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34:华元——尔虞我诈 -- 桥上

共:💬24 🌺18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34附:华元巡功1/1

《宣二年经》:

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p 0650)(07020001))(065)

《宣二年传》:

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p 0651)(07020101))(065)

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p 0651)(07020102))(065)

我的粗译:

在我们宣公二年(公元前六〇七年,周匡王六年,宋昭公十三年,楚庄王七年,郑穆公二十一年),春天,郑国大夫公子归生遵照楚人指令去攻打宋国。宋国首席执政大臣(右师)、此时三十岁左右的华元和另一位卿(司寇)乐吕带兵抵抗。这年春王二月壬子那天(杨注:二月无壬子。),两军在“大棘”开战。结果宋军大败亏输,华元被抓,乐吕战死,对方缴获甲车四百六十乘,还抓了二百五十个俘虏,带回一百只左耳朵。

战斗中,宋国的狂狡用战车冲击一个郑人,把那郑人撞进井里。接着,他将自己的戟倒过来递下去,拉那人上来。可那人一上来就用狂狡的戟反过来俘虏了他。于是贵族们都说:“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不守规矩,违反军令,他当然会完蛋了。加入军队,执行命令时一定得表现勇猛坚决的态度,这是军中规矩。杀敌要勇猛,坚决才能勇猛。不这样,就会受惩罚。)”。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二年春王二月”曰:

正月二十三日丙寅冬至,建子。

杨伯峻先生注“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曰:

全《经》唯此华元、归生及哀二年赵鞅、罕达客主各言帅师。

杨伯峻先生注“宋师败绩,获宋-华元”曰:

《汇纂》曰:“求之全?经?,凡不书败其师而书获其君与将者二,战韩与襄八年郑“获蔡-公子燮”也。先书败其师而后书获其君与将者五,是役与庄十年荆败蔡师,以蔡侯归;僖元年鲁败莒师,获莒挐;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胡子、沈子灭,获陈-夏齧;哀十一年‘齐师败绩,获齐-国书’也。”

杨伯峻先生注“郑-公子归生命于楚伐宋”曰:

“命于楚”各本均作“受命于楚”,唯金泽文库本无“受”字,与《释文》或本合。杜此《注》云:“受楚命也。”臧琳《经义杂记》云:“《传》本无‘受’字,故《注》云‘受楚命’。若《传》本作‘受命于楚’,则文义已明,杜可无庸注矣。”洪亮吉《诂》亦云:“按杜《注》,不当有‘受’字。”刘文淇《疏证》云:“按《宋世家》‘文公四年春,郑命楚伐宋’,亦无‘受’字。”诸说是也。“命”即“受命”之义,十二年《传》“皆命而往” 义即“皆受命而往”,尤可证。今从金泽文库本删正。

杨伯峻先生注“囚华元,获乐吕”曰:

《经》云“获华元”,《传》云“囚华元”,以“囚”释“获”,盖获有生、死之异。僖十五年《经》、《传》“获晋侯”,生获也;宣十二年《传》“皆重获在木下”,“射连尹襄老,获之,遂载其尸”,则俱死获。此以囚释获,谓生获。然则“获乐吕”,分别言之,盖死获可知。故乐吕以后不复见。《经》不书者,非主帅也。

杨伯峻先生注“甲车四百六十乘”曰:

甲车即兵车,以马被甲,故名甲车,说详武亿《义证》。

下面是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马胄马甲复原示意图,出自《荆门包山2号墓部分遗物的清理与复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另一张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马胄马甲复原示意图,出自《包山楚墓马甲复原辨正》,该文指出:“包山楚墓中出土这样完整的战国时期的马甲胄,在我国田野考古中还是第一次,具有重要意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曰:

《大戴礼?四代篇》云:“是以祭祀昭有神明,燕食昭有慈爱,宗庙之事昭有义,率礼朝廷昭有五官,无废甲胄之戒(惠栋云,当作戎)昭果毅以听。”足见“戎昭果毅以听之”乃古语。说本惠栋《补注》。杜《注》云:“听谓常存于耳,著于心,想闻其政令。”此句意谓兵戎之事在于表明果毅精神,唯发扬果毅存念于心,行动于外,斯乃谓之礼。

孔《疏》于此“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注云:“致此果敢乃名为毅,言能彊毅以立功。”

杨伯峻先生注“易之,戮也”曰:

易之犹言反之,孔《疏》:“反易此道,则合刑戮也。”讥狂狡救敌人反被擒获。

“宋”——“商丘”(杨注:宋,国名,子姓,成汤之后裔。及周武王灭纣,封其子武庚。武庚企图恢复殷商王室,与管叔、蔡叔联络举兵,而为周公-旦所败,改封纣父帝乙之长子微子启为宋公。或称殷,或称商,皆仍其旧称。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市。传至穆公七年,即鲁隐公元年。昭公-得之元年,即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止于此年。自昭公传六世,一百七十年,据《史记?宋世家》及《汉书?地理志下》,为齐、魏、楚三国所灭。但吴师道注《战国策》曾疑之,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则直云“灭于齐”。#阏伯相传为高辛氏之苗裔,详昭元年《传》并《注》。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五有《商丘叔簠》,盖以地名为氏。据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今河南-商丘市西南有商丘,周三百步,世称阏台。),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郑”(杨注:鄭(郑),国名,姬姓,周宣王母弟桓公?友之后。卜辞常见奠(鄭)地,有“矦奠”“南奠”“北奠”“多奠”“奠臣”诸词。又有一片云“巳(祀)奠河邑”,则地当在今郑州市南、新郑县北。西周彝器又有奠虢仲鼎、奠虢仲簋等。是则郑地早已有之。桓公初封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北。据《郑语》,寄帑于虢、郐之间。武公因取而都之,即今新郑县。春秋后又六世九十一年为韩所灭。近年出土之哀成叔鼎则铸于郑亡后。?史记?有世家。),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大棘”(杨注:大棘,此时为宋地,《方舆纪要》云:“大棘城在归德府-宁陵县西南七十里。”则当在今河南省-睢县南。),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1,北纬33.95(柘城县-安平镇西南一带)。

“楚”——“蓝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0,北纬31.30(古编县(胡集)东南汉水西岸,当地有浰河口。文十四至宣三)。

下面是春秋时期宋国与郑国之间发生战斗的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图中和地名标在一起的是战斗发生的年份,其中深色(黑色)的表示该年宋、郑两国之间直接发生了战斗,浅色(偏蓝)的表示该年宋、郑两国至少一方在霸主率领下与另一方进行了战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上图中可见,大体上从公元前六三三年(BC633,鲁僖公二十七年)晋文公崭露头角,晋、楚开始争霸起,宋、郑两国之间发生的战斗就大都至少有一方是在霸主率领下与另一方进行战斗了。这样一直到了公元前五六二年(BC562,鲁襄公十一年),那以后在公元前五四六年(BC546,鲁襄公二十七年)晋、楚两国以及各家诸侯在“宋”盟誓,达成了“弭兵”的和约,于是就消停了几十年。再以后,到公元前四九五年(BC495,鲁定公十五年),宋、郑两国继续开打,但已经和霸主没啥关系了。

《宣二年传》: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zhēn)不与。及战,曰:“畴(chóu)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tiǎn)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p 0652)(07020103))(065)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牂(zāng),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既合而来奔。((p 0652)(07020104))(065)

我的粗译:

战前,华元杀羊慰劳将一同出征的那些“士”,却落(là)了为自己驾驶指挥战车的羊斟(叔牂)。结果开战那天,羊斟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那天那羊,大人做主;今日之事,该我做主了。)”,于是他把指挥战车连同华元直接赶进郑军阵中,致使宋军大败。

贵族们都说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根本不能算人,因为他的私怨,就损害他们“国”,残害那些“民”,还能有什么罪行比这更大呢?《诗》里说的“人之无良”,不就是说的羊斟这种人吗!为实现自己意愿而伤害“民”。)”。

宋人只好拿出兵车百乘、文马百驷准备从郑国赎回华元,东西刚送了一半,华元自己逃回来了。他站在宋国城门外,让人向宋昭公(杵臼)禀报之后才进城。

华元见到叔牂(羊斟)之后就问他:“子之马然也?(是大人的马出问题了吗?)”,回答:“非马也,其人也。(不是马,是我这个人。)”,说完他就逃来我们这里。

一些补充:

此时的华元是很严谨的。

杨伯峻先生注“其御羊斟不与”曰:

羊斟,《宋世家》作羊羹。肉汁谓之羹,亦谓之斟,故羊羹即羊斟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据《淮南子?缪称篇》“鲁酒薄而邯郸围,羊羹不斟而宋国危”之文,谓此“斟”亦为动词,非人名。其说殊不足据,说详王引之《述闻》。

杨伯峻先生注“畴昔之羊,子为政”曰:

《礼记?檀弓上》云:“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郑《注》云:“畴昔犹前日也。”亦作“谁昔”,《诗?陈风?墓门》“知而不已,谁昔然矣”,郑玄《笺》云:“谁昔,昔也。”

杨伯峻先生注“今日之事,我为政”曰:

《吕氏春秋?察微篇》作“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政作制者,陈树华《春秋内传考证》及洪亮吉《诂》均谓因秦始皇名改,或然。

杨伯峻先生注“人之无良”曰:

人之无良,今《诗?小雅?角弓》作“民之无良”。

《诗?小雅?鱼藻之什?角弓?四章(共八章)》:“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350))。

杨伯峻先生注“文马百驷”曰:

文马古有两义,一谓马之毛色有文彩者,一谓画马为文。按之《周本纪》“求骊戎之文马”、《尚书?大传》“散宜生之犬戎氏,取美马駮身朱鬣鸡目者”,自以前说为是。说参沈钦韩《补注》并章炳麟《读》。文马百驷,《宋世家》译作“文马四百匹”。

杜预《注》“立于门外,告而入”云:“告宋城门而后入,言不苟。”

杨伯峻先生注“见叔牂”曰:

杜《注》:“叔牂,羊斟也。卑贱得先归。”孔《疏》引贾逵说,云“叔牂,宋守门大夫”,则以叔牂与羊斟为两人,按之上下文义,不可通。杜《注》谓叔牂因卑贱得先归,亦无据。阮芝生《拾遗》云“疑其陷元于敌,即脱身而逃,不与元同获”,较近情理。

杨伯峻先生注“子之马然也?”曰:

此系华元之语,有以为叔牂之语者,于文于理俱不合,不可信。也读为邪,问词。盖华元知羊斟卖己,故婉其辞以诘之,谓“子之驰入郑师者,子之马然邪?”杜《注》云“华元见而慰之”,则以此句为直陈语,误。说详杨树达先生《读左传》。

杜《注》“既合而来奔”云:“叔牂言毕,遂奔鲁。合犹答也。”

《宣二年传》:

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ōu)曰:“睅(hàn)其目,皤(pó)其腹,弃甲而复。于思(yú sāi)于思,弃甲复来。”使其驂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sì)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从(zòng)其有皮,丹漆若何?”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p 0653)(07020105))(065)

我的粗译:

华元回来不久,宋国加筑城墙,由他负责。他巡视工地时,那些筑城的役人在夯筑号子里唱道:“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瞪着眼,腆着肚,盔甲都不顾。大胡子一部,又来装迷糊。)”,他让为他驂乘的随从回唱:“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牛皮有的是,犀牛也不少,皮甲不难搞。)”;那些役人又唱:“从其有皮,丹漆若何?(就算有牛皮,颜色哪去寻?)”,华元只好对自家随从说:“去之!夫其口众我寡。(赶紧走吧!他们这么多张嘴,我们两张嘴唱不过。)”。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宋城,华元为植,巡功”曰:

植古有两义,杜《注》云:“植,将主也。”《周礼?大司马》云:“大役,属其植。”郑众《注》云:“植谓部曲将吏。”孙诒让《正义》云:“大役人徒众多,略依军法部署,故亦有将吏。先郑盖以植为部曲群聚之名,《庄子?田子方篇》云‘列士坏植散群’。即其义也。部曲群聚谓之植,因以为帅领将吏之称。《周书?大匡篇》云‘伍有植’是也。”此一义也。郑玄则以《大司马》之植为“筑城楨”。盖古人筑墙有楨有榦。当墙两端树立两木曰楨,当墙两边树版以障土者曰榦。《尚书?费誓》“峙乃楨榦”是也。此又一义也。《周礼》“属其植”之“植”,或宜用郑玄“筑城楨”之义;至此文之植,当以杜《注》为长。此言华元为筑城之主持者,巡行检查工作。

杨伯峻先生注“睅其目”曰:

睅音旱,《说文》云:“大目也。”杜《注》:“出目。”盖目大则多出,今谓之鼓。两义可以相通。

杨伯峻先生注“皤其腹”曰:

皤音婆。杜《注》:“大腹。”

杨伯峻先生于“弃甲而复”之后注云:

目、腹、复古音同在觉部,为韵。睅其目两句状华元之形貌。弃甲指其战败,复指其逃归。

杨伯峻先生注“于思于思”曰:

《诗?齐风?卢令》云:“其人美且偲。”《释文》云:“偲,多须貌。”此思与偲同。于为助语词,无义。杜《注》云:“于思,多须之貌。”“于思”连文立训,似未达一间。说见杨树达先生《读左传》。孔《疏》引贾逵说,以“于思”为白头貌,不如杜义之确。

杨伯峻先生于“弃甲复来”之后注云:

思、来古音同在咍部,为韵。复来指其巡功。

杨伯峻先生注“牛则有皮,犀兕尚多”曰:

犀皮皱襞极坚厚。兕,如野牛而青。(兕为犀之雌者。)古人制甲之材料有三种,即牛革、犀革、兕革,《荀子?儒效篇》所谓“定三革”者是也。兕甲、犀甲较坚,《周礼?考工记?函人》所谓“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孔《疏》云:“遍检书传,犀、兕二兽并出南方,非宋所有。假令波及宋国,必不能多。言‘尚多’者,苟以答讴者耳。”武亿《义证》云:“兕亦不尽出南方。《诗?小雅?吉日》‘殪此大兕’、汲冢《古文》‘夷王六年,王猎于社林,获犀牛一以归’,则东周畿内有之。《国语》‘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则晋地有之。《管子?小匡篇》‘入以兵甲犀脅二戟’,《盐铁论》‘强齐劲郑有犀、兕之甲’,是齐与郑又并有此。犀多产于南,而皮自可贸易他方。物之所聚,宋亦得言多也。”

杨伯峻先生于“弃甲则那?”之后注云:

那,奈何之合音,顾炎武《日知录》三十二云:“直言之曰‘那’,长言之曰‘奈何’,一也。”皮、多、那古音同在歌部为韵。

关于“从其有皮,丹漆若何?”,或可参见山西北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21号车围板彩绘皱褶的图片,图片出自《山西北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第2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述《简报》中提到:“(21号车)舆外三面围板(包括门)外面都布满彩绘,褐色地上用红、黑、绿三色绘制图案(图三〇、三一)。围板内面应也有彩绘,从右侧围板的情况看,可能是大面积涂红,无复杂纹样(图三二),围板的质地是皮革、木板还是编织物尚难判断, 由于彩绘表面有皱褶(图三三——桥:即上图),推测其质地为皮革的可能性较大。”。

杨伯峻先生注“去之!夫其口众我寡”曰:

此句旧有三读,林尧叟《句解》、胡鸣玉《订譌杂录》俱以“去之夫”三字为句,并谓为“去此役夫”之意。陈树华《考证》亦以“去之夫”三字为句,但谓“夫作助语词为允”。此一读而二解也。章炳麟《读》谓当以一“夫”字为句,此又一读也。今俱不从。阮元《校勘记》及陶鸿庆《别疏》则以“夫其口众我寡”六字为句,今从之。两说俱以夫为代词,彼也。“夫其口众”者,彼之口众也。但若以夫为语首词,亦未尝不可通。

————————————————————

宋、郑两家诸侯是世仇,整个春秋时期他们都在打来打去。但再怎么打,也还是不为已甚,还容许把华元赎回去,只不过郑人没想到华元虽然肚子大,却是个武功高手,居然给他逃了回去,“兵车百乘、文马百驷”少了一半。要是华元有南宫万那样的名声,被用犀牛皮包住,不知还能不能挣开。

通宝推:楚庄王,林风清逸,mezhan,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