由于缺乏政府持之有恒的的大力支持和正确的产业政策引导(比如重点培育产业链漫长、劳动力需求多、全球市场巨大的纺织业,而不是香料产业),而最终没落、消亡了。

英国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首先摧毁的就是这些国家的手工纺织业。

棉纺织业的原料不在英国,主要市场也不在英国,如果没有全球市场的支撑,工业革命没有理由发生在英国。而中国入世比较完美地复制了整个过程。

参照工业化5步骤,市场是工业化的课堂,而没有广阔的市场,是进入不了第二步工业革命的。参照英国的工业化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也是遵循了相同的步骤,毛主席时期的社队企业,文化扫盲,邓时期的乡镇企业,其实都是工业革命的必须贮备步骤。

我一直以来都比较疑惑:按历史来看,“高端人口”对中国工业化其实作用不大,反而血汗工厂,普通工人农民对中国工业化贡献大得多。刻薄点的话,北大清华之类的,对美国有作用,但对中国是浪费资源。如果放在5步骤之下来看的话,就比较容易解释了,在工业化的初级一二阶段,高端人口确实用处不大,但过了这个阶段,高教育人口就要发挥重要作用了。

通宝推:llama,疯雨后,潜望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