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医改也可能会出问题 -- 老广

共:💬359 🌺2149 🌵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医院10-15%的加成已经取消了。

我看所有的医改措施里面,只有这一点是有半个成效的。

15%加成取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医院靠药再挣不了钱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医生、院长、采购部门靠药挣不了钱。

具体的说就是,医生还是可以靠开药拿回扣,院长、药事委员会等采购部门仍可从购药环节拿回扣。

取消15%后的真正含义是,医院作为一个财务核算单位靠药挣不了钱了。

接下来还有一个措施就是:考核药占比。

药占比高了,院长的经济、政治考核直接受影响。这个时候,药物使用量对医院这个单位来说完全是负面的。

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在这两条措施下,院长对医院的药物使用量的控制有了一定的源动力。

当然,这个源动力也是有限的。院长会权衡采购环节拿的回扣与上级部门的考核影响。哪个利益大、哪个利益小,然后决定行为。而院长的行为一定是复合的,在两边游走。

由于考核的是药占比,可以想象,即使比例达标也不一定意味着总量满意。分子分母总量上升,药占比依然合格。所以,怎么让药占比有真正意义,还得具体的看。

======

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几点:

1、医疗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行业。以上涉及的只是管理信息,一般,没有局内渠道,外人根本不知道。更别说具体的医疗行为里的信息不对称。

2、医改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基层。

由于信息不对称,卫生部、厅、局管医生开药是无能、无力、无效的。能管住的一定是医院的直接管理者。院长、医务部这些人都是医生干过来,知道咋整。有些阴的、阳的、复合的、能真正贯彻医改政策目标的具体措施,他们才能想的出来。如果他们没有源动力,很多文件里的政策、措施到了医院会被逐渐消解于无效(比如前面说的药占比的分子分母效应)。

3、医改的措施有效性取决于措施的利益驱动性。

我也经常看到一些“德才双馨”的宣传。拿一些医德医风高尚的老前辈放在镁光灯前做例,感召年轻医生。

我觉得必须小看这种做法的成效。医改针对的是大多数普通医生护士,而那些老前辈对于普通者来说缺乏代表意义。

如果一个普通的医生护士都能做的很好,这种样本才值得研究。为什么普通的他/她能做的这么好?有没有可能全国推广?如果可能,那怕局部推广也行。

这才是医改宣传部门应该做的。

通宝推: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