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喀什, 我的南疆 -- 故乡在喀什

共:💬4020 🌺39786 🌵1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4. 2个马蹄圆,英国一带一路 (五)

胡焕雍线中,由腾冲自西向北,经西藏到喀什,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形状。 因为中国历史上"凿空"的张骞一辈子都在琢磨这个马蹄形。

为了满足汉武帝对宝马的渴望,张骞于公元前139年开始由甘肃向西出发,经丝绸之路中线到了今天的几个斯坦: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在阿富汗,他发现了两样特别有意思的东西: 邛杖与蜀布。但这两样东西都不是从丝绸之路的中线来的。他们是由身毒(即印度)传过来的。

张骞认为,各斯坦的总和其实也不一定不身毒一家有意义,因为那里市场的体量要大许多,而且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是刚性的。

后来,汉武帝派张骞自四川出发,探求自四川到身毒的通道,结果在昆明被阻。

张骞到底想要干什么? 中国人没有搞明白,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为此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张骞认为,找到身毒,然后发展贸易对汉朝至关重要,这也许比解决匈奴更为有意义。这个观点在今天依然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命题。

张骞所提出的设想也绝非空想。因为,张骞的这个贸易马蹄圆在今天是有例证的,张骞的马蹄圆英国人是画完了的,并且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同时,这个马蹄圆对今天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所以,英国的经验对中国才弥足珍贵。只是,两个马蹄圆, 殊途同归,互为反证,让人唏嘘。

英国涉足亚洲主要是从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的。作为后来者的英国,与各列强的竞争,斗争与妥协,贯穿了始终。如阿富汗,就是与俄罗斯妥协的结果。二战期间,联合苏联对伊朗的入侵,又有了合作的意味。为了扩张,英国的代价也不谓不大,1842年1月,在阿富汗,英国损失了16000多条性命。在英国经略亚洲的过程中,公司制是一个法宝。一步步把印度从一盘散沙经营从英国王冠上最耀眼的钻石绝非易事。一个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企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是何时走向衰落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1874年是分水岭。在这一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停止运转。英国政府接过东印度公司的一切功能。

英国政府这么做大概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后,亚洲基本上走上了"历史的终结", 因为几个以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已经解决了,如: 中国市场的开放,和英国人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

不过,后来历史证明英国政府的确没有比东印度公司干得更好。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人自带干粮(近1亿英镑),踊跃投军。但后来发现英国人彻底没有领情,饥饿,寒冷,歧视的战场救援让印度开始动了杜十娘式维权的心思。这时距离东印度公司的解散才30多年。

一个国家发展扩张的模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比较靠谱的这个动力就是贸易。而且,这种贸易必须是逐利的。更核心的是利益的分配。要解决这三重问题的关键就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分配。要素和机制的互动,基本就决定了矩阵。矩阵决定了结构。没有政府的积极主导,企业打不出一片天。但政府过度的,无效的,甚至消极的管理,又将决定发展的终结。英国就是在国家,企业和利益三者上拎不清,这对于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可谓是前车之鉴啊。

同时,昨天英国主导的贸易对于今天的中国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如,腾冲至喀什基本就是少边穷的代名词,如何发展就是一个貌似无解的命题。其实,从腾冲到喀什都曾出现在英国主导的亚洲贸易线之中。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茶叶出口就完胜了所有的进口。但是,今天中国的茶叶可没有那时的劲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国在印度成功的复制了一个茶叶产业。

西藏和新疆的畜牧业似乎很难与高大上联系起来。不过,英国人就实现了在中国采购羊毛,在克什米尔清洗,在英国织布,在高端市场销售的全过程。

新疆的老旧和田地毯在欧洲的收藏界是有一些市场的。鉴别的一个细节就是黄色和蓝色。在德国的化学染料没有被卖到新疆前,和田人用的是印度和阿富汗的天然矿物。经营这些原料的,背后都是英国人。

还有,英国人在两次东土尔其斯坦共和国的故事里,都有角色。这更是不争的事实。

英国和张骞的马蹄圆,和阿Q的圆都有一个特点: 遗憾。

那么,今天的一带一路在西部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格局呢? 我想是一个扇子的结构和形状应该比较可行。在一带画出的边上,几条为筋骨的路,再加上自然形成的扇面就是让人比较踏实的结构了,应该不至于让人扼腕。

通宝推:桥上,回旋镖,西电鲁丁,独草,80后30,白玉老虎,青颍路,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