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蒋无迷 -- 熊皮帽子近卫军

共:💬784 🌺9417 🌵24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山东省志.人口志》

1959年9月4日,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每个人民公社配备1名专职户籍员,并拨给80万元经费,用于制作户口卡片。在较短的时间内,全省1379处公社基本上配齐了专职户籍员。为掌握准确的人口资料,报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同年在全省农村开展了一次户口普查。山东省在这次普查中发现全省应注销户籍的人口高达152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

《安徽省志.人口志》:

据1959年底城镇户口清查统计,全省城镇清查出虚报人口121800多人。……1960年5月,中共安徽省委发出《关于建立人口管理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迅速建立人口管理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报告人口变动情况。

58年末户籍人口总数6.6亿,简单按山东的3%计算,全国就有2千万,当然,这里面还包括迁移重报等,并不会都是死亡漏报。

我根据1普、2普人口数据和统计年鉴公布的出生率、死亡率计算,53-64年间,死亡漏报最低也有1800万以上。

户籍条例是58年1月人大通过的,如何执行?得有细则。

《公安部三局关于执行户口登记条例的初步意见》是58年4月通过,当时还没有公社,农村户籍管理、填报,是由合作社来办。58年下半年,全国一窝蜂建公社,大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指望这个时候还能保证统计精度,完全不可能。

从山东情况看,58年底才在公社配齐专职户籍员,随后才有全省性的户口普查。这个时间点,我查过几个省的人口志、公安志,差不多,四川要晚点,据《四川省志.公安志》记载,四川是61年下半年到62年春天清理的。

经过大规模的专项清理省份,清理年的死亡登记,应当是相对准确的,当年的年末人口数,可能也是相对准确的。即便有过专项清理,奇葩还是不少。

61年开始城市人口下放农村,又出现了很多漏报,有死亡漏报,也有城市已下户但农村未上户的情况。64年中人口(二普确数)与统计年鉴的63年末人口(户籍统计)对照,上半年增加不到300万,而下半年增加超过1000万,年鉴版的63年末户籍人口数,明显异常,如果普查年的64年末人口(年鉴版户籍统计)相对准确,那么年鉴版的63年末户籍人口数至少虚增700万。公安部三局四处(户籍处)的王维志回忆,二普期间,曾经大规模销掉重复申报、死亡漏报的户籍,数量有好几百万。

我估计,57、58死亡率,应当和59年差不太多,14‰左右。真正出现严重饥荒、开始大规模死人,应当是60年春荒时节。59年的大多数时间,全国来看,死亡率应当和前几年差不太多。

放卫星带来的粮食征购指标提高,影响的是59年秋粮(夏收还是58粮食年度)。59年秋粮征购收了过头粮,农村留粮不够不足,很多地方只能动种子粮、饲料留粮,到了59年末、60年初,种粮、饲料粮也吃完了,当地干部如再连逃荒也禁止,悲剧就发生了。

个人认为,53-64,53和64两个普查年度的年末人口数(年鉴版户籍统计)精度是很不错的,虽然人口普查的基点是年中,但大规模入户调查、核实是在下半年,汇总、统计、出公报是第二年的事儿,借人口普查,历年的误差会借此了结。

非普查年,60年的年鉴版年末人口数可能是相对准确的,很多地方为贯彻58年的户籍条例、摸清人口底数,在60年前后都做了专项清理;57-59的年鉴版年末人口可能偏高,主要是死亡漏报以及农民进城户籍重复登记;61年可能偏低,主要是2000万城市人口下放农村销户上户时间差(城市已销户,农村登记上户是在62年,或者根本就不在农村上户,等待有机会回城);62、63,可能偏高,主要是死亡漏报。

关键词(Tags): #户籍#三年#人口普查通宝推:桥上,酷不二,diorited,林风清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