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电影《绣春刀II 修罗战场》的历史背景 -- cobalt

共:💬269 🌺1692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二个时间点的故事(下)

4. 第二个时间点的故事:中元节迷案(下)

明熹宗很明显地指出要“好好用人”(另一个说法是“忠贤宜委用”)的人中,一个最重要人就是魏忠贤。他也是《绣春刀》这部电影中最重要一个历史人物,也是本文谈到中元节迷案这个时间点上第三个当事人。细说魏阉前,应该先说清楚两个故事背景:第一是明朝制度变迁;第二是明末的东林党争。说到明的制度演变不能不追溯到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后来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登基坐殿开始一直是奋斗不息战斗不止,一直奋战在权力争斗的第一线。洪武一朝经历了四大案,其中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为首,胡惟庸案历时十年之久,被杀权臣勋贵近十万人;蓝玉案主要涉及军方,仅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之后,涉及此案被杀有近2万人(也有说法是4万人)。很多人都认为朱元璋猜忌功臣,行的是“狡兔死走狗烹”的路数,但以我看,案子虽然复杂扑朔,但不能只看累累白骨,还要看到是此案带来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明洪武时期的各项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一朱元璋废除了汉唐以来的宰相制度,代之是用仿宋制度的内阁制度;第二改变了军制,撤销集兵权一身的大都督,代之是无实际兵权的五军都督府;第三是设立御史台,这本来是元朝的监察制度,后来改为都察院;第四朱元璋设立了巡检司和锦衣卫,巡检司是五代时期开创地方基层管理制度,后来宋金时期都有使用,主要功能是地方通关盘查,侦缉缉捕等,锦衣卫是《绣春刀》电影主要描述对象,历史上的锦衣卫并非明代首创,早在金代就有锦衣卫雏形,最初是隶属礼部原来的卫戍部队(礼部要部队干啥?我也没想通。),后来到了明代,开始是皇帝的直属部队之一(最早的时候只有1500名,看规模也就是一卫戍团的编制),所以锦衣卫是明军队的编制是无疑的。后来的这事变化还要源于胡惟庸案后君臣猜忌,朱元璋赋予这支部队变成了拥有侦缉、传讯、审问、裁决等刑法职权的组织,正所谓“别的部门管的了的管不了的,锦衣卫都要管”。历史上锦衣卫源于明军队编制“卫”,下辖部门主要有三个,经历司、南镇抚司、北镇抚司。经历司相当于文职秘书处,主管文书出入和档案存放;南镇抚司主管军队相关的,对外情报搜集、对内纠察法办、甚至是武器研制都会管一手(有点像现代的宪兵+军事法庭+装备部);北镇抚司主管刑法方面,监视国内各种大人物和政治势力动向,还有就是管理内部监狱——诏狱,也有时会抓抓间谍什么的。锦衣卫第一次发挥作用就是在朱元璋时期的“蓝玉案”,从侦破到办理都有着锦衣卫的身影,第一次露脸就是惊天大案,但这次露脸也一下暴露出锦衣卫制度的残酷,让旁人看到锦衣卫就闻虎色变(上一部《绣春刀》开场,巡城的士兵看到锦衣卫望风而逃。)。这些都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他两次削弱它的职权,夺权看似是打击了锦衣卫,实际是让锦衣卫的作用不能脱离至高无上的皇权。应该说这位明太祖很聪明,把锦衣卫掌控在指间,不过后来情况到了他的儿子朱棣那朝又发生了大的变化。

点看全图

(锦衣卫的腰牌,马顺也算个留名在历史上人物,那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得天下,从一开始就受到相当一批人抵制反对,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明成祖朱棣便恢复了锦衣卫的权力,他还不满足,迁都北京后,进而设立了东厂(全称“东辑事厂”),这是由内廷宦官主管的特权监察机构,专门监视朝廷内外的各种人和政治派系,只为皇帝服务。东厂的最高长官一般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出任,后来一般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出任,简称提督东厂。东厂的设立背后原因是司礼监这个内廷机构的权力的上升。由于明成祖期间重用宦官,建立以司礼监为首的内廷来制衡外廷的内阁,最终种下了宦官专权的祸根。“内阁票拟”和“司礼监披红”成为了最高权力执行的象征,而皇帝左右于这两个权力交锋的一旁,冷眼旁观伺机而动。

电影《绣春刀II 修罗战场》中,一东厂太监到锦衣卫门前大叫锦衣卫为东厂之狗,也确实没说太离谱。从职能上看,东厂和锦衣卫是有职能一致的地方,但从地位上,锦衣卫确实没有东厂高,权力更远远没有东厂大,因而在特权稽查这样事情上受东厂管也在情理之中,历史上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成为东厂提督太监的帮凶走狗的不在少数。

第二是明末的东林党争,我个人认为,东林党争是明灭亡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党争实际就是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争斗。说起东林党争不由让我想起另一个名词“朋党”,朋党最丑陋的就是说出来话从来不顾事实是非,而根本就是胡喷。宋也是朋党之争成灾的朝代,欧阳修甚至写过一《朋党论》,其中一句话写得透彻“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欧阳修写此文的目的是想说小人结朋党对国家是危险的,因为小人结朋党只有自己小算盘,根本没有大道义可讲。可明东林党似乎不是这样,东林党本来是下野在野一批人在江南地区形成,以讲学为形式,对于当时的朝政进行探讨,特别是进行道德指引下批判,这些声音受到来自其他地区组成的朝内朝外士大夫集团的反对。一时间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地没商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我看来,是非有曲直,可没有曲哪有直,没有浊哪有清?有些清流,道德包装下却是实实在在的“口中笔下有千言,胸中心里无一策”!东林党人也许最大失败就在于士大夫个人声名凌驾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之上。试想这样一批人,不知变通不知屈伸,一味强调他们理想国中理想,只知道在历史惊涛骇浪中船头高歌一曲,却不肯团结全船人同舟共济。对现实给予更多地包容甚至是退让,自己纵然会获得青史留名却无法重写历史。真的很遗憾啊!魏忠贤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出现的,明熹宗很早就认识魏忠贤,他曾是西李的内侍,后来又讨好勾搭上明熹宗的奶妈客氏。明熹宗登基后,既任命了东林党人左光斗、杨涟等人,也任命了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是一个出身很低的人,又是移宫案的主角西李的内侍,又巴结明熹宗的奶妈,这样人东林党能看上?能看上才怪呢!

通宝推:纹石,审度,三笑,西安笨老虎,桥上,光头佬,mezhan,北纬42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