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8:秦罃——难以在上 -- 桥上

共:💬30 🌺14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18附:河曲之战4/4

《宣八年经》:

晋师、白狄伐秦。((p 0694)(07080005))(057)

《宣八年传》:

八年春,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p 0695)(07080101))(057)

我的粗译:

又过了六年,我们的宣公八年(公元前六〇一年,周定王六年,秦桓公四年,晋成公六年),春天,白狄和晋国讲和了。这年夏天,他们就联合晋军一起进攻秦国。晋人抓获一名秦国探子,在“绛”的集市上杀了示众,可第六天他又活过来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晋师、白狄伐秦”曰:

白狄初见于僖三十三年《传》,至此始见《经》,《年表》云“晋成公六年,与鲁伐秦”,不云白狄,而云鲁,盖误解《传》文之故,详《传?注》。

杨伯峻先生注“八年春,白狄及晋平”曰:

会晋伐秦者,白狄也。《传》文承上“白狄及晋平”而省“白狄”两字,《经》书“晋师、白狄伐秦”可为明证。司马迁误以“夏,会晋伐秦”为独立之传,“会”上无主语,因误以为鲁国史因己身称而省略,故《年表》于晋成公六年书“与鲁伐秦”,不言“白狄”而言“鲁”。

杨伯峻先生注“晋人获秦谍”曰:

《说文》云:“谍,军中反间也。”今曰间谍、侦察员。魏、晋以迄唐、宋以后,俱谓之细作。

杨伯峻先生注“杀诸绛市,六日而苏”曰:

苏,死而更生也,俗又作甦。《年表》云:“晋成公六年,与鲁伐秦,获秦谍,杀之绛市,六日而苏。”除以白狄为鲁外,余皆与《传》合。然《秦本纪》云:“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史记》所谓之“桓公三年”,实为桓公之四年,亦即此年,又以“败一将”为言。《晋世家》又云:“成公六年,伐秦,虏秦将赤。”“赤”不知是否其将之名,《索隐》则谓“赤即斥,谓斥候之人也”云云,又以此谍当秦将。

“白狄”(杨注:江永《考实》谓“此年狄伐晋,白狄也。白狄在西河,渡河而伐晋,箕地当近河。成十三年《传》云秦‘入我河县,焚我箕、郜’,是近河有箕。”#白狄子,白狄之首领。白狄为狄之别种。成十三年《传》吕相绝秦云,“白狄及君同州”,是与秦同在雍州也。僖二十四年《传》晋文云,“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则白狄之地南至渭水。江永《考实》谓“其地在西河之西”是也。今陕西省-延安、安塞、延川、延长、宜川、黄龙以及清涧诸县皆曰白狄之境。据《左传》,狄为隗姓。《世本》谓白狄-釐姓,《潜夫论》谓白狄-姮姓,王国维据秦有隗状,汉有隗嚣,魏有隗僖,谓赤、白二狄皆隗姓,是也。说详其《鬼方昆夷玁狁考》。#狄有赤狄、白狄与长狄,长狄为狄之一种。#狄自入春秋以来,俱只书“狄”。僖三十三年《传》箕之役始见“白狄子”之称,而“赤狄”之称自此见。自此《经》凡赤狄四见、白狄三见。潞氏、甲氏、留吁、铎辰,此赤狄也。其通言“狄”者,钟文烝《谷梁补注》云:“以《左传》、《国语》、《吕氏春秋》、杜氏《后序》引《汲冢纪年》考之,庄三十二年狄伐邢、僖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皆白狄也。闵二年狄入卫、僖二十四年狄伐郑、文七年狄侵我西鄙,皆赤狄也。”顾栋高《大事表》三九据成三年《传》“伐廧咎如,讨赤狄之余焉”,因谓“是年赤狄之种尽绝。”又云:“故中国直名白狄为狄,不复别之。”未审确否。#顾栋高《大事表》三十九云:“众狄系白狄之种类,若鲜虞-肥、鼓之属是也。”#鲜虞,白狄别种之国,今河北-正定县北四十里新城铺即其国都所在。战国时为中山国。#鼓,国名,姬姓,白狄之别种,时属鲜虞。国境即今河北-晋县。),“白狄”之分布,西起陕西,甚至更西,东达河北,甚至山东,北依内蒙,南抵河南。我大致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河北为中心,多与卫国和齐国接触;一部分以陕西为中心,多与晋国和秦国接触;每一部分中显然又有甚多分支。大体上此时农耕族与游牧族杂居,未必有明确的疆界。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秦”——“雍”推测位置为:东经107.39,北纬34.50(雍,凤翔南。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3480╳3130,1000万平方米,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

————————————————————

《宣十五年经》:

秦人伐晋。((p 0758)(07150004))(057)

《宣十五年传》: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p 0763)(07150501))(057)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p 0764)(07150502))(057)

我的粗译:

过了七年,我们的宣公十五年(公元前五九四年,周定王十三年,秦桓公十一年,晋景公六年),秋七月,秦桓公率兵进攻晋国,大军驻扎在“辅氏”。壬午那天(杨注:壬午,二十七日。),晋侯(晋景公)在“稷”那里整顿部队,随即东征扫荡了狄人的地盘,重新封立黎侯,然后部队回头向西开,西渡黄河到“雒”,由魏颗率兵在“辅氏”击败秦军,擒获杜回,此人是秦国的壮士,很厉害。

当初,魏颗的父亲魏武子(魏犨)有个小妾很得宠,但没生儿子。后来武子(魏武子,魏犨)得了病,就告诉“颗”(魏颗)说:“必嫁是。(我死后一定把这个女子嫁出去。)”;可他病重时,又吩咐说:“必以为殉!(我死后一定让这个女子陪葬!)”;他死后,“颗”还是把那个小妾嫁了。他解释说:“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人病重后就糊涂了,我还是执行他清醒时的指示。)”。

等辅氏之役激战时,“颗”看到一位老人把地下的草系在一起,算计杜回,杜回绊在草上摔了一跤,就被“颗”擒获了。

当天晚上,“颗”梦见那位老人对自己说:“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我,就是那个被你嫁出去的小妾的父亲。你选择了自家先人清醒时的指示,我就是来报答这个大恩的。)”。

一些补充:

后人常说的“乱命”,即出自此。

杨伯峻先生注“必以为殉!”曰:

以妻妾殉葬为奴隶社会之遗俗,据考古发掘所见,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及临夏-秦魏家-齐家文化之氏族公墓中,即发现有男一女一或男一女二合葬墓。男仰身直肢,自为死者,女则侧屈肢附贴于男尸,自为殉者。

杨伯峻先生注“疾病则乱”曰:

乱谓人之神智不清,故酒醉时亦曰乱。《论语?乡党篇》“唯酒无量,不及乱”可证。

杨伯峻先生注“吾从其治也”曰:

治对乱而言,谓神志清醒时,《列子?杨朱篇》“子奚不时其治也”,谓伺其醒时。

杨伯峻先生注“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曰:

《广雅?释诂》:“亢,遮也。”此谓结草以遮拦其路。杜《注》谓“亢,禦也”,不确。

杨伯峻先生注“杜回踬而颠”曰:

踬音致,又音质,谓行时足遇阻碍而触之也。《说文》作疐,云:“碍不行也。”《燕策》云:“令妾酌药酒而进之,妾佯踬而覆之。”《列子?说符》云:“意之所属著,其行,足踬株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诸踬字皆此义。颠,仆也。

杨伯峻先生于此段之末注云:

《晋语七》云:“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此事虽涉迷信,固不可信,但亦可见当其时不以活人殉葬为然,而仍有人殉之俗。一九五九年在侯马-乔村发现战国殉人墓,足见战国犹有人殉。

桥案:殉与不殉恐仍有身份不同,且在下层者恐不在视野之内。

下面是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大墓中殉人棺匣的图片,出自《揭秘"天下第一墓":盗洞160个-石磐最珍贵(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述秦公一号大墓中共有殉人一百八十六人,既有棺殉,则地位较高,又有匣殉,则地位较低,还有人牲,无棺无匣,甚至尸体被肢解,则是奴隶。下面是礼县-大堡子山另一处秦公大墓无棺无匣殉人的图片,出自《礼县:全力开发秦文化品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辅氏”(杨注:据《朝邑县志》,朝邑西北十三里有辅氏城,则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不足二十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0.13,北纬34.88(大荔县东步昌乡-小伏坡村)。

“稷”(杨注:稷,晋地。今山西省-稷山县南五十里有稷山,山下有稷亭,相传为晋侯治兵处。),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1.0,北纬35.3(今山西省-万荣县东稷王山南一带)。

“狄”——“翟”(杨注:《晋语二》叙此较详,以奔狄为狐偃之谋。《晋世家》云:“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然据《国语》与《左传》,是时重耳年十七,司马迁说不足信。#《韩非子?难三篇》亦载此事,“渭滨”作“惠窦”,“女中宿至”作“而汝一宿”,与《晋语四》“若宿而至”合。#白狄子,白狄之首领。白狄为狄之别种。成十三年《传》吕相绝秦云,“白狄及君同州”,是与秦同在雍州也。僖二十四年《传》晋文云,“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则白狄之地南至渭水。江永《考实》谓“其地在西河之西”是也。今陕西省-延安、安塞、延川、延长、宜川、黄龙以及清涧诸县皆曰白狄之境。据《左传》,狄为隗姓。《世本》谓白狄-釐姓,《潜夫论》谓白狄-姮姓,王国维据秦有隗状,汉有隗嚣,魏有隗僖,谓赤、白二狄皆隗姓,是也。说详其《鬼方昆夷玁狁考》。#赵衰先娶叔隗于狄,生盾,见僖二十三年《传》。#顾栋高《大事表》三十九云:“众狄系白狄之种类,若鲜虞-肥、鼓之属是也。”),估计当在晋-秦一带。

“黎”——“黎氏”(杨注:黎,本殷商古国,《尚书》之《西伯勘黎》,即此。《吕氏春秋?慎大览》云,武王命封帝尧之后于黎,亦即此。据清《嘉庆一统志》,黎国本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南三十里黎侯岭下,其后晋立黎侯,或徙于今黎城县地。#据《方舆纪要》,山西-黎侯城在今黎城县东北十八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3.04,北纬36.06(长治县-黎岭村,宣十五年以前)。东经113.47,北纬36.54(黎城县-东阳关北,宣十五年以后)。

“雒”(杨注:雒,晋地。据《方舆纪要》,洛水自蒲城县东南流,至朝邑镇南,入于黄河。则雒盖以洛水得名,在今大荔县之东南。),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0,北纬34.75(大荔东南)。

下面是辅氏之役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河曲之战及上面后来的几战反映秦国与晋国争夺的焦点已经向黄河下游方向转移,而在上游方向,龙门段的黄河已非两国界河,晋国已领有了河西。

另外,我感觉这一章《左传》的作者比较“好奇”,所以记述了“秦谍复苏”和“妾父结草”之事,似乎后来的《聊斋》就是学了这样的笔法,异史氏对《左传》该是非常熟悉的。

通宝推:脊梁硬,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