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荆轲--职业经理人的选拔、任命与评价标准 -- 抱朴仙人

共:💬20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说荆轲--职业经理人的选拔、任命与评价标准

选拔与任命始终是个大难题,兄弟前面的文章说了荆轲和太子丹如何互斗心计,现在再说刺秦的任务执行人是怎样选拔的,为什么说是用错了人。

选荆轲而不是选其他人去刺杀嬴政,这个选拔过程值得关注,关于这个选拔过程,陶渊明曾经说“召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看来他是认为有一个选拔赛之类的过程。不过我不认为真有这样一个选拔过程,任务是秘密的,选拔也不会公开。实际上,史记的叙述可能会更接近实际,这个选拔过程其实是一个身边人推介,领导拍板的典型中国式任命过程。

决策人的任务,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在正确的时机,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那么,燕太子丹在这三个方面做得怎么样呢?

首先看他是否在做正确的事。

选出一个杀手去刺杀敌方的最高领袖,从而结束战争,这并不是一个非常规的思路,古今中外,都这么干。所以从动机上说,这个想法不能算错。有些学者评价说,太子丹刺杀嬴政出于个人恩怨,无助于改变历史,甚至是愚蠢地使自己成了出头鸟,加速了燕国的败亡。这些讲法都有问题。

个人恩怨之说本不成立,那时候又不是民主政府,无论是忍让还是战斗,都是太子丹个人的选择,最多是家族的选择,何尝会考虑什么人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认为他在做错事。

无助于改变历史,这个讲法也不对,要是我们只作能够改变历史的事,那就有很多有趣的事不必做了,更关键的是,我怎么知道哪件事会改变历史?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算错。

刺杀嬴政,无论成败,确实都会加速燕国的败亡,两国实力的差距和国家政治运作的规则都决定了这一点。刺杀不成嬴政必然报复,刺杀成功,新王登基的第一件事也必然是报复。在继之而来的正面报复之下,燕国不可能胜利。从这一点看,可以说太子丹在做一件没有意义的事。但是反过来说,不做这件事,委曲退缩就能够自保吗?太子丹不至于有这种幻想。事实也证明,割地赔款也罢,北面称臣也罢,都最多延长几年的国运,太子丹此时的处境,有点像碰到了船火儿张横,无非是板刀面和馄饨面的选择,左右是个死,此时的任何抵抗,都不能算错。

宁可战斗而死的弱者,值得尊重。事实上,在六国败亡的后期,抵抗活动余韵流传至今的,也只有太子丹的燕国,其他国家如何抵抗秦国的吞并,可还有人记得吗?在绝境中做出挽救自己的努力,因为其绝望和不可能成功而更形悲壮。这里值得引用《凯撒评传》中对西塞罗为维护罗马共和制最后斗争的评价。“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捍卫注定要灭亡的事业而进行了极其长期的、顽强的而又显然是为期已晚的斗争,因此等待他们的就是灭亡,他们也的确灭亡了――不过有些人死得比较有声有色、富于戏剧性,而另一些人却死得无声无臭,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乌特琴科著《凯撒评传》P44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荆轲是死得非常有声有色的,而太子丹则是死得无声有臭,骂名胜于美名。其实没有太子丹,哪里会有什么荆轲的千古美名,历史对于太子丹,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回到主题,太子丹在做的,可以肯定是正确的事,至少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是不是正确的时机呢?这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一样难。

在败亡之际,其实已经无所谓时机,只不过行动越晚,结果越差,实力的差距正在拉大,整个大环境的战略格局已经成形,秦国的战略意图已经明确,此时已经不可能得到外来的力量来阻止秦国,六国的联合也不可能有什么作用,秦国也不可能突然变成草食动物。赶紧行动,独自行动,行险,反而有侥幸成功的可能。

所以说时机也不能说不正确。

刺杀计划是周密的,也是充分可行的,理由充足,能够取信于敌,从这一点说,绝对是一个精品计划,既疯狂,又精密。不知道为什么,历史上评价太子丹和荆轲等等的文章不少,感慨很多,但是没看到有什么人评价过这个刺杀计划本身,也许是我们比较喜欢从道德的角度上看问题,不喜欢讨论技术方案的缘故吧。如此了不起的计划,从一个疯狂绝望的想法,逐渐变成一个步骤清晰,每一步都可以执行,对敌手有足够的诱惑力的实施方案,这个过程,让人不能不佩服太子丹和他的幕僚的管理能力,这绝对是一帮大有才干的领袖人物。想法的疯狂和计划的冷静,这之间的强烈反差,更显示出一种类似911策划者的令人战栗的本领。这个计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评价,是不公平的。策划的实施过程,也处处证明了计划的高明,以秦朝之强大,人才之鼎盛,自始至终没有人识破这一计划,更不用说阻止了。

所以说策划也没有问题。

但是任务毕竟还是没有完成,那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用错了人,

执行这个任务,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任务执行者不可能生还,所以需要一个愿意献身的人,一个死士;其次,这个人必须长途跋涉,克服千难万险去完成使命,不能是受利益驱动的贪财之徒,他是愿意为理想而慷慨赴死的忠诚坚毅之辈,这就决定了这个人只能是义士或者家臣,不会是花钱可以买到的所谓勇夫;第三,接近秦王才有可能刺杀,这个人的身份不能低,最终确定为国使的身份后,这个人的选择范围进一步缩小了,他必须受过良好教育,通晓政事,机敏,这个人就只能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或者政府官员了。你想想看,派李逵去刺杀秦王,他可会有图穷匕首见的机会?

荆轲是个什么人?志大才疏的理想主义者?怀才不遇的治国良材?不管他是个什么人,不管他怀抱多么强烈的正义感和献身精神,他肯定不是一个杀手,也不是一个严格执行命令的军人。

荆轲并不是一个完全听命于领导的人,他有自己的思维。从计划一开始,他就显示出鲜明的独立性,需要不断做思想工作。他其实只是一个同路人,一个暂时的合作者。像这样一个人,总是试图在自己参与的一切工作中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对于执行既定计划的坚定性是很值得怀疑的,事实上也确实出了问题。

一个事先周密策划的计划,派一个独立的小团队去实施,深入敌国,也许是好几个月的时间,中途无法联系,无法支援,这样孤注一掷的计划必然是需要充分授权的。授权也确实充分。

但是坏也就坏在这里,荆轲到了最后关头,竟然把刺杀任务改成了劫持任务。据他自己说:“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云云。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生擒的难度比起刺杀来,肯定是大许多倍,而且生擒以后的后续手段,和刺杀之后的后续手段也肯定不一样,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都不一样。

刺杀任务的制定,肯定是全面考虑过各种因素,包括荆轲和秦王的个人实力,毕竟太子丹是唯一同时与这两个人打过交道的人,而荆轲改变计划的理由未知,多半是临时起意。

庙堂之上擒拿敌方领袖,逼迫其签订城下之盟,早有先例,最著名的,就是鲁国的曹沫。擒住齐桓公,逼迫他吐出从鲁国得来的好处。荆轲的想法,多半是要师其故技。

擒住嬴政,确实是一个有巨大诱惑力的想法,以一人之力,兵不血刃地得到全部军队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对于从来没有证明过自己的个人英雄,还有什么比这更过瘾呢?

荆轲是这出大戏的主角和编剧之一,而真正的制片人,编剧和导演却是太子丹。可惜的是主角要抢戏,等到正式登台,却中途改了剧本,自行其是地演起了独角戏。这也许是天性使然,但我却怀疑也是贪心使然。

人的一生中,每当我们遇到大机遇,总会有点不敢相信,但接踵而来的,却是扩大战果的贪念。股票大涨,赚得盘满钵满之际,理智已经命令自己收手了,感情上还想再赚点,机会难得啊!再捞一点,再捞一点,结果输得精光。

刺杀计划的临场改变,我认为就是这种贪念在作怪,毕竟一个是同归于尽的杀手,再进一步,万一成功,就是凯旋而归的孤胆英雄,生命与荣誉同在,个人与雇主双赢。之所以不说个人与国家双赢,是因为荆轲对燕国其实没有什么感情,他是个国际主义战士,反对的对象是明确的,效忠的对象却不明确。

刺杀计划的改变,暴露了荆轲本性上的不足,他不是一个职业化的战士,不是一个严守纪律,以任务为导向的人,不是一个经过长期严格训练,能够克服自己内心诱惑的人。不管他多么英勇坚毅,他仍然只不过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他也许会取得意外的成功,但也会造成意外的失败,行为不可控制,结果难以预料,重大和关键的计划,是不能交给这种人的。

反观现代的企业界,这种行为,是典型的经理人善意越权行为。

在战略既定,董事会决议形成之后,交给经理人去执行的计划未必完善,但肯定是经过详细斟酌的,是有弃有取的,取舍的标准和原因,经理人未必尽知,但他应该忠诚执行,未经授权,不得进行根本性的变更。擅自进行重大变更,就是无视雇主的利益,因为一旦出现问题,经理人根本无力承担其后果,股东将承担全部损失。在荆轲的刺秦事件里,失败的全部后果事实上就是由燕国承担,包括统治者和民众,惨痛的后果。

业余选手之所以不可靠,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或者没有热情,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票友。他的终极目的,是在工作中寻求快感,重在享受其过程,雇主的利益和工作的结果嘛,其实是放在第二位的。而职业选手则不然,她是个职业演员,他的工作就是工作,对工作负责,对雇主负责,对观众负责。重在结果。乐趣嘛,职业选手受到太多的单调训练,几乎早就对工作失去乐趣了。职业选手的工作,不会太投入,不会不投入,不会没有主动性,也不会自作主张,所以是可预见的下属,是好的队员。

荆轲改变计划的时候,可曾想过雇主的利益吗?可曾想过自己无法承担的后果吗?可曾想过谁会为自己的过失买单?我看未必。

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做出了决定,在一瞬间把已经就要完成的计划更改为成功率小得多的计划,如果当时太子丹在看电视直播的话,恐怕当场会吐血而亡,根本用不着秦国来讨伐了。在孤注一掷的豪赌中,却聘了一个业余赌徒作代理人,这还不叫用人不当吗?

思考一下,如果刺杀成功,形势会是个什么结果?也许形势没有任何改变,秦国立刻发兵报复,燕国灭亡;也许其他国家因此而重新鼓起了勇气,形成反秦的联盟,太子丹变成盟主;也许秦国陷入内乱,失去对外用兵的能力。总之,刺杀的结果坏不到哪里去。

如果劫持成功,又会怎么样呢?能够签订城下之盟吗?在没有第三方监督的非公众场合,协议能够被履行吗?嬴政会长期遵守在自己被胁迫情况下签订的协议吗?嬴政毕竟不是齐桓公,旁边也没有一个管仲那样重视然诺的宰相逼他守约。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需要朱亥的时候任命了侯赢,需要勇士的地方选了一个智者,国家的悲剧和个人的悲剧于是重合了。

(附注:本文是为了说明职业经理相关问题的,歪批三国而已。真实的事件中,太子丹确实曾经要求荆轲在刺杀与劫持的选择上见机而作。但是又发给荆轲一把淬毒匕首,其真实意图也有争议。那就不是咱们感兴趣的问题了。)

关键词(Tags): #杂七杂八元宝推荐:高士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