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34:华元——尔虞我诈 -- 桥上
华元,是华父-督的曾孙,华是“氏”,元是“名”。此人长了一部大胡子,眼睛向外鼓,肚子很大,但轻功很好,功夫很深。
公元前七一〇年(鲁桓公二年,周桓王十年,宋殇公十年,齐僖公二十一年,郑庄公三十四年,陈桓公三十五年),在宋国为卿的华父-督杀了国君宋殇公,另立宋庄公为君。当时,有四家诸侯齐僖公、郑庄公、鲁桓公、陈桓公一齐率军队前往宋国,要干涉这一政变,但他们最终还是认下华父-督的执政地位。自此开启了华元他们家在宋国六代、将近二百年的兴盛。
华父-督执政宋国九十年后,公元前六二〇年(鲁文公七年,周襄王三十三年,宋成公十七年),《左传》中提到了华父-督的孙子、华元父亲华御事。当时华御事仅任司寇,虽然也是卿,但在六个卿里排最后。
过了八年,公元前六一二年(鲁文公十五年,周匡王元年,宋昭公八年),华元弟弟华耦已经当上了在六个卿里排第三的司马。但华耦很快去世,司马这个职位没留在华家。
再下一年,公元前六一一年(鲁文公十六年,周匡王二年,宋昭公九年),华元终于在《春秋经》和《左传》中出现,已经是六卿中排首位的右师,当时华耦还在,华家在六卿中占了两席,这很可能是此时华家族长华元起了作用,则他必有过人之处,至少是武功高强。当然,应该也和华耦能干,且此时华家人多势众有关。
华元最后一次出现在《春秋经》和《左传》中是公元前五七一年(鲁襄公二年,周灵王元年,宋平公五年),距他首次出现整四十年,因此他这回首次出现时我估计只有二十五岁左右。
公元前六〇七年(鲁宣公二年,周匡王六年,宋昭公十三年,楚庄王七年,郑穆公二十一年),春王二月壬子那天(杨注:二月无壬子。),三十岁左右的华元带兵抵御受楚国指使来进攻的郑国部队,在大棘那里开战,结果大败亏输,他自己和二百多人被俘虏,他的副将司寇乐吕和一百多人战死,还被对方缴获了甲车四百六十乘。
其实华元这一仗输得十分冤枉,战前,他杀羊慰劳将要一同出征的那些“士”,却落(là)了为自己驾驶指挥战车的羊斟(叔牂)。于是到开战那天,羊斟把华元的指挥战车直接赶进对方阵中,致使他这个主帅被俘,他手下部队也就一败涂地了。
宋人只好拿出兵车百乘、文马百驷赎华元,东西刚送一半,华元大展武功,自己逃了回来。到宋国城门下,他还严谨地让人向宋昭公(杵臼)请示,得到批准之后才进城。进城后他又严谨地向那个坑他的叔牂(羊斟)当面求证战斗中的状况,那人只好逃走。
回来不久,宋国加筑城墙,由华元负责。他巡视工地时,那些干活的役人在夯筑号子里加上了讽刺他的词:“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瞪着眼,腆着肚,盔甲都不顾。大胡子一部,又来装迷糊。)”,他让为他驂乘的随从回唱:“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牛皮有的是,犀牛也不少,皮甲不难搞。)”;那些役人又唱:“从其有皮,丹漆若何?(就算有牛皮,颜色哪去寻?)”,华元只好对自家随从说:“去之!夫其口众我寡。(赶紧走吧!他们这么多张嘴,我们两张嘴唱不过。)”。
当初,二十年前,公元前六一七年(鲁文公十年,周顷王二年,楚穆王九年,宋昭公三年),楚人讨伐宋国,华元父亲华御事提出以服从避免与楚国作战的建议,收到了预期效果。但随后当时的宋国国君宋昭公(杵臼)跟着楚国国君楚穆王去打猎,却受到楚国大夫文之无畏(子舟,申舟)的羞辱。
可过了二十二年,到公元前五九五年(鲁宣公十四年,周定王十二年,宋文公十六年,楚庄王十九年,齐顷公四年),新一任楚国国君楚庄王(楚子-旅)又把这事翻了出来。他派曾经羞辱宋昭公的申舟(文之无畏)出使齐国,但经过宋国时要求申舟闯过去,不寻求宋国批准,再次羞辱宋国。
申舟试图闯过宋国,被宋人抓住,华元发话:“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从咱这儿过也不说一声,是拿咱当他们属下了。咱成他们属下,不就亡国了吗。就算宰了这使者,他们再讨伐咱,最多也不过亡国,反正会亡。)”,于是宋人杀了申舟。
楚子(楚子-旅,楚庄王)得知申舟被杀,马上出发,这年秋九月,率军包围了宋国。下一年,公元前五九四年(鲁宣公十五年,周定王十三年,宋文公十七年,楚庄王二十年,晋景公六年),宋人向晋国告急,但晋国不敢出兵。
到这年夏五月,已经包围宋国八个月仍没打下来的楚国军队打算退兵回去种庄稼,申舟(文之无畏,毋畏,子舟)儿子申犀拦在楚子马前,趴下磕头,哀求:“毋畏(申舟)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我父亲毋畏明知会被杀,也不敢放弃“王”您交给他的使命,可“王”您现在却要违背当初的承诺了。)”,“王”(楚庄王)无言以对。这时,正替“王”驾车的申叔时发话了:“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只要我们在这里盖房子,只分一部分人回去种庄稼,宋人一定会屈服。)”,那位“王”采纳了申叔时的建议。
宋人探知楚人那些行动,害怕了,就让轻功高手、首席执政大臣华元趁夜晚潜入楚军营内,登上楚国司马子反(公子侧)的床,把他弄醒,对子反说:“寡君(宋文公)使元(华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敝国主上让我“元”来告饶:“就算我们这小地方把小孩子都换着吃,把死者的骨头都挖出来当柴禾烧,就算我们全城人都会死,我们还是不能接受城下之盟,不过要是贵方肯退兵三十里,我们将随时听从贵方要求。”。)”,子反害怕了,就和华元盟誓,并禀告他们“王”(楚庄王)。于是“王”下令退兵三十里,与宋国达成和约,并由华元去楚国当人质。两国盟誓时盟辞为:“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们不再算计你们,你们也不必一直防着我们。)”。
四十二岁左右的华元凭着一身武功,挽救了宋国。
五年后,公元前五八九年(鲁成公二年,周定王十八年,宋文公二十二年,楚共王二年),宋公-鲍(宋文公)去世了,他和华元可说是一同上位的,二十几年配合默契,于是去楚国当人质已回来的华元就厚葬了他,还受到君子的批评。
又三年后,公元前五八六年(鲁成公五年,周定王二十一年,宋共公三年,楚共王五年),代替华元去楚国当人质的公子围龟回来了,华元准备宴请他。他恨华元,就向宋公(宋公-固,宋共公)提出让自家人马擂鼓大呼出入华家,还说什么这是“演练进攻华家”,宋公杀了他。
再六年后,公元前五八〇年(鲁成公十一年,周简王六年,宋共公九年,楚共王十一年,晋厉公元年),华元听说楚人已经答应晋国-糴茷带去的讲和请求、让糴茷回国复命,察觉当时两大霸主晋国和楚国已经打累了;又仗着自己和楚国执政的令尹子重(公子婴齐)以及晋国执政的中军元帅栾武子(栾书)关系都很好;于是这年冬天,华元先去楚国,再去晋国,撮合晋、楚两国讲和罢兵。
下一年,公元前五七九年(鲁成公十二年,周简王七年,宋共公十年,楚共王十二年,晋厉公二年),五十七岁左右的华元终于撮合成功,这年夏五月癸亥那天(杨注:癸亥,四日。),晋国派出在卿中间排第三位的上军将士燮(范文子),楚国则派出大夫公子罢和许偃,晋、楚两国在宋国的西门之外举行了盟誓,盟辞是:“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胙国。(我们晋、楚两国不再互相作战,协调一致,共同救助遇到困难的诸侯。要是谁敢危害楚国,晋国会讨伐他,晋国遇上事,楚国也同样。互相多走动,保证道路畅通,一起处理出现的问题,讨伐不肯顺从的地方。谁要不遵守这个盟约,上天神祗将降下雷电惩罚,让他家出征的军队覆灭,不能延续他的“国”。)”。
可这次盟约很快就失灵了,直到三十三年后,公元前五四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周灵王二十六年,宋平公三十年,晋平公十二年,楚康王十四年,齐景公二年,秦景公三十一年),两大霸主才又在宋国再度达成“弭兵”和约,不过那时华元早就去世了。
此次盟会三年后,公元前五七六年(鲁成公十五年,周简王十年,宋共公十三年,晋厉公五年,楚共王十五年),夏六月,宋公-固(宋共公)去世了。当时,宋国有九位大夫职位最高,其中: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以上九人中:二华,都属于戴族,那个华喜是华老(季老)的孙子、华郑的儿子、华元的堂侄;司城公孙师,属于庄族;其余的六官都属于桓族。
结果在卿之中排第三位、属于桓族的司马荡泽(山,子山)起意削弱公室,杀了宋共公(宋公-固)的大子公子肥,扶持宋平公上位。面对这样的形势,华元说:“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我当着右师,“师”的职责,就是保证君臣各守本分。现在公室被人看轻,又无法改变,我罪过太大了。既然该干的事儿干不好,我还敢仗着国君的偏爱赖在这位子上吗?)”,然后他就自行流亡前往晋国。
这时,华元的副手、也属于桓族的左师鱼石提出要去把华元拦回来,但他的同族,少宰鱼府提出疑问:“右师反,必讨,是无桓氏也。(要把右师请回来,他一定会追究犯事儿的人,那我们整个桓族就都完了。)”,鱼石答:“右师苟获反,虽许之讨,必不敢。且多大功,国人与之,不反,惧桓氏之无祀于宋也。右师讨,犹有戌(向戌,庐门合左师)在。桓氏虽亡,必偏。(右师要能回来,就算让他追究,他也必不敢过头。而且他多大功,国人又支持他,如果我们坚持不让他回来,我怕我们整个桓族以后都会在宋国没了香火。再说,就算右师追究,还有“戌”会留下。这样我们桓族虽然败了,总还有支派能延续下去。)”。
然后,鱼石亲自出马在黄河上拦下华元。华元要求追究犯事儿的人,他也答应了,华元这才回去。回去以后华元就指派不属于桓族的华喜和公孙师率领国人攻打荡家,杀掉了子山(荡泽)。
另外那五个属于桓族的大夫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离开宋国在附近的睢水之上扎营,华元派了人去拦他们,他们没答应。到这年冬十月,华元亲自出动去请他们,他们还不答应,华元就回去了。
这时,鱼府发话了:“今不从,不得入矣。右师(华元)视速而言疾,有异志焉。若不我纳,今将驰矣。(现在我们不听他的,怕就回不去啦。右师眼睛转得非常快,话也说得很急,那是有了二心。他要本不想我们回去,现在会让车子跑起来。)”,他们马上登上高坡去看,华元车子果然跑了起来。他们也赶紧驾车去追,可华元已经把睢水的堤坝挖开放水淹没道路,同时关闭城门、组织人上城防守。
于是左师、二司寇、二宰这些人只好流亡去楚国。华元则让向戌当左师,老佐当司马,乐裔当司寇,以此安定了他们国人。
又三年后,公元前五七三年(鲁成公十八年,周简王十三年,宋平公三年,晋悼公元年,楚共王十八年),当时宋国从属于北方霸主晋国,这年夏六月,流亡在南面霸主楚国那里的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又跟着楚军打了回来,楚军打下宋国的彭城,把他们安置在那里,还留下三百乘规模的部队守城。
这年秋七月,华元派司马老佐和司徒华喜包围了彭城,可老佐忽然死于军中。到这年冬十一月,楚国的令尹子重(公子婴齐)率兵来攻打宋国,以援救彭城。华元亲自前往晋国告急。晋军出动,在靡角之谷赶走了楚军。
下一年,公元前五七二年(鲁襄公元年,周简王十四年,宋平公四年,晋悼公二年,楚共王十九年),春天,以晋国为首的各家诸侯共同包围彭城,彭城向晋人投降,晋人把鱼石他们带回了晋国。
再下一年,公元前五七一年(鲁襄公二年,周灵王元年,宋平公五年,晋悼公三年,楚共王二十年,郑成公十四年),六十五岁左右的华元两次参加以晋人为首在“戚”的会盟,并且和这些诸侯一起,在郑国重镇“虎牢”周边筑了好几个小城,派兵驻守,以此逼迫楚国盟国郑国。这是华元最后一年出现在《春秋经》和《左传》中,距他首次出现已四十年,不久他就去世了。
————————————————————
下面是《春秋经》和《左传》中的相关段落及我的粗略翻译和一些补充说明(065华元巡功1节、073华元杀山4节、084共姬不妇1节):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人物事略34:华元——尔虞我诈
🙂《左传》人物事略34附:共姬不妇1/1 21 桥上 字19585 2017-12-25 03:31:03
🙂问一下,关于《左传》里的这个“君子谓” 1 普鲁托 字271 2018-06-23 12:08:36
🙂本质上我认为左传与公谷是两种书, 2 桥上 字373 2018-06-24 00:37:45
🙂能否再说一下上一帖的“王侯将相宁有种”是咋回事 1 普鲁托 字106 2018-06-24 01:20:20
🙂花!您的理解很正统,但是是后来的正统 桥上 字323 2018-06-24 02:00:21
🙂请教“媵” 1 楚庄王 字571 2017-12-31 02:05:09
🙂媵,还有姓 4 桥上 字706 2018-06-19 08: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