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机械制造业、机电产品与中国经济的技术前景 -- 陈经

共:💬30 🌺35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机械制造业、机电产品与中国经济的技术前景

机械制造业、机电产品与中国经济的技术前景

2002年,中国的机电产品进出口历史性地实现了15亿美元的顺差。这点子钱,

包括2003年的25亿美元顺差,都不算多,但意义不小。2004年机电产品的顺差

突增至215亿美元,就这个数字本身已经不小了。2005年仅一季度顺差就是138

亿美元,增长的势头还在加强。高新技术产品从2004年10月起至2005年5月连

续8个月实现顺差,累计65亿美元。

从积极的一面来说,这表明中国作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

已正式宣告完成,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撼动了。这两个行业(其实有重叠)的产

业布局并非易事,先期投入花费惊人,也要抓住时机,断不是搞搞基础设施再

加上廉价劳动力就搞得起来的。现在中国进出口相抵,已经实现了大额顺差,

别的国家想要追上是彻底不可能了,只能死了这条心。世界各国相关企业的明

智选择是把生产厂放到中国来,虽然出于种种其它考虑它们也许并不情愿这么

做,然而经济竞争压力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这是中国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在国际经济环境里讨生活的杀手锏。贸易赤字,经

常项目收支恶化等发展中国家的噩梦,有了机电产品的顺差,威胁不到中国。

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进口,量价其升,但也不是问题。2005年1到5月,中国的

外贸顺差是300亿美元,全年有可能创历史新高。机电产品顺差情况再好一些,

应该可以考虑把一些高污染的落后厂家关掉,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中国整治

环境。纺织品贸易,也不必着急发展,别人限制的时候可以有底气地去谈。

这样看来,情形似乎一片大好。如果从防备崩溃论,甚至从实现低水平小康生

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情形已经可以满意了。发展中国家就只有中国干到了这

个地步。老一套的发展中国家崩溃理论自然是不能用了,甚至发达国家也觉得

受威胁。这一点,我是相当有把握的,也有深入的分析。中国通过进出口贸易

获得足够资源,内部把国土整治推进到落后地区,再来个十来年的高速增长不

成问题。第三产业比例还很低,发展潜力不小,就连恶俗的房地产都还可以搞

很多年。种种崩溃论不客气地说,都是笑话,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会看清楚。

然而,如果中国的目标不仅仅是小康,而是中等发达,那么仅仅制造业生产基

地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会发现情形相当令人失望。

如果要找一个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行业,机械制造业无疑是有力候选之

一。如果再进一步考虑行业重要性,机械制造业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经济发

展的最大瓶颈。

中国有众多机械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机械专业学出来不容易,这些大学生综合

素质相对算比较高的。但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现在普遍精神不振,灰心失望。

一方面是待遇问题,经常就只有千把块,眼见同行转到销售或者IT之类的行业

把工资提高数倍,心里自然不是滋味,有办法的早挣钱去了。另一方面是对本

行业的发展没信心,眼见机床之类的国产设备与外国的机械设备差得太远,不

知怎么办。

把事情说得彻底一些,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经济成就贡献

不大。国家既不真正重视机械制造业,行业就业人员的待遇也不好。我们且先

不去管这两条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可以看看其它行业。信息产业的表现要

好得多,搞IT的待遇算是不错,也还有一些可吹的成就。

机械制造业不行,中国政府的解决办法是引进生产线,持续购买先进材料或机

床等机械制造设备与部件。国企、民企、外企都有。主要靠这些引进设备,机

电产品的生产搞起来了,一直到搞成现在这个制造业基地。

这样的选择,我是相当理解的。改革开放初始,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并不行,和

外国的差距非常大,这绝不是两弹一星可以代表的。如果要发展消费,如彩电

消费,靠自己的生产线,不知什么时候出来。所以引进生产线是必然的。发展

是硬道理,时间等不得。特别是打开国门,发现差距是那么大,谁受得了?引

进生产线抢速度的另一个考虑就是朝着生产基地的方向发展,这个不能慢,不

然产业机会跑别的国家去了。

消费升级发展很快,国际产业机会也要抢,没时间让本国的机械制造业去吃透

复杂的生产线,只有不断引进生产线引进先进设备抢速度。这样,生产平台就

全面转向了发达国家制式。计算机不能慢腾腾发展银河机或者DJS130机,要用

美国的CPU台湾的主板攒机,自已再学着生产,不然中国不会有这么多人能用上

与发达国家档次一样的PC。日本计算机技术比中国好得多,都只能向美国制式

靠。中国学着生产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引进美国的生产平台。设计龙芯,是用

美国开发的设计软件。芯片厂,也是美国技术。

各行业的表现,取决于对发达国家生产平台的学习融合掌握程度。以华为中兴

为代表的电信设备生产商是完全与国际接轨的,并没有自己搞一套独特的标准

出来,研发平台与国际电信设备生产商区别不大。由于电信研发平台的标准是

开放的,主要是软件与管理水平,中国的表现算是相当不错了。只要下决心去

干,取得成就是可能的。所以华为中兴现在杀到国际上去了,堂堂正正地成为

高科技明星企业。联想层次就低一些,但是攒机搞出经验来了,也算是对生产

平台有研究,有些成就吧。

机械制造业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全行业面对的是外国的生产线、先进设备部

件,是生产工具,也是产品。如果把生产线、设备部件当作生产工具,那么中

国的技术表现算是可以的。如家电业,自己能对生产线有所调整,在此之上也

能作一些开发,研发出各种种样的家电产品,算是有一些研发实力,足够在世

界上混碗饭吃了。汽车业做得很不好,因为连对生产线调整组合都不敢搞,直

到奇瑞等民企搞了自主研发。奇瑞的研发其实就相当于家电业的生产线调整组

合,许多生产线与部件都是外购的。但总算是自主品牌研发了,进步还是有意

义的。所以汽车业自主品牌肯定有戏,只是这些年没抓住机会,不然世界上应

该和家电一样到处在卖中国车了。

在改革开放引进接轨大潮中,真正没机会的,是机械制造业。这时引进的生产

线、先进设备部件不再是生产工具了,而是产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是

生产出这些先进产品。在这一层的生产技术上,遭到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买都买不来。就连苏联,想从日本进口先进机床都不行。所以机械制造业没有

趁手的研发平台,原有的研发平台要研发出发达国家水准的产品,难度很高,

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考虑到这一点,就知道苏联当初援助的156个项目是多么

可贵。那等于是凭空给了一个可以从头学起的高水准的研发平台,人类社会历

史上没有过的事。建国后算是下功夫研究发展这个研发平台,虽然有许多政治

运动干扰,成就也不小。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研发平台,就是从苏联援建项目自主发展来

的,自成体系,也能搞出些低档次工业品。两弹一星之类的,其实对加工精度

要求并不算高,能够应付过来,印度巴基斯坦都搞得出来。加工精度要求高了

,就干不来了,如上档次的飞机发动机,得引进英国的斯贝,花了近二十多年

才吃透。核潜艇也能搞出来,但想降噪音,没有十年以上功夫是不行的。

这样一个研发平台,是不足以与发达国家机械制造业竞争的。连苏联都不行,

苏联科技发展到80年代已经显出疲态来了。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发达

国家机械制造业产品当生产工具用,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有失误,原先的研发平台没什么太大发展。因为这个研发平台在经济大潮

中失去了目标:经费不足,待遇不好,人员流失,就算试图发展,也不知是该

调整自己向发达国家平台看齐,还是自己发展自己的。航天业坚持了发展自己

的平台,也参考了苏联美国欧洲的平台,有神五这样的成就。航空业就放弃了

运十这个研发平台,虽然坚持发展运十不可能到空客的水平,但至少总会有些

成就,现在局面会好些。

所以现在的技术力局面是,有一些次一级的研发平台,是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平

台,如家电研发平台,IT研发平台,算是有一些技术成就,比发展中国家肯定

是要好的,甚至也好过一些非核心发达国家。机电产品能够大额顺差,这些次

级研发平台是功不可没的,所以说意义不小。一些周边发达经济体也在这一层

次上,如韩国台湾新加坡。中国在技术上赶上或者超过它们只是时间问题,因

为有生产与研发成本优势,体制上也没问题。人均GDP由于人口问题还是会比

它们小几倍,但这不是技术差距造成的。

另一方面,在最根本的机械制造业研发平台上,局势很严峻。这个上面不突破

,国家竞争力是不可能与核心发达国家美日德相比的。各国评论人士往往作出

矛盾的判断,如果注意次级研发平台多些,便觉得改革开放中国技术上有成就

,如果观察机械制造业,就觉得失误很大。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的发达问题得靠机械制造业上的努力。具体怎么努力

,这个可以想办法,本文应该对背景分析得比较清楚了。一些左派主张的是,

全力重建发展旧有研发平台,甚至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也不惜,这样激进的主张

没有现实可行性。我的主张是,由现行经济体制提供资金人员等优厚条件,对

机械制造业研发平台进行系统全新的改造。具体的办法可以慢慢想,中国领导

力量与社会集体智慧应该有能力在此问题上取得成就。

本文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作出了战略层面的初步均衡分析。

元宝推荐:你克我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