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写点最近的感悟 -- 明心灵竹

共:💬36 🌺10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点和线的关系是什么?

如果线是点的集合,那么线何以连续?如果线不是由点构成的,那么两线相交为何是一个点?

我怀疑人是创造不了自然的。

人造的机器,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齿轮没有被接连在一起时,齿轮便是齿轮,我们不能说齿轮是机器,它是死的,不是活的。而自然创造的机器,每个部分都是活的,一切都是活的。

是不是因为如此,用人类的视角来看点和线的关系时,就发现无法定义它?

SO,我们怎么来跟孩子们解释这个问题呢?世界到底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

是不是可以这么讲?如果有一条无限长的马路,它是没有路口的。只有两条马路相交时,才会出现路口。我们把这个路口称之为“点”,把马路称之为“线”。但我们不能说,马路是由路口组成的。

两线相交,出现了一个新东西,和点很相似,并不是点。可以这么说吗?这就好比我们在描述连续量时,当它成了离散量来描述,一根棍子长2拃,是2个一拃。只是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是否合理,有待商榷。

当我们把连续量进行切分时,我们认为是可以切出离散量的。可是,如果倒过来操作,真的是离散的连续量可以拼成连续量吗?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词呢?换成压缩和放大呢?是不是感觉就变了呢?不管怎么说,以点、线、面、体为基石的古希腊几何学,是有问题的,有些东西它回答不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似乎更为准确一些。

多年来,我都有一种很深的怀疑,我怀疑我们搞错了,我是指西方的思想体系,但也不是全错,是哪个地方出了差错,可是我又不知道具体是哪。

我只知道,问题出在分和合上面。或者说,它并非是错,这是由我们人这个主体的特性来决定 的。我们不是上帝。我们干不了上帝 干的事。

找不到答案时,会有一种强烈的沮丧感,会让感觉,人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泡沫,毫无意义。我们就好比一个毛头青年,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然后慢慢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我们被整个环境深深的控制住了。所以说,TVB的台词似乎揭示了一条真理: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要不要我给你去下碗面?活了40年,绕了一大圈,现在又回到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境界。人生如酒,白酒的酒。

我现在对孩子,就关注两点,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其它的,随便她,只要不危及身心健康就好。心理上的健康其实就是接受,好比喝下一口烈酒,各种味道一点点返上来,有的人能接受,有的人不能接受。所以,心理上的健康在于接受。

我个人理解,或者说,我找到了一个解释的办法:点、线、面、体本是一个东西,只不过人的视距不一样。好比用相机拍照,在能力范围之内,我想让它虚,拍出来就是虚的,我想实,拍出来就是实的。

我们看别人的人生,可以说精彩,同样的经历换到自己身上,觉得痛苦。有变化吗?视距变了。

以人为本。

人有变焦能力,或者说,从变焦中感悟到什么,人就心理健康了。

这就是说,我们无法定义,只能命名。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定义就是它是什么,命名就是我认为是什么。

我定义不了点,好比说,点是无大小的,这叫定义吗?

但是我可以说,点,我只考虑个数;线,我只考虑长度;面,我只考虑面积(面积又涉及到长度);体,我只考虑体积(体积又涉及到面积)。

同时,我可以把线当成点(双重身份,变焦出来了),也可以把面当成线或点(三重身份),还可以把体当成点、线、面(四重身份)。

是“我认为”。

可以看一下我们的交换体系。

比方说,你养了四头牛,富余一头,我养了三只羊,富余一只,你我交换,你我都认可。

可是,还可以这样:你养了四头牛,富余一头,我养了三只羊,富余两只,你我交换 ,你我也认可。

难道前面的你吃亏了?

你觉得你吃亏了,是有人告诉你后面的这样的交换。如果你没有这种想法呢?那么你后面觉得吃亏了,是不是可以说,你被别人的想法绑架了呢?

谁能告诉我,到底几头牛换几只羊,是合理的?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吗?没有。它是变的。根本 就无法定义。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没有出路呢?我认为马克思的结论是对的,但是分析是错的。这是因为货币在强行定义。货币把牛跟羊搞成数字了。它太理论了。脱离 了人这个主体。这才是本质上的原因。就像我们不能说,点的集合是线一样,也不能说,四头牛相当于20W人民币。不能。

我们发现了货币,觉得好用,这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只不过,人类总是这样前进的,所以我不认为资本主义是邪恶的。这是一个过程,转圈。

说一个最简单的,为什么孩子们花起钱来没有数呢?

因为货币跟物品和劳动,分家了,理论化了。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货币当成了定义,而不是命名。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别人需要援助时,如果是伸一把手,我们会毫不犹豫,但如果是付钱,我们会考虑一下多还是少。

王朔干过一件事,一般人是觉得不可思议的。

他门口有个小贩,搅得他不得安宁,他就拿了3W(好像是)给这个小贩,让他走。这是他全部的现金。

可以说,王朔更接近于人。王朔自称,他当时 就是这么想的,用我能拿出来的钱,交换你离开这里。

如果是真实的,他比大部分人更接近于人。

说到根本,争论就在于唯物还是唯心,这俩基本上就是对立的,没有被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现在是唯物占了上风,而我们的教育当中,极其强调唯物。

好比最现实 的,老师不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人就变得没心没肺了,但是人,总能感觉到自己是有心肺的。

纠结的根源在于无法调和,

我们说,能跳出来的,是自己进行了部分整合。所以说,解决问题的根本 手段就是站得更高。但只能部分的解决,一山更比一山高。根本上,就是因为人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自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自己可以创造出人造物来。

天人合一,是个很高级的思维,没有上帝没有神,就没法对天进行定义,只能命名。

理解了这个东西,接受了这个东西,心理上趋于就健康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看民乐跟西乐就是两个东西。

民乐,听众也好,演奏者自己也罢,谁都不知道何时会好听。

民乐的感情部分,是交给听众和演奏者的,作曲的人他不管这个事。

好比说,作曲的就是搞出了一个世界,你们自己去感受,不管什么感受,都是对的。

西乐就不一样。死的,或者说,死的成分高。为什么呢?古典西乐,它的思想源自于机械论,人都是可控的,需要控制 的,所以它有很多的条框,自定义。定义这个,定义那个,把你框在里面。

我为什么说我家女儿的二胡老师是一流水平呢?

他不教你个人的东西,只教基本手法,至于你怎么去感受,怎么去表现,跟他无关,那是你的事。

所以有的学音乐的,他后来能成为大师,并不是他从某人那学到了什么,又从另一个人那学到了什么。有一种是这样的,东拼西凑。真正的大师是我不学你们的,学了半辈子,最后 发现,我不学你们的,才是对的,或者说,才是我的。这是真大师跟假大师的区别。

我跟这个老师学,跟那个老师学,目的不是为了学你们怎么弄,而是为了明白我最后谁也不学。

真大师里面又分两个级别,一个级别是教徒弟的,一个级别是不收徒弟的。

不收徒弟的当然就高级一些,我的东西,你来学干什么?要你复制 我干嘛?所以说,顶级大师是不收徒弟的。收徒弟,也不是教,而是启发,把徒弟引导到发现自己这条路上去。

一代宗师又教出一代宗师,这个案例十分罕见。

不要说大师,说数学教学。

我以为,真正教的是什么呢?不完全是教怎么去思考,而是还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思考,有什么感受

顺畅?那样是别扭?我从一个跳板,跃到另一个跳板,我是跳过去的这个过程,到底体会到了什么呢?

我在空中,是否有怀疑我会掉下去呢?凭什么我就敢跳呢?

这是灵魂级的体验 。

比知识 高级的是方法,比方法高级的是思想,比思想 高级的是感受。

我把我的思想教给你,只不过是在复制。在没有相关手段时,我担心这思想后继无人。如果有呢?你为什么要来复制 我的?你难道不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吗?你得从你的感受中去找到属于你的思想?我把我的思想烙在你的脑海中,并不是为了让你复制我,而是提供养分,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如果我们的教育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很担心下面这件事:

研究的成果太多,以至于一生学一门,都学不完人类已知的。

其实我的词用得不对。应该说,我的感受,把经验分成了知识、方法和思想。所以,教育的要领就是(兼顾)关注我的感受,这是我的理解。

嗯,大体就是在讲变焦这个东西。1

变焦是从比较中发展出来的。比较只能得出相对认知,而无法得出绝对认知,所以总是用a来命名b

而不是用a来定义b。

我有个建议,反复读一下庖丁解牛。

成语词典说,庖丁解牛是指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这个解读,只说了一半,因为只说 了一半,所以是错误的。

试问,天下有两头牛完全一样吗?既然没有完全一样的两头牛,庖丁解牛时,是怎么做到的?

所以,仅仅知道事物的客观规律是不够的(简单说,知道规律并不知道细节),靠感觉。刀在接触牛身的那一瞬间,就感觉到了,我这个刀是要往左稍微偏那么一点点,力度要小一点点,才刚刚好。

可以想象出来,庖丁在解牛时,没有一点杂念,完全沉浸在感受中,感受刀与牛。

我们虽然达不到这个境界,但是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体验吧。为什么我们忘了呢?

做事要得心应手,不是掌握了规律就行 了,还要尽可能的排除杂念。

我们对随心所欲这个词,解读错了。

这不随着自己的欲望走,而是忘却一切欲望,跟着“接触到事物时产生的感受走”。

顺其自然的走,从而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

当你的心,被别人的欲望绑架时,那已经不是你的心了。你只不过是跟着别人欲望,戴着镣铐在跳舞而已。

人,并非 是心术不正,而是心有杂念。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我好像没有回答为什么两线相交是点。

回答一下:变焦了。

我们能够同时感受到大和小,近焦和远焦,清晰和模糊。

我感受到这一点,如果从初中算起,到现在已经30年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想一下。

通宝推:時千峰,赵美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