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马前卒:3015年会有中学生记得上海吗? -- 万年看客

共:💬102 🌺776 🌵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推荐一篇文章:大逆转——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陈美霞)

这篇文章在网上能搜到,作者陈美霞是在美国的台湾学者。这篇文章清晰地描述了新中国前30年的医疗体系的逻辑和做法,从制度层面解释了为什么前30年人民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可以取得那样长足的进步。

结合毛泽东关于医疗体系的论述,以及后三十年医改的做法,可以清楚看到,我国医疗体系的根本逻辑在前30年和后30年是有很大不同的,根本目的和逻辑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医疗体系,也导致了不同的后果。

医疗技术的进步当然也重要,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民来说,医疗体系要重要得多,中国医疗体系前后30年的变化,以及当今美国的医疗体系,都可以作为例子。

在毛泽东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发展出一个以预防为主、十分革新性的医疗卫生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发展合作医疗制度;使用赤脚医生;通过群众运动执行全民保健计划;中西医结合;越来越注重农村人口的医疗卫生。然而,在过去20多年的市场改革中,中国将原有的医疗卫生体系改变得面目全非。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从预防为主转变为医疗为主;合作医疗体系大部分解体;赤脚医生不复存在,绝大部分转为专业化的乡村医生,很多人转而从事更赚钱的工作;官方不再注重群众动员,反而重新强调医疗技术;中西医结合的政策取向变为更依赖西医;医疗资源日益从农村转向城市地区。自197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戏剧性的变化,的确说明毛时代的医疗卫生体系发生了“大逆转”。

改开后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上是失败的,早几年就已成为朝野共识,官方的观点可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

这篇报告指出: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绩非常突出 计划经济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

在公平性方面,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享受不到。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4。

在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方面,尽管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增至5.42%,但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甚至恶化。改革开放前已被控制的部分传染病、地方病开始死灰复燃,新的卫生、健康问题也不断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结果令人深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改革”这个词本身就成了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殊不知有些我们自己的本来是别人学习的样板的好的做法,却被改革掉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