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中国即将步入死亡人口年均超千万时代! -- 无所事事
国内体制外人口学者对卫计委所一直坚持的1.8总和生育率的批判。
因为根据“六普”统计,国内总和生育率只有1.18。由于当年数据存在漏报等情况,国内大多数学者根据长期研究追踪统计、教育等部门的数据估算总和生育率应在1.4~1.5之间,而且这个生育率水平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个结论也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经济蓝皮书》所采用。
因为根据“六普”数据,1980年代全国总共出生人口为2.28亿,1990年代出生人口为1.75亿,而2000年代出生人口只有1.46亿。一代人时间,出生人口减少了36%。这与推断的国内总和生育率长期维持在1.4左右的结果相符(1-1.4/2.2=36%,由于国内性别比例失衡,维持正常代际更替的生育率需在2.2以上)。
但当时的计生委似乎并不买统计局等其它部门数据的账,在“六普”数据出来后仍旧坚持1.8的总和生育率不变。并拒绝了学者呼吁的遵守当年中央“独生子女”政策只执行30年的承诺,放开二胎生育的建议。
直到2012年我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现象,计生委才将总和生育率下修至1.6左右,并建议中央在2013年与2016年相继推出了“单独二孩”与“全面两孩”政策,但预期在放开二胎后总和生育率会反弹至1.8以上。而且公安部在2015年还将历年统计的1300万以上黑户登记户口。这样各项总计增加的统计人口在2000~3000万左右,这才有目前的数据与当年预测有所不符的情况。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生育意愿下降(根据放开“全面两孩”后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各地二胎生育意愿普遍不超过50%),在放开“全面两孩”政策之后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即使按照最乐观的预测,今后的总和生育率也不会超过1.8。
根据上述分析,在2025年这一轮生育高峰期过后(这一年中国总人口也将被印度超过),总和生育率可能会快速恢复至1.4左右。由于人口基数及代际递减的延迟效应,在2050年中国总人口尽管下降不会太剧烈,但老龄化率将超过目前日本的水平。
而由于中日各自社会内部贫富差异等因素影响,到时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可能还达不到日本“失落20年”之后的2010年同期水平(按现价美元计算,2017年中国人均GDP还不如日本的1979年,落后40年左右;老龄化程度只差距30年,而且由于“一胎化”效果逐渐显现还会持续追近)。而在2020年中国人均GDP只及日本1980年水平(人均10000美元左右),但老龄化程度却已和人均30000美元的1990年代初的日本相当,这就是“未富先老”的含义所在。
而届时根据社科院发布的养老金精算报告预测,将从目前的2个缴费者养1个退休者,下降到2050年不到1个缴费者养1个退休者,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人口绝对数量来说,中国人口已经从1980年占全球人口的1/5降到目前的1/6左右,而新生儿人口则只有1/8。由于老龄化的提前来临,每年新增人口更是不到1/11。照此趋势,至2050年中国每年的新生儿占全球比例可能会下降到1/20。
在2025年达到人口高峰之后如果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4,由于人口的指数式下降,则一代人(25~30年)减少36%,两代人减少60%。至本世纪末中国总人口将落在6~10亿区间(总和生育率范围1.4~1.8),人口老龄化将持续上升。到2100时中国总人口可能只占全球的5%左右(其实卫计委2017年的预测还是2050年中国人口会维持在14亿,2100年在11亿以上)。
数据来自《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
而就国内来说,主体民族在全国范围内新生人口目前还超过80%。但在局部地区与省份,比如新疆,已不到15%。按照过去两年《新疆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推算,去年全疆维族人口就已经超过50%,成为西藏之外全国第二个单一少数民族占绝对多数的省级行政区了。这也是去年初新疆启动实施了以南疆地区为重点的全疆人口登记精准核实工作的大背景。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个流产数有很多重复流产,而且禁止了只有坏处 林风清逸 字0 2018-01-23 02:31:01
🙂现在一胎已经跪了 3 天子码头 字103 2018-01-22 20:45:39
🙂文中最下面的图是2011年发表的,已经能看出走势来了 北纬42度 字1113 2018-01-22 19:05:08
🙂这是2011年“六普”数据出来后
🙂1.4的总和生育率就是算错了呗 3 北纬42度 字406 2018-01-24 13:17:41
🙂看来你没有仔细看过上面回复内容 1 无所事事 字1488 2018-01-26 01:44:05
🙂统计数据是可以修正的 1 沧海一粟点点墨 字152 2018-01-24 19:04:28
🙂这个结果太乐观了 1 无所事事 字285 2018-03-17 1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