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天降伟人特朗普(Donald Trump) -- 可口不可乐

共:💬95 🌺959 🌵6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共: 264 / 0

    支持川普
    256/0
    反对川普
    8/0
    已结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怒火街头——政治正确与常识的较量

黎蜗藤

星期五(3/11),芝加哥街头上演震撼的一幕,数千人在芝加哥大学礼堂(UIC Pavilion)外围街头对峙。事缘当天晚上,特朗普要在芝加哥进行一场竞选活动。特朗普现在是共和党的顶头大热,每次聚会都是人山人海,所以在活动没有正式开始之前,很多支持者已经聚集在活动场地的前面。而这时,大批反特朗普的人也来到现场,一面与特朗普支持者辩论,一面高举特朗普是“种族主义分子”、“暴力分子”的标语,向支持者示威。从标语和言语可知,他们大多数是桑德斯的支持者。从网友和媒体拍摄视频来看,一开始双方还算是动口不动手,大声辩论,互相骂战,但渐渐火药味就重了,先是身体碰撞,继而互相推搡,甚至拳脚交加。最后,警察不得不大规模出动,组成人链分隔两方。由于聚集者越来越多,气氛越来越紧张,最终特朗普宣布因为安全理由取消该次竞选活动。但人群仍迟迟不肯散去,一直互相指骂,对峙到深夜。

芝加哥对峙事件当即成为美国的大新闻。要知道,上一次在选举中出现如此激烈的“群众斗群众”事件已经是1968年的事了。而当时正处在火热的左翼运动年代。

其实,早就有不少大选观察者担忧或预言过此类事件随时可能会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驱使着支持和反对特朗普的人做出如此“激”的行为,不惜怒火街头呢?

导火线

怒火街头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抗议者“踩场”。这是指一方做竞选活动的时候,其反对者潜入人群,在活动中大声抗议参选人的政策。这种踩场事件其实是屡见不鲜,各个参选人对此也有不同的应对风格。

比如,桑德斯在一次竞选活动中,有两个“Black Lives Matter”(BLM)组织的成员抗议的时候,桑德斯自己走到一旁,让这两个抗议者发言。而希拉里的竞选活动中,同样有BLM的人踩场,冲上讲坛,希拉里就让保安把他们“请出去”。这两件事发生在相隔不远的时间内,左媒自然盛赞桑德斯君子之风,又说这种情况体现了真正的民主。可是过了不久,桑德斯的另外一次活动中,踩场的人同样被“请出去”了。这说明桑德斯让台的做法无法成为常规性的应对方式。

其实只要稍作寻思,就会发现这种抗议活动实在和民主拉不上关系。参选人是进行竞选活动,不是开讲座。他们自己花钱,租了场地,推广自己,宣传自己的理念,争取支持者,其目的不是给反对者提供抗议的机会。抗议者到场地内部踩场,占用了别人的资源,宣传反对对方意见,从小处说,就是雀巢鸠占;从大处说,是妨碍了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即侵犯别人言论自由的权利。抗议的合适的做法是要么在场外拉横额抗议,要么在另外专门供辩论和对话的场合去进行这种抗议。

特朗普的选举活动也充满了这类“抗议者”。稍有不同的是,特朗普活动的参加人数特别多,踩场的人也多,所以“踩场事故”也比其他人的更多。而特朗普的竞选宣传路线走的是“强硬”路线,因此他对这些踩场者一向的态度都是态度强硬。

比如早在2月份艾奥华的一次集会上,他就对支持者说:如果你看见谁准备扔西红柿,你们就把他们狠狠揍他们一顿,放心,我会付律师费。2月底在内华达的一次选举活动中,特朗普的每一句发言都被一个抗议者用尖叫干扰,他怒不可遏,称自己想一拳打在那个抗议者的脸上(I'd like to punch him in the face)。

随着特朗普的节节胜利,这种竞选活动中的对抗也显得越来越激烈。这当然也与有的政客和媒体为了“阻止特朗普”而展开的更广更深程度的负面宣传有很大关系。它们声称特朗普的竞选充满“仇恨”和“暴力,为选举带来了“暴力的气氛”(violent atmosphere)、“有毒的基调”(toxic tone)。

随着决战316日子的临近,上星期这种“暴力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先是上星期二特朗普的胜选新闻发布会上发生了一次“暴力”事件。一个属于Breitbart新闻网(一个保守派的媒体)名叫Michelle Fields的女记者,投诉在采访过程中被特朗普的竞选经理莱万多夫斯基(Corey Lewandowski,和拜仁球星同姓)强行拉着手臂驱离会场。她还在网上晒出了自己乌青的手臂。事后特朗普阵营说Fields是个被关注狂,“编故事”。Breitbart新闻网也没有进一步追究, Fields和她同事Ben Shapiro愤而辞职。

更激烈的冲突出现在星期三晚特朗普在北卡的竞选集会中。一个黑小伙进入会场大声抗议,就在被请离场的过道上,他被一个78岁的白人老头一拳打到脸上击倒。黑人小伙被保安赶出会场,老头后来也被控告伤人罪。但这个精力充沛的老头对此并不后悔,说下次见到这些人还会打,甚至会杀掉他。第二天,又爆出同一个集会上的另一段视频,是一个白人小伙在“捣乱”的时候,也被老拳相向。

这些当即成为反特朗普阵营用来攻击特朗普“仇恨竞选”的炮弹。在星期四晚上CNN的辩论中,主持人首次就这个问题直接问特朗普。他回答:自己不接受暴力的行为,但是绝对不会谴责这个老头,因为那个黑人在竞选场地捣乱,违反了第一修正案赋予的言论自由,是那些捣乱者有错在先。这当然被媒体再一次演绎成特朗普“支持暴力”,它们一致的“抗议”和“谴责”声,无异于火上浇油。

星期五中午,特朗普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集会中,再有踩场分子在会场中高呼“停止仇恨”(stop the hate)。保安一开始要他们出去,他们坚决不从,扰攘了了近15分钟才被保安推走。特朗普演说中再度强硬地反击:你们出去,找份工作,找你妈去!并对支持者说:问题出现这么久的部分原因在于“政治正确”,以致没有人(指保安)愿意(为了把他们赶走而)伤害任何人,抗议者知道自己这么做没有任何后果。就这样,他们被允许严重地干扰我们。这些人对国家没有贡献,他们对我们竖中指却啥事没有,而我们只能非常“温柔“地对付他们。但是只要我们中有人有一点过于愤怒,就会处于麻烦之中。我们国家就应该对这些人更加强硬……

特朗普的话赢得支持者“经久不息”的欢呼,当然也进一步激起反对者的愤怒。当天晚上在芝加哥,这个美国著名的左翼城市,反特朗普核心分子(主要是左派聚集的芝加哥大学的大学生)为了筹备大规模抗议已经组织了一个星期。当圣路易斯的视频图像传遍全国之际,大批左翼激进青年愤怒不已,参与行动的人多得出乎组织者预期,终于爆发了严重对峙,迫使特朗普取消了竞选活动。

过分的政治正确

上面引用的特朗普讲话嘲弄了“政治正确”,具体所指的是“非暴力”的“政治正确”。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一般性的“政治正确”是特朗普在竞选中最富有勇气的“政见”。因为在所有参选人的网站中,只有特朗普网站专门把“政治正确”列为其中的一个“问题”。特朗普把自己对政治正确的意见凝聚为30秒的视频,当中强调:

我不赞成政治正确,因为政治正确已经浪费了美国很多时间,美国现在有很多更迫切的任务,强调政治正确只能让我们什么也干不了。

这正是特朗普整个竞选的基调,也是尽管他频频话语“极端”(比如非法移民,恐怖分子,种族问题,暴力与非暴力等等),但却获得越来越多支持者的重要原因。正如他很多的支持者说的,他们并不一定赞同他的每一个立场,但却愿意支持他这种“反政治正确”勇气而把票投给他。

当媒体和政客纷纷抨击特朗普“极端”言论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的:其言是真的“极端”?还是被占据主流的话语体系歪曲成的“极端”?

政治正确主要是从1970年代开始,由左派政治家、媒体和学术界发展出来的一套话语体系,核心是言论和行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不能“冒犯”其他人。政治正确大都和“平权”有关,这套话语的逻辑和目的是要保证“弱势群体”不受侵犯。但谁是“弱势群体”,具体要遵从什么规范,怎样行为才算是冒犯,却从来没有清晰的定义(也不可能有)。这就方便了左派“无限上纲”地扩大这种范围和规范,使其成为左派政治思想体系中最具开放性和操作性的核心要素。到现在已经基本沦为左派说什么是政治正确,什么就是政治正确;说什么不是政治正确,什么就不是政治正确。近年来的“弱势群体”包括:同性恋(LGBT),少数族裔(基本特指黑人),非法移民,非基督徒(基本特指穆斯林)等等,其他的政治正确还包括:非暴力,反战,(恐怖分子的)人权,甚至气候变化等等。

必须承认,政治正确在美国政治文化中产生过巨大的正面影响。但凡事都有个合适的量度,“过分的政治正确”就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必然会演变成“话语霸权主义”,并渗透扩展的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逆向歧视”。一旦当事人有某种“弱势群体”的特征(黑人、穆斯林等),在某个社会活动中竞争失利(比如求职、晋升等)就会被从“歧视”方面理解。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发言和行为中,就不得不越来越小心翼翼。在美国生活过的华人大多会无可避免地体会到,目前美国的政治正确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开口,甚至损害 “言论自由”的荒谬程度。

比如非法移民问题。现在在左媒的鼓吹之下,非法移民已经不叫“非法移民”了,而是叫“没有证件的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这看似是一个称呼上的改变,其实是在原则上承认,这些非法移民不是“非法”,而仅是尚未有证件而已。这种话语权之下,政府要考虑的方向就不是如何遣返这些非法移民的问题,而是怎么给这些非法移民发证件和保障他们的权利的问题了。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纽约市正酝酿新的法规,让非法移民也拥有在该市选举中投票的权力。佛罗里达酝酿法规,让非法移民享用州内大学学费。

如果体会过合法移民是经过多久的艰辛和等待才拿到一张绿卡,而那些通过非法途径跨过边界进来的人甚至可以不用等就可以直接获得同等甚至更多的权利(注意合法移民是一直按法律交税,而非法移民都不交税),就知道这个政治正确对合法移民是多么不公平。

比如种族问题。以前美国把黑人叫做Nigger,这个词早就被视为冒犯而被废弃,转而用black来称呼。现在black也越来越被视为冒犯,于是就用African America的称呼。在2008年总统选举的时候,希拉里说奥巴马受黑人支持多(这是一个事实),就被左媒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说她刻意攻击奥巴马的黑人身份。现在,为了避免种族歧视的帽子,美国警察在追捕嫌犯的过程中若需发布嫌犯的相关资料以寻目击证人,嫌犯的肤色是不能提的,尽管谁都知道,肤色是最重要的线索之一。

比如同性恋问题。前几年,美国各州纷纷通过了同性恋结婚的法律。现在在这些州的教科书里面,结婚的定义,已经不能再说成是一男一女的结合了,而是必须同时加上男男、女女等不同形式,否则就是违法。一间大学仅因为某个快餐店的老板不支持同性恋婚姻,就不顾学生的投票结果,把这间快餐店赶出校园餐厅。

左派把政治正确作为一种武器,除了把社会议题政治正确化,甚至还把科学议题也向这个方向发展,比如否定进化论,否定全球变暖,否定同性恋是“天然的”,也越来越成为政治不正确的一部分。

左派支持政治正确,有一定的政治考虑(比如选票),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也把这作为自己的信仰,是真心认为应该这样的(从欧洲左派热切支持难民就可以知道了)。

还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政治正确不是只有左派在推行,右派也同样如此。比如右派听不得谁说以色列的坏话(比如,在电视辩论中,卢比奥和克鲁兹争相表明自己如何如何站在以色列一边,直教人误以为他们在选以色列总统);听不得说伊拉克战争的不对;听不得对“爱国主义”的任何否定。只不过他们不把这些叫做“政治正确”,右派声音也没有这么大而已。

常识vs政治正确

特朗普对“政治正确”反感之极,这也是他前后最保持一致的立场和观点。特朗普也拥有这样做的先天优势。美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言论自由得不到充分保障。如果一个打工仔,说了政治不正确的话,就可能被炒鱿鱼(传媒界这样的事比比皆是)。那是因为他们在经济上没有“自由”,不得不受制于人。但特朗普是富翁,自己资助自己的选举,拥有无人可及的“经济上的自由”,这对打破“政治正确”,维护“言论自由”是最重要的。反观其他参选人,有的本身就是政治正确的支持者,有的哪怕对政治正确不以为然,也没有相应的“经济上的自由”胆敢提出这点。

特朗普对抗政治正确的武器就是“常识”(common sense)。

常识告诉人民:非法移民就是非法移民,他们需要依照合法的渠道获得美国的居留权;婚姻就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同性恋值得尊重,但那绝对不是婚姻;不但黑人的生命需要被尊重,所有人的生命都必须被尊重;自己国民的生命,比恐怖分子的生命更值得尊重,更需要得到保护;当你被挑衅的时候,你有权力以同样等级的方式进行回击;爱是政治所需要的也是很高尚的,但现实中,政治不能光是基于“爱”……

我比较喜欢特朗普的“常识”还在于:特朗普的常识不但反击了左派的政治正确,同时也反击了右派的“政治正确”:妇女在被强暴的情况下,有权力作出堕胎的选择;爱国不是处处为美国辩护;穷兵黩武地攻打伊拉克是错的……

特朗普对“政治正确”的蔑视,一反过去几十年无人能挑战的政治社会传统,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冲击。过去二十年左派的政治理念强调“爱”字头,现在特朗普的政治理念就当然然被贴上“仇恨政治”的标签。

但这种标签无法阻止特朗普的支持者越来越多,尤其在低学历的白人中。这反而一再证明,美国有一大批长期被左派把持的话语权所压抑的民众。他们被主流媒体“忽视”,隐没在各种政治喧嚣。但那不等于他们不存在,更不等于他们不应该发出自己的呼声。

在一开始分析特朗普的基本盘时,很多评论都过分地从经济方面出发,认为他们收入低,所以受特朗普的反移民和商业保守主义吸引。其实,如果单单从经济这个方面看,特朗普和桑德斯的目标人群有很多是重迭的(特朗普和桑德斯都支持贸易保守主义)。但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开始意识到,那些支持“颠覆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从回常识”的人群,也是特朗普支持者的基本盘。

这就是特朗普和桑德斯很大的不同之处,因为桑德斯的基本盘中的主要部分年轻(白人)大学生,正是那些热切支持政治正确的人群。这就是为什么在芝加哥(和其他地方),反特朗普的人都是桑德斯的支持者的原因。

事后,有很多人认为和指出反对特朗普的人是有组织的,甚至称他们是职业的(如特朗普所言,暗示收了黑钱),我认为即便不排除有部分这样的因素,桑德斯的支持者自发地(不排除网上串联)走上街头和特朗普支持者斗争是很自然的。我甚至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自愿的。因为,他们坚持的都是各自的信仰。

顺便说一句,有人(尤其是左派)喜欢把支持桑德斯称为“民主”(democratic),把支持特朗普称为“民粹”(demagogic或者populism)。这种以敌我为标准的标签是很不公平的,事实上,我们知道桑德斯提倡的社会主义,在很多国家的实践中都有“民粹”的倾向。

特朗普的责任

在星期五之后,各个参选人纷纷表态,除了希拉里的发言没有做出太严厉的谴责外,其他人,特别是特朗普的三个对手,都乘机在此事中抽水,尽管他们都一定程度上谴责了“滋事分子”,但都不约而同地指责特朗普营造了有毒的氛围。

而桑德斯则标志性地挥舞着颤颤巍巍的右手,在承认自己的支持者出现在特朗普的集会中的同时,誓言自己阵营从来没有组织过这样的活动。他同时强烈谴责特朗普:但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营造这个敌对气氛的,首先责任就是在特朗普。

特朗普继续态度强硬,他呼吁应该把那些滋事分子关进监狱,同时首次(似乎是)强烈“谴责”桑德斯。他说:应该告诉支持者停止的,不是自己,而是桑德斯。正是桑德斯这个共产主义朋友的的支持者骚扰和中断自己的竞选活动。他又在推特上警告桑德斯,如果他的支持者继续这么做,小心特朗普的支持者也会如此回敬桑德斯的集会。

在周六和周日的集会中,继续有大批支持者和反对者出现在特朗普集会的附近,尤其以周六的堪萨斯城为最。但幸亏这些对峙都没有激化成像星期五晚上芝加哥那样的武斗场面。特朗普在集会上继续强硬。

特朗普在星期二之前肯定不会改变这种强硬的态度,这至少是一种选举需要。但如果他在星期二大获全胜,已经能够稳夺出线主动的情况下,他是否应该调整调门呢?我认为他应该慎重考虑。

反政治正确,摧毁主流媒体和左派的话语霸权,重回“常识“,已经成为特朗普这次竞选的最大成果。在我看来,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整个竞选活动所取得的最大成果。这个“话语权”革命尚未完成,应该继续,而这种“革命”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但如何掌控冲突的激烈程度,让它既能冲击和改变固化思维,但又不至于分裂美国,不至于演化为群众内斗,这需要候选人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步形成共识。

这当然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但正如有的呼声所说的,面对危机时的处理能力正是对美国总统的要求,而现在正是考验特朗普领导能力的时候。如果特朗普要成为他口里所说的Unifier,就不能任由这种群众对峙的情况恶化下去,成为divider。特朗普自夸有独步天下的“谈判能力”,那么他是否有办法把这种能力展示出来,而不是光停留在嘴上呢?大家都期待看到这一点。

通宝推:平淡是真,高中三年,盲人摸象,年青是福,骨头龙,决不倒戈,脊梁硬,东平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