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核心是讲实事求是 -- 林风清逸
最近想起来看《老子》,有人提到《韩非子》有专门讲解。据说《老子》的版本演变很多,但是《韩非子》的讲解比较接近原始版本。此前知道《韩非子》在吴起杀妻求将一事上有不同于流俗的记载,所以就看了看《韩非子》。
吴起杀妻求将一事,据说是齐鲁交战,鲁国欲用吴起为将而疑之,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人,于是吴起为了做大将,就杀了妻子,鲁国因此任用他做大将打败了齐国,但是过后又嫌他冷酷无情,抛弃了他。于是吴起去了魏国。
但是韩非子的记载是不同的。韩非子记载是这样的:
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而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吴起休妻和吴起杀妻有着质的不同。
我听说过另一个故事。吴起在魏有功,魏王打算嫁女给他,大臣嫉妒吴起,打算离间二人,就利用自己也娶公主的形势,佯装被妻子虐待,表演给吴起去看。然后告诫吴起不要迎娶公主。随后又告诉魏王,吴起有私心,要离开魏国,你嫁公主一定会失败。魏王就做了尝试,吴起果然拒绝,于是二人间隙形成。后来吴起就愤然离开魏国,去楚国改革去了。
其实从吴起的行为来看,的确不像是杀妻求将的人。因为这样做摆明了太容易为人所制,根本就不是坚定自信之人所为。不过历史上对这种法家人物都是以“非人类”看待的,不会考虑这种正常心理,只会认为法家人物就是故意刻薄,所以,在丑化心理形成之后很容易接受杀妻求将的妖魔化宣传,形成了狗咬尾巴式的循环丑化。
在吴起一事上可以看到,韩非子的记载要可信得多。
在老子问题上,现今流传的老子版本是经过多次改变的,较早的版本,比如西汉时代严遵所做的《老子指归》,四库全书认为是伪书,直接抽毁了。但是学者考察发现,严遵所依据的《老子》,篇章和韩非子是相似的,和出土的战国秦汉《老子》也相近。反过来证明现在流行的《道德经》不是早期版本。比如说早期《老子》里的“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在后来的版本里变成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前者是“以今推古”,后者就变成了“是古非今”,二者的取向明显是相反的,后者更加符合儒家经典。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在“以今推古”和“是古非今”上是有着明显分别的。法家商鞅也好,杂家吕不韦也好,都是站在“以今推古”的立场上的。并且吕氏春秋明确讲:“舟车之始见也,三世而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可见战国时代对新旧更替的规律是有着明确认识的,能够理解新生事物不完善以及新生事物就算完善了也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冲击的现实规律。当时社会上,可以说主要只有儒家坚持要维系社会衰落中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陈旧利益。
以前没怎么看过韩非子,对韩非子的原貌不是十分了解。打开书以后我才知道,原来韩非子的结构和墨家的墨经是相似的。墨经有经、有经说,墨家解释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韩非子的结构是按照墨经的结构布置的。这个结构很好。前面列明观点,后面讲解实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也是这个结构(左右上下是排序方式,左上是第一篇)。前面列了六段经文,后边分了六篇说,进行解释。通常的观点认为,外储说左上的主旨是:
我看了一下,其实此文真正的要害在于“信”字。而在韩非子这一章里,要做到“信”,那么要害又是“实”。在《说二》(对应《经二》)里面有一句话:
考实按形,就是整个外储说左上的核心。
韩非子这一整个章节,表面上讨论的是“信”的问题,其实在《经二》、《说二》里面,讨论的是取向问题。
这一段出自于“经”,简略举了很多例子,韩非子都在“说”里做了详细解释。“说”,我们可以认为相当于对“经”做的注。
这段“经”的核心就是“听言必以功用为的”,与“说”里的“考实按形”正好对应。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核心是讲实事求是
🙂关键的第三朵花又是我的。 4 俺老孫 字0 2018-01-16 04: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