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扶贫免费教育医疗讲讲消费与积累的大道理 -- 陈经

共:💬470 🌺580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以我的高考故事为陈经作证

部分赞成陈的观点。此外有一点补充:以我的高考故事为例。

我1989年上大学,4年的学费多少呢?300多元。此外,每学年开学时,买一点新教材,大约2、30元。

这还不算,由于我读的是师范专业,国家每个月发给我20多元的饭菜票(寒暑假不发)。大家可以算算这笔帐。

这样上大学当然很合算,可是我读高三那个班,40多人,真正高考过线的,就我一个人。

其他几位同学,有的走读、有的专科、有的委培、有的定向,以各种名义也上了大学,但不超过10个,且要交一笔当时不小的钱。

对比现在的高招,动辄成千上万,可是城市孩子普遍都能上大学,只是档次不同而已。哪一种好呢?

我认为现在也不算好,但是进步了。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花钱就能上大学,进步了。当年我那30多个同学,要是能花钱上大学,他们的人生绝对会不一样。可惜,当时大学门坎太高。

这与陈经的观点有何关系?

大学扩招,无非是金钱驱动,不管动机有多丑恶庸俗,毕竟师资、硬件上来了,架子搭起来了。去年我回大学母校,看到当年熟悉温馨的木质中文小教学楼被拆掉,树起一座体量庞大、形状丑而俗的闪闪发光的大教学楼,我当然伤感,也知道这楼里有很多腐败。

可是我更知道,会有更多的我的学弟妹在这座楼里攻读。

20年后会怎样?已经被利益驱动刺激得膨胀起来的各高校,会有很多房子、很多老师、很多设备,这时候,就算把大学学费降下来,他们也不得不招生了,只要不亏本,哪怕是微利,他们也会干。

这里有两个假设的前提:20年后,国家蛋糕已做大,会调控;20年内,不乱。

这两个前提我都相信,如果质疑这个前提,我无话说。

以上是拿高考说事,其他如医疗等等,大抵如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