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康熙朝后期的腐败 -- 温相
康熙帝自平定三藩后,曾大力表彰清廉,惩办贪污,整顿吏治,成效卓著。但到40年代,开始逆转,50年代以后,每况愈下。而康熙帝愈到晚年,为政力求宽和,事事强调宽容和平,常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在五十年(1711年)三月的一次谈话中说:“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若吹毛求疵,天下安得全无过失者。”和他以前大力提倡廉洁自律不同,现在对那些不能严于律己的官员却网开一面,竟然说:“夫官之清廉,只可论其大者”,至一般送人礼物,接受“规礼”之类,“大可不必深究”。他还说:即“廉吏”“亦非一文不取”。江宁织造曹寅建议裁省两淮盐课陋规银,康熙帝立即密批道:“此一款去不得,必深得罪于督抚,银数无多,何苦积害。”在另外一件朱批中,他又说:“外边汉官有一定规礼,朕管不得。”
康熙后期吏治废弛,首先表现在各级衙门懒散,行政效率低下。有些政务,皇帝下旨九卿集议,他们却“彼此推诿,不发一言,或假寐闲谈,迟延累日”。本来很快能办好的事,非得拖延许久才行。这种情况,正如有的官员指出的,他们满脑袋装的就是功名利禄,“时时只顾身家,刻刻只虑子孙”,什么“国家之安危,民生之休戚”,“毫不相关”。
康熙后期吏治废弛的另一表现是钱粮亏欠严重,财政状况恶化。由于官员政纪松弛,又缺少有力监督,从州县到省,挪移、侵欠钱粮习以为常。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在述及各省官员承办钱粮征收情况时说,当时只有张鹏翮作浙江巡抚、马齐任山西巡抚,能全完七年钱粮,其余各省都未能全完。据雍正初年诏谕清理各省积欠钱粮的统计,积欠最多的是江苏,自康熙五十一年到雍正元年,共欠库银881万余两,相当于该省两年半的田赋额。其次是山东逋欠300余万两,浙江100余万两,其他省份也是十几万到几十万两。在地丁欠项中,向有官欠、民欠之分。官欠就是官员挪移拖欠,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贪污了。民欠则是百姓没有交足钱粮而拖欠下来的。雍正时,直隶巡抚田文镜说,所谓积欠,“半亏在官,半亏在役,而实在民欠者无几”。
吏治败坏还表现在贪污成风。四十八年(1709年)五月,康熙帝与大学士们谈话时,曾说:“部院中欲求清官甚难。”他还说:“近闻四川官员惟陈??操守尚清廉,其余地方官横行加派,恣肆者甚多。”当时官员贪污的通常手法是借收钱粮之机征收火耗。火耗本来就是一种额外派征,但因清朝官员实行低俸制,只靠正俸无法维持生计,所以康熙帝也沿用惯例,默许官员用火耗银作为日用补贴。他还多次表示,征收些微火耗乃寻常之事,并说火耗加一加二便算清官好官。所以加三加四已属平常,多的到加七加八。
京官贪污,另有办法。比如户部,常借地方官奏销钱粮时做手脚,“不给部费则屡次驳回,恣行勒索”。武官贪污的通常办法是吃空粮。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曾说:“天下绿营兵丁,大率十分之中有二三分为空粮,为专阃大臣及将弁所侵冒。”雍正初年揭发出来的贪赃数十万两至上百万两的大案件,都是官员们利用康熙帝为政宽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互相串通,上下勾结,公开或半公开进行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康熙朝后期的腐败
😠很腐败! 西河伯 字0 2003-08-17 11:29:26
😂关于火耗 1 挑灯看剑 字462 2003-08-14 09:00:35
耗羡归公在雍正一朝解决的比较好 温相 字34 2003-08-16 17:36:13
官员应有合理的工资 白云蓝天 字95 2003-08-15 20:48:58
话虽这么说,不过合理很难定呀 scorpioking 字274 2003-08-16 10:45:56
观念的确是关键,这就要看领导人的 白云蓝天 字463 2003-08-16 19:29:04
😁转自神雕侠侣: 石璧 字275 2003-08-14 0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