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历史的大逻辑 -- 萨哈林

共:💬29 🌺15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冒昧代答一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记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的注书比较出名的是史记集解、史记正义、史记索隐,这三家注对“三户”提出了五个人的四种解释:

解释其一、“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与苏林解同”。也就是您的理解。

解释其二、“韦昭以为三户,楚三大姓昭、屈、景也。”

解释其三、“按:左氏‘以畀楚师于三户’,杜预注云‘今丹水县北三户亭’,则是地名不疑。”这是史记索隐作者司马贞的说法,也是林风清逸河友说法的来源。

解释其四、“服虔云‘三户,漳水津也’。孟康云‘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括地志云‘浊漳水又东经葛公亭北,经三户峡,为三户津,在相州滏阳县界’。然则南公辨阴阳,识废兴之数,知秦亡必于三户。”这是史记正义作者张守节的说法,同样是认为三户是地名,但又与解释三所指地点不同。

讲完这些事实之后,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解释一是逻辑最明确的,不需要附加支持。持此观点的“瓒”姓氏在南朝刘宋时就已失载,推测至少是五胡乱华之前的人;而苏林则在建安年间当过曹丕的幕僚,距秦汉时代都不算远。因此他们对文字的解读也有相当说服力;

解释二的逻辑也很明确,楚国公族确实是三姓,而且这三姓在楚国也确实地位特殊,屈原所任“三闾大夫”就是证明。考虑到亡秦必楚这句话的产生时代还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前——其实陈胜喊出这句振聋发聩的豪言之后,反秦势力仍然多以六国遗族为号召——把三户限定为贵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持此观点的韦昭是三国时吴人,与解释一的两个人生活时代是差不多的。

接下来先说解释四,解释四同样逻辑明确,实际“三户”这个词在项羽本纪里出现了两次,另一次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之后,“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据记载,当时“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那么注解中指出三户是漳水的渡口,应该是准确的。汉魏之时谶纬是一门显学,司马迁自然也不能免俗,既然在史记同一篇章里出现了两次“三户”,则司马迁本意是宣扬宿命论,是可能性很高的一个推断。这个解释的问题是张守节是唐朝武则天时代的人,当时语言风俗经过北朝民族融合,与秦汉之时已经有比较大的差距了。三户如果理解为地名,“楚虽三户”这句话似乎就不那么通顺,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很多谶语本来就是似话非话的。

最后就是解释三,这个解释以我看来是最没道理的。杜预注的并不是史记,而是左传,司马贞以左传中提到的一个地名来论证史记中的记载也是地名,这中间有什么逻辑关系可言?左传关于“三户”的记载在哀公四年,原文如此:

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曰:“吴将泝江入郢,将奔命焉。”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单浮余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若将不废,寡君之愿也。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士蔑请诸赵孟。赵孟曰:“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

简要的说,就是当时楚国向北扩张势力,一个敌对部族的首领投奔了晋国,楚国以武力威胁晋国,晋屈服于楚的武力威胁,诱捕了这位首领,并在三户这个地方将他交给了楚国。由此可以看出,三户应该是当时楚国北部边鄙之地,甚至可能根本不是楚地。从哪能看出“三户”这个地方有代表楚国的资格呢?

当然,如林兄所说,杜预注解三户在丹水,即今淅川县,楚国故都丹阳目前公认的说法也在淅川县,那么这资格就很显然了。但问题还有两个,其一是为何不直称丹阳,而用名不见经传的三户代指,这是很难解释的。其二是根本性问题,司马贞并没有明确“三户”是楚国故地的逻辑,而且这恐怕不能以这是当时常识因而省略来解释,因为按当时的认识,楚故都丹阳并不在淅川,而在今湖北宜昌附近,史记楚世家原文:

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後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对此的注解是:

集解:徐广曰:“在南郡枝江县。”正义:颍容传例云:“楚居丹阳,今枝江县故城是也。”括地志云:“归州巴东县东南四里归故城,楚子熊绎之始国也。又熊绎墓在归州秭归县。舆地志云秭归县东有丹阳城,周回八里,熊绎始封也。”

无论是枝江、巴东、还是秭归,都在今宜昌市附近,与淅川直线距离就有几百公里,显然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尽管司马贞没有对“丹阳”所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他既然没有表示,自然证明他的认识与当时的共识并无不同。从而司马贞的解释,从中我是完全找不到明确的逻辑关系的。

我以上说的是我对是非正误的认识,而您关于主流非主流的提问,我非史学专家,对当代史学进展更加一无所知,本来是无法回答的。不过有个权威曾经回答过这个问题:“而司马贞《索隐》独谓诸说皆非”——这是钱穆说的,可见钱穆认为这个解释是非主流的。当然钱穆已是故人,现在主流看法如何,我不知道了。

通宝推:不远攸高,积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