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评2010春夏之交的西西河风波 -- 铸剑
工业化之路,现在是否能从理论高度总结出规律?我不太清楚。
只能根据苏联,或中国的历史,说一些表面的看法。
主要想说一些全社会思想的改造。因为我认为这是工业化根本因素之一。
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很多人看不懂,我也长期不理解,找不到苏联这样做背后的考虑及动因。所以只能表面性地理解为个人权力之争,但这理由没法说服我自己。
多读了一些苏联的历史,一些想法,是从苏维埃建立后社会思想构成方面来看,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之前是少数派,那么之后直到30年代呢?孟什维克以及各种不同的思想派别仍有相当大的存在,比如托派,这些不同的思想有没有合理性?要考虑当时苏联面临界的主要矛盾来看,也要从长期与短期目标来分析,比如托洛斯基,很多共产党人或是社会主义的同情人,都对他有相当高的评价,认为按照他的思想,社会主义可以少走弯路,甚至可以避免失败。因为他一定程度为共产主义引入了民主。
民主以及思想方面的更自由的表达,对一个社会来说当然是正确的,就相当于更多样化的消费品对于大众来说当然受到欢迎。但是托派不论是在苏联还是在中国,都遭受了无情的打击。
我的看法是,当时苏联最急需的不是多样化的思想的消费品,而是生存。这两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工业能力的最大程度的提高,必然要求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哪怕这种高度一致在某些方面是错误的也要坚定执行。因为总体来看这样效率最高,民主与自由的思想的决策虽说能保证长期的正确,但效率低下,在紧急情况之下,反而是对自己的伤害,只是这种伤害很难看的清摸的到,很难对大众产生深刻印象。但这种伤害有时会是致命的。
工业化之前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我认为思想上的准备是最根本的。
思想上的改造,是要由身体来承受的,所以没有一点浪漫。
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因为要在崛起过程中面对先期工业国家,要承受血与火的考验,无不在思想上经历痛苦与残酷的改造。
这些国家有:德国,日本,苏联,中国。
很难用成功或失败来做概括,因为这些国家付出思想上的痛苦之后,都在工业化上面得到了多多少少的回报。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计划经济无法预测人类的脑洞大开 14 豪哥的江湖 字1085 2016-06-09 10:37:45
🙂什么时期才有资格考虑大众消费的多样化? 37 北庄 字1018 2017-05-27 04:01:20
🙂苏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一秒钟都不能耽误地增加工业能力? 4 金口玉言 字1617 2017-05-29 04:36:09
🙂工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想再说一点思想统一方面。
🙂所以就不难理解西方给喜欢推销自由民主了 2 明心灵竹 字63 2017-06-03 08:37:21
🙂韩国似乎没有?光州事件似乎也能算上 4 不远攸高 字637 2017-05-31 02:35:43
🙂日本是镇压不平士族叛乱 2 杨微粒 字98 2017-06-05 11:05:23
🙂说得很好,但是能具体讲讲吗? 2 金口玉言 字271 2017-06-01 05: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