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失望型经济状态” -- 梅轩济

共:💬13 🌺32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失望型经济状态”

先别瞪眼,这个词儿是我发明的,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没多少。经济类型主要有增长型、停滞型、衰退型。咱们主要考察在每一种经济状态下,政府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并加以评论。与国外主要经济体如欧、美、日经济的停滞、衰退状态比较,中国经济总归处在了增长形态之下吧,最多不过是一个年度增长率有所下降之状态。我把经济停滞、衰退两种类型归结为“失望型经济”,中国经济状态归结为“非失望型经济”,甚至是一个“希望型经济状态”。我只是非常困惑:在这样一种经济类型对比的现状下,国外经济处于失望型经济状态,中国经济本来长期处在希望型经济状态之下,但咱们的经济文人们,却总是将中国政府的财政政策,拿来与国外在失望型经济状态下,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相对比。因为他们总是一贯认为外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要比中国的适当,并且他们总是要求“外国犯病中国吃药”,这怎么可以呢?吃中国饭中国菜并且吃中药长大的中国,当外国人犯病时,我们为什么要吃外国药?

2015年世界经济主要发生了一件大事儿,那就是石油价格暴跌。国际油价暴跌发端于美国的页岩油革命,美国宣称它的页岩油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石油开采成本在每桶40美元附近,而当时国际油价尚在100美元/桶以上。如此强烈的比价优势掌握在美国手中,那么全世界的石油买家就只能将贪婪艳羡的目光投向美国了。而且美国还找了个意识形态斗争方面的由头,所谓制裁俄罗斯经济。因为自从上次石油危机以来,俄罗斯借着国际油价暴涨出口了大量石油,大赚美元和欧元,经济实力提升很快,并由此而军事威胁已经倒向北约的乌克兰,重新夺回了克里米亚。所以美国必须通过页岩油革命,打爆不合理高企的国际油价,从而遏制住俄罗斯经济发展势头。于是乎,国际油价连连暴跌。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关键又由于这条鱼太大了,那就是沙特。沙特早已看穿了美国这场藉由“石油美元”私利,所发起的针对OPEC国际油价定价权的经济战争本质,果断反击不说,还进一步联合俄罗斯,建立了牢固的统一阵线共同阻击美国。于是仅仅一年之内,国际油价从100美元/桶附近,一路暴跌至现在的30美元/桶。于是美国的页岩油革命最后失败,国际油价的话语霸权,重新回到了海湾石油国家手中,甚至已被俄罗斯部分掌握。

原油价格暴跌,最直接的经济影响,导致石油化工产品价格紧跟着暴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整个石油化工行业发生地震。于是世界上任何一国大大小小的石油炼化企业,由于其所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价格跟随着原油价格暴跌而暴跌,企业的销售收入一路走低,直至最后不断缩水的销售收入,已经不能抵消企业生产周期的三项费用投入,生产多少亏损多少,石油炼化企业只能停产,甚至停止继续备料,工人回家工厂倒闭。石油化工企业的倒闭潮一旦开始,就会从发源地向四周急剧扩散,以致最后传导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个化工行业。具体到某一个石油炼化项目,基于原来的石化产品价格水平,这个原油炼化项目经过数年的生产建设,实体产业的资本投资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提高投资回报率,好不容易跨过了盈亏平衡点开始盈利,但就在这时,原油价格暴跌。按说原油价格暴跌,如果该企业所生产的成品油其市场价格不发生下滑的话,企业仍然可以继续盈利甚至更多盈利。但现在成品油以及其它石油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随之暴跌,为什么?因为世界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国,以及其它石化产品的出口市场仍然在海湾地区。不仅原油,任何石化产品的价格霸权仍然被海湾国家和俄罗斯等国牢牢掌握。与这些石油出口大国所拥有的石油炼化设备数量和整体质量水平相比,世界其它地区的只不过是一个个妄图踩死大象的蚂蚁。海湾国家这次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价格操纵,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迫使全世界包括美国的每一座页岩油井封井停产,每一座石油炼化工厂停产甚至破产倒闭,而现在这个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也就是讲,现在也只有沙特俄罗斯等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可以继续生产而不顾什么财务核算是否盈利,因为它们同时可以继续加大原油出口,继续赚美元和欧元。牢牢掌控了石油霸权的资源优势国家,在这次人为造成的另类石油危机中,进退裕如。

为什么?因为政府对于国民经济最主要的关注点是税收,而不是利润。商品交换无论利润之有无,总是有税收的。资源类商品比如原油价格的构成,在当前每桶30美元之际,绝大部分是固定价值,使用价值只占很少一部分甚至没有。而原油属于矿产资源,所有权归属于国家,因此当前的国际油价本质上就是反映了产油国的税赋水平而已。去年中国进口数十亿吨原油,我们那都是中国政府部门与沙特等海湾国家以及俄罗斯政府直接打交道而已,几乎将商业资本完全抛开。中海油去年进口那么多原油,却没有导致我们普通私家车购买汽柴油的油价大幅度下跌,原因就是这个,因为这些原油全部进入了国家储备库,而没有进入商品流通环节。

但海湾国家以及俄罗斯政府,为了石油价格话语霸权之掌握,仅仅只要求资源税收照常归拢的这些财政措施,却已经沉重打击了商业资本。不仅国际商业资本,其本国商业资本更加遭受沉重打击。更导致了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大宗商品价格、尤其资源类商品价格,去年以来一直是跌跌不休。比如铁矿石价格,澳大利亚政府从来就忧心中国,与身边的韩国政府谈判大幅度降低精矿粉价格,更担心红色朝鲜不再与中国闹别扭而成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因为澳大利亚明明知道,整个朝鲜半岛,那简直就是地球上最大一块铁疙瘩呀!于是澳大利亚拜沙特狂降原油出口价格国策所赐,大幅降低铁精粉出口价,志在永远掌握世界铁矿石价格霸权。但这又给国际商业资本带来什么样的惨重打击呢?君不见中国河北省,世界上最大的钢材产地,去年以来全行业几乎陷于生产停滞。一句话,藉由2015年国际油价暴跌,对于世界商业资本流动所造成的沉重打击,资源类商品流通领域,商业资本正在全线撤出。因为商业资本终归不是政府财政角色,总不至于能够“代政府收税”吧!

再比如中国“煤变油”技术的发展现状,上次石油危机之际,原油价格长期维持在每桶100美元附近,有人提出国际原油价格只要处在40美元/桶的水平,煤变油项目就是可以实现投资盈利的,这导致中国各地的煤变油项目一哄而上,全国总产能迅速扩大到6000吨水平。但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处在30美元上下,预计长期低迷不振,中国的每一个煤变油项目还有什么发展动力?除非国家政府为了长远规划实施财政投入加以保护,商业资本唯恐避之而不及。

当一种或一类商品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价格构成只剩下税费组成部分,仅仅维持了政府行政主权比如税收之变现,商业资本就必须退出了。比如中国当下对于煤炭价格限价措施的提出,煤矿企业仍然照常生产,但煤炭贸易领域,除非你是国有商业单位,商业资本早已提前退出了。但正如笔者所言,商业资本仅仅因为资源类商品价格暴跌,商业利润被政府税收所“淅出”甚至“屏蔽”,商业资本就从此彻底撤出了与资源类商品相关的流动领域了,商业资本总不至于与政府作对打价格战吧!但问题还远不至于这么简单。

当整个社会的商业资本全面疲敝,在各个行业普遍发生“资产荒”之际,政府为了刺激市场复苏,不断降低金融利率,直至采取负利率的财政政策。政府推行负利率政策旨在以税养税,是通过税收的小范围让渡,将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起死回生,更进一步促进生产流通全面繁荣的一种政策手段。但毫无疑问却是一种被迫而为之的经济下策,必然加速降低市场效率,最终导致市场无效。主流经济学将这种导致市场无效的负利率政策称之为“市场毒药”。如果市场无效状态长期维持,必然使整个国民经济陷于“失望型经济状态”,经济停滞或衰退。政府逼迫金融资本实行负利率,但金融资本终究还是商业资本,整个社会的商业资本无利可图,单单金融资本就可以继续找到生存的土壤吗?金融资本的经营管理,仍然还是一种货币买卖的商业活动,政府如果下令该国金融系统实施负利率的信贷政策,对于国家财政来讲,原本无所谓什么利润和收益,唯一目的就是税收、就业等社会目标实现了。因为一个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本来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了调节市场的资金余缺,以便促进生产流通的正常进行,最终实现税收活动的正常循环以及就业率提振。但财政与工商业不同,财政活动是政府的事,工商活动主角属于无数个市场主体。政府财政可以不考虑利润、本来就不考虑什么利润,但工业资本、商业资本的终极目的仍然是利润,无利不起早。政府制定负利率的金融政策,强制推行于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执政者的初衷,是要求银行系统向工商企业负利率放贷,刺激国家的工农业和商贸活动实现生产流通的正常进行。比如银行向企业贷出100元,因为是负利率,企业实际到账是103元,而贷款到期仍旧偿还100元即可。这对于银行是个什么难题?金融资本终究以逐利避害为根本,但政府的行政命令仍需彻底执行,这就逼迫银行从此不再简单放贷。迫使他们创造或者变造出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推向市场,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盈利模式从此走向了“复杂金融”阶段。

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对于国家来讲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这里要把国有银行与私人银行加以严格区分,国有银行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者。尤其在负利率时代,国有银行的经营目的,要与商业银行加以严格区分。国家主办的国有银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非国有的股份制银行以及私人银行,因为国家授予特权而成为一个高利贷者,其所谓“盈利”也不能突破限度,一旦超过政府容忍度终将被整体没收。国有银行面对一家具体的工商企业,发放贷款最好是执行标准利率、甚至不折不扣地执行负利率,一旦实行向上浮动利率就意味着银行对于政府权益的非法侵占。但现在已经是商业银行时代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同时存在于市场,而且同属于这个负利率时代。当今的金融资本虽仍然受到政府控制,但金融企也的经营自主权还是可以充分发挥的。明知负利率必然形成亏损,却仍然在政令威逼之下被迫实施负利率放贷,不仅是国有金融机构,即便私人银行,整个社会的金融系统已经负利率了,为保住市场份额,也只能被迫负利率放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如何自处而不陷于亏损倒闭境地?

金融资本脱离不了商业资本之本性,负利率时代的金融行业要生存发展,它们是如何在负利率放贷的过程中仍然实现利润呢?只能是在不断降低发放新的正常贷款意愿的同时,通过一定的金融手段创造一系列金融产品推向市场,以便维系正利率信贷。对于实体企业新的贷款需求,要求接受贷款的企业一俟贷款到账,立即在银行自有的“伞形信托”机构的帮助下实施资金放大,以便产生数倍于原有贷款本金的大量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炒高资产价格之后立即套现资金回笼。最终借款企业及时还贷,甚至在银行的要求下提前还贷,于是伞形信托机构的抵押放款和银行的负利率贷款都实现了偿还。最简单的,比如银行要求企业以10%~30%抵押率开具承兑汇票,汇票到账后企业立即在还是这家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企业贴现得款立即归还银行贷款,从而使银行的负利率贷款实现“最短期限”。而贴现率是正利率,可以抵消负利率,银行前后没有损失。不仅如此,银行还可以将贴现票据立即拿到再贷款机构比如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再贴现率依然是正利率,银行仍然没有损失。银行前前后后没有损失,完全就因为损失是被借款企业承担了。而企业因为极低的抵押率实现资金倍乘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用于生产原材料采购和各项费用支付,正常贸易流转之后,将这部分亏损最终转嫁到了商品流通领域。

商品流通过程,不过是一种低买高卖的资本游戏。商品流通能够产生利润吗?绝不会。商品流通不过是将第一、第二产业本身所创造的利润,部分侵占以后,拿到市场上卖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了利润的最终变现而已。利润的根本创造者,永远属于第一二产业。拿工业企业来说,工业企业是本企业利润和整个社会全部财富唯一的创造者,而商贸企业却是工业利润以及社会财富的侵占者、瓜分者。商贸企业所谓的利润,不能叫做利润,而只能叫做“收益”。打个比方,工厂不能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吗?比如说“前店后厂”,或者具体到一家小餐馆。为啥非得委托给一个适当的商贸企业,将库存产品出售给贸易企业呢?因为工厂的产品是要分级的,要想最终成为消费者手头具备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仍需商贸企业将每一级产品,分别运输或者贩卖到终端生产场地,将一个完整的伞形结构过程全部走完,产品才能最终成为商品。但我们必须清楚,利润终究不同于商业收益。利润这个概念因为其本质属性,是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侵占。利润又不同于超额利润,生产环节因为剩余价值基本固定,不能产生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在产品批发环节产生的,即纯粹意义的产品成为了纯粹意义的商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之后才产生的。至于超额收益的获取,是因为商贸企业囤积居奇并投机倒把,进而实施全行业价格垄断实现了的。

虽然整个社会经济处在负利率时代,但金融资本的地位优势却始终全面高于商业资本。金融资本虽然脱胎于商业资本,但始终控制着商业资本流动。由于原油、铁矿石等资源类商品价格已经触及市场最低价,基础类原材料产品的生产流通被政府部门的国有工商业垄断控制,必然促使原有商品流通领域的商业资本架构发生崩塌,旧的商业资本结构必然被新加入的“抄底资本”所重组,甚至将原有的股份控制者和资产经营者挤出流通领域。因为对比于旧的资本组成,新加入的商业资本藉由政府的负利率政策,通过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得到数倍的资本金,最大限度地从金融市场获得优厚的金融资本支持,获取了畸形壮大的资本实力,以便最后向原有的产业股权结构开战,于是金融战争就全面爆发了。因此,2015年国际油价暴跌,不仅引爆了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同时由于政府应对市场突变措施失当,祭出了负利率的政策利剑,引爆了一场全面的金融战争,最终导致市场失效,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陷于失望型经济状态。比如日本的“安倍经济学”,负利率犹如毒品,只会致使社会经济长期处于病态而最终失望。

但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将长期处于希望型经济状态。因为中国一直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纯粹的商业资本在中国不可能占据重要位置。正如我们看到的,2015年以来,沙特和俄罗斯引爆了国际油价的话语霸权战争,并最终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带给世界的“经验”所示,国有经济在这场人为造成的经济危机中,始终扮演着中流砥柱之角色。我相信,中国政府不仅将继续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而且将会反负利率财政政策而行之,加大金融资本市场的去杠杆力度,促使整个社会商品生产和流通走向繁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