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扯洞郎这次中印各自的算盘,并猜测一下结局 -- meokey

共:💬19 🌺9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国内军事地理分析看印度军事地理

山东地形的意义在中国东部的大平原上显得尤其突出。山东地形的主体是鲁中南低山丘陵,三面都是平原,东面为渤海和黄海所环抱。山东的一些重要军事据点基本上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的四侧,大都依山临河,控扼一方。黄河在北方地区东西纵贯,为东、西部之间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大运河在中国东部的大平原上南北纵贯,为南北之间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开凿以前,淮河支流泗水徜加开凿,便能连能长江和黄河,从而起到沟通南北的作用。山东便处在这两条大动脉交汇的位置上。另外,胶东半岛为古代海上运输的一大中转地。山东在南北之间尤居枢纽性地位。南北对峙之际,山东常是争夺的焦点。中国政治重心东移后,连接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正处在山东的监控之下,所以山东地位举足轻重。明初朱元璋北伐以攻占山东而打开大都门户、“靖难之役”中朱棣以跃过山东而南下金陵,尤能显现中国政治重心东移之后,山东在南北争衡中的地位。

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东西向的河流,如拒马河、滹沱河等,在中原政权抗击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也能够加以利用,建立河防体系。漳 河自太行山而下,从河北南部横流而过,经山东北部注入大海,护卫河北南面门户。这样,河北的南面门户实际上是夹在山西高原与山东低山 丘陵之间。如果说河北在东、西之间的战争中必须重视山西的话,那么,在南北之间的战争中,则必须重视山东。中国的政治重心东移后,南 北关系重要起来,山东处南北之间,地位也随着重要起来。特别是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山东处在监控大运河的位置上,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第二节 依山凭河,战守之冲:山东

一、山川形势

  在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自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以东,幽燕以南,江淮以北,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为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在这片大平原的东部,分布着一片低山丘陵地带,是为鲁中南低山丘陵。这片低山丘陵的北,西、南三面都是平原,东面是山东半岛,为渤海和黄海所环抱。鲁中南低山丘陵由泰山、鲁山、沂山、蒙山组成,构成山东地形的主体。黄河从这片低山丘陵的北侧东流入海(黄河改道时则从其南侧东流入海),泗水则从这片低山丘陵的西侧南流入淮。

  山东的一些战略要点,大多位于这片低山丘陵的四侧,依山临水,其形成即以这种山河形势为基础。

关于山东地形的战略意义,顾祖禹曾作过中肯的评价:“山东以自守则易弱以亡,以攻人则足以自强而集事” [ 注:《读史方舆纪要》 山东方舆纪要序 ] 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山东地形的封闭性不如其它边角之地,三面均可能受敌,不易固守;且山东低山丘陵方圆不过几百里,缺乏纵深,几处险要一被突破,全境即可能被击穿。

  天下纷乱之际,山东易成割据之地。如秦末的田儋、楚汉之际的田荣、田横、王莽以后的张步、董宪、东汉末的刘岱、西晋末的曹嶷、段龛、十六国时期的幕容德、唐末的李道古、元末的田丰等,均曾割据山东。但上述诸人割据山东,都未能有所作为。一旦山东周围局势底定,这些割据势力很快便灰飞烟灭。

  战国时,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之战尤能典型地反映出山东地形的这种弱点。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率燕、秦、魏、韩、赵五国之师以伐齐。齐悉发国中之众以拒之,与联军战于济西。齐师大败。是后,乐毅分遣魏国之师南略宋地,遣赵

国之师北收河间,自率燕军深入山东腹地,齐人大乱。燕军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攻克齐都临淄。占领临淄之后,乐毅分兵五路,攻取全齐:遣左军渡胶水(今胶莱河)攻略胶东、东莱(胶东半岛地区);前军循泰山以东至海,略取琅邪;右军循黄河、济水,进屯阿(今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与魏军配合作战;后军沿北海攻取千乘(今高青东北);中军镇守齐都临淄。这种部署可谓切中山东地形的要点。燕军势如破竹,六月之间,连下齐城七十余座,皆置为郡县。齐仅剩即墨、莒城,齐国危在旦夕。  

  山东的地位只能放在东部大平原的背景上才能体现出来。山东低山丘陵的四周都是平原,不利于守,却利于四出以攻人。以此为根据地,纵横四出,足以有所作为。东汉末,曹操便是以充州为根据地,崛起于群雄之中,最终扫平群雄,统一北方。

  山东既然处在监控南北之间的水路运输线上,其地形地势在东部大平原上又足以作为凭恃,因而在南北之间具有枢纽性地位。河北南面门户须依托山东,东南淮泗上游也须藉山东为屏蔽。南北对峙之际,山东常是争夺的焦点。

  这种形势在魏晋南北朝时比较典型。东晋末,刘裕灭南燕,收复山东,既屏护了南方江淮防御体系,又保障了由江入淮、由淮入泗、由泗入河这样一条连通南北的运输线路的畅通,为他以后经略中原、北伐后秦打下基础。刘宋与北魏对峙,刘宋置四镇以守黄河,其中山东境内有碻磝(今荏平)。南北交兵,必在四镇展开激烈的争夺。山东若为北方所据,则南方江淮防线将承受很大压力。南燕据山东时,便经常扰掠东晋淮北诸州。刘宋泰始年间,北魏趁刘宋内乱,攻取山东,后更进逼淮泗,南方形势遂渐趋不利。

  中国政治重心东移后,南北关系变得更加重要。政治、军事重心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山东处在监控连通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动脉大运河的位置上,所以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明初朱元璋从金陵北伐攻大都,山东为大都的南面屏障;“靖难之役”中,朱棣从北平南下攻金陵,山东为金陵的北面屏障。朱元璋以攻占山东打开大都门户;朱棣则以越过山东而直趋金陵。这两次战争,一次以南图北,一次以北图南,山东都是其关键之地,尤能显现中国政治重心东移之后,山东在南北争衡中的地位。

以上都是饶胜文《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的内容,从网络上引用的,可能在文字上有不确的地方,不过大体应无问题。

引用山东的地形例子,就是想做一个参考。因为印度的地理形势与山东有近似之处。粗略地讲,我们可以将印度地形视作一个顺时针旋转90°的山东地形。

山东有山地在中东南三部,有冲积平原在西南、西北、东北三面,有大河自从西南至东北穿过,西大东小入海。印度次大陆的地形则是西北、正北、东北三面是大平原,中南部有高原山地,有大河自西北至正东穿过,北部广阔平坦南部狭窄多山入海。

当然二者在体量上有着巨大的不同。

有些在山东能做的事情在印度做不了,有些山东实现不了的事情印度可以实现。

所以可以参考一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