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林毅夫吉林报告和田国强观点的批评 -- 思想的行者
林毅夫先生出台了吉林报告,对吉林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应该说林先生是怀着一腔热情以及自己的学术情怀来做这个报告的,与中国经济学界某些人拿了西方的钱单纯的做西方欺骗中国经济的喇叭筒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林先生的不少观点我依然无法苟同。
林先生曾经出版过中国经济问题的专著中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的一些看法我也是无法苟同。
简单的批评一下
1,林先生没有能够理解吉林乃至整个东三省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
对目前的东三省乃至全国经济的不如意人们常用什么经济新动能什么国际经济衰退等等来解释。
其实都是扯淡。
中国经济特别是东三省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就是因为07年以后,某些人士鼓噪中国流动性过剩,进而央行28次提准导致的中国经济陷入严重的流动性短缺导致的。
中国经济本来就流动性不足,央行再严厉紧缩流动性,你说中国经济的流动性会变成什么样?
所以很快的几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特别严重的体现为温州,鄂尔多斯等地。
原本出口繁荣的珠三角,长三角也陷入了严重的三角债,担保链感染使得大量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更加紧张。
更可笑的是当局因为房地产资金过剩而变本加厉的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导致中国实体流动性陷入更加困难的岌岌可危的境地。
房地产的资金的局部过剩正是短缺的实体资金逃难到房地产导致的,有多少做实业的因为资金难以为继不得不把资金撤出自己做了n年的好不容易打拼出一片天空的实业,而转入房地产?
当局不宽松流动性,而为了局部的房地产流动性而继续紧缩货币和饮鸠止渴有什么区别?
东三省为什么困难?
原因很简单,当严重的流动性短缺发生,企业必然减少投资,减少投资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企业对上游的订单大幅减少。
企业订单减少了,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东三省经济能够好才怪了。
林毅夫先生是一个正直的忠诚的经济学学者,他没有能够发现中国经济目前问题的一个症结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其次,即使以后央行的货币政策拨乱反正了,林先生的主张吉林发展轻工业的观点我认为依然是错的。
请问中国的轻工业哪个行业不是产能过剩?
吉林再发展轻工业,不会导致全国轻工业产能更加过剩?
3,林毅夫先生的比较优势理论优先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理论我认为也是错误的。
什么是比较优势?
事在人为,有些产业如果经过政府的组织,协调,经过民间的努力完全可以把弱势转变成优势。
即使是暂时的弱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也可以摆脱劣势。
林毅夫先生认为新中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不如日韩,原因在于没有进行比较优势导向。
综上分析 ,林先生的观点是错的,新中国早期的发展确实不如日韩,但是责任不在于没有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恰恰相反,是计划经济时期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为以后的市场化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日韩二战后实行了政府主导的重化工业建设,很快的日本的重化工业以钢铁造船等等为代表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这些产业在二战前日本是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是不是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日本不应该实行重化产业倾斜政策呢?
现实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那么,东三省在央行货币政策拨乱反正以后该怎么办?
不是发展轻工业,我认为应该是发展新能源,环保以及对现有的重工业进行技术革新。
在政府的强有力的主导下,聚合企业,科研院所,聚合各种资本进行新产业的开拓。
政府把资源聚合起来了,原本弱势的产业不就可能变成优势产业了吗?
当然了,说明一点,这一切必须在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被西方用伪经济学误导完全进入歧途的自杀性货币政策得到拨乱反正以后才可能。
否则,大家都资金紧张,还玩什么高科技,新产业,你有钱了,你的客户没钱了怎么办?
二,对田国强的辩解文章的批评。
1,田国强的文章标题就不对,林毅夫团队不过是提出批评,田国强理解成责难了?
批评是针对你的观点的,责难则是对着人去的。
批评和反批评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人家批评你,你就认为人家冲着你来那还会有什么学术辩论?
2,田国强的一些观点太空洞
诸如:
前提是,政府需要营造公平公正和有利于激发人们营商、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大力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在此前提下,生态农业、药业、文化旅游、重工业、甚至是轻工业的一些行业都可能会形成竞争优势或差异化竞争优势。”
这段话确实说得很对,但是所谓营造制度环境云云,是不是太空泛了?
你倒是具体点说中国哪个方面的制度环境不足?
3田国强的有限政府论看起来很正确,但是政府应该局限于哪些领域他的论述也是严重不足的。
诸如他认为:
1)“解决东北经济问题,并不是不需要产业政策,任何国家和地方都需要和有产业政策,但不能过度”;2)“政府对那些具有巨大正外部性的行业,需要发展的新兴行业,影响国家发展战略及其国家安全的行业(不能仅用经济效益来衡量),这些都是市场失灵的地方,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如制定恰当规则、制度或适度的产业政策,甚至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以补齐短板”;3)“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东北经济也需要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甚至是适度输血,但这都只是过渡性制度安排……”
只有市场失灵的领域才需要政府介入吗?
政府介入就不能在尊重市场的情况下介入?
政府介入只能是过渡性的短期性的而不是长期性的?
实际上发达国家的政府介入都是长期的例如昧国对半导体对农业的介入。
计划经济的问题在于政府介入不尊重主体的决策权,而不在于政府介入。
对于目前的中国迫切的产业升级来说,政府介入是必要的,并且必须是长期的。
当然政府介入不能是命令企业做什么,而应该是建议企业做什么,组织企业做什么。
很简单,齐心协力才能攻破各种难关,怎么让企业齐心协力?
当然政府要出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对林毅夫吉林报告和田国强观点的批评
🙂你能不能有点新意啊? 金口玉言 字840 2017-09-26 05:07:11
🙂你的观点就是被西方所欺骗的各种陈词滥调 思想的行者 字1070 2017-09-27 01:00:22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主要一条就是不迷信 2 金口玉言 字472 2017-09-27 04:05:39
🙂只有等到中国的经济学,政治学发达到了一定程度 思想的行者 字667 2017-09-27 12:35:18
🙂中国的经济学实际操作水平早就是世界第一,拿了10个诺贝尔 2 金口玉言 字2700 2017-09-27 15:39:47
🙂中国的经济实践不错,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学好 思想的行者 字2017 2017-09-28 23:52:14
🙂【原创】东三省最需要解决的是就业 27 goodgunner 字2832 2017-09-24 08: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