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武术人物宣传上不应出现的谬误 -- 最爱武术

共:💬9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 《千年少林――文化篇》 马明达

5月28月 《千年少林――文化篇》 马明达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27日 14:14

  主讲人简介:

  马明达,回族,著名历史学家。祖籍河北省沧州,1943年生于甘肃省兰州。现任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华南师大体育科学学院客座教授、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客座教授,广东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李小龙研究会会长。

  马明达教授出身中国武术世家,父亲马凤图、叔父马英图都是民国时期全国闻名的武术家。兄长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都是著名武术家,弟兄四人在开武术界被推誉为“马氏四杰”。马明达教授自幼师从父马凤图求学,文武并修。1959年初,获甘肃省青少年武术比赛冠军。1967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1993年到广州暨南大学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和教学,断代史研究上侧重于元、明、清三朝。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的书有《中国武术大辞典》、《中国回族辞典》等。历年来发表中国古代史、民族史和武术史论文一百余篇。

  内容简介:

  一部影片《少林寺》使少林武功名扬天下,嵩山少林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少林寺自公元495年创建以来,它历经风雨,几度兴衰,少林寺的命运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相同步。据史料记载,在北魏孝文帝时期,有一位名字叫跋陀的印度僧人来中国传教,当时孝文帝就在今天河南登封市少室山脚下,一片茂密的树林里,为他建起了一座寺庙,少林寺因此而得名。在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法,在这里,达摩面壁九年,创立了中国禅宗和少林功夫,少林寺也从此也名震天下。

  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隋唐时期,已具盛名;宋代,少林武术已自成体系,风格独绝,史称“少林派”。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元明时期,少林寺已拥有憎众二千余人,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

  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明达做客《百家讲坛》,引领我们走进千年少林,从少林寺的风雨历程中,揭示最为真实的嵩山少林。

  (全文)

  我们要真正认识少林的话,少林功夫是一个切入点,是一个方面,但你真正进入少林寺,你所感受到的,你应该去认识的东西恐怕不只是少林功夫,还有很多东西。

  我们怎么样去看待少林这样一个很复杂的这样一个文化结构呢?我个人有几点认识,首先少林的禅是文化交流的结果,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为印度僧人跋陀所建立的,这位印度僧人我们就应该把他看做是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时的一个文化使者,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向中国传播佛教,传播一种新的文化。而三十年后,菩提达摩到了少林,在这里面壁九年,把禅宗确立在这里。他是一位印度僧人,他不是中国人,所以当时少林寺的禅师,以及少林后来作为禅宗祖庭对禅宗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的所有的过程我们都应该把它看作是什么?文化交流的过程。少林寺从一开始就立足于交流。我举一个例子,唐代著名的僧人义净,他是跟玄奘相同的,以十几年的时间去印度取经,影响很大。当然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唐三藏了,玄奘大师,有一部小说,有一部《西游记》这就使得玄奘的名气很大,义净和玄奘并列的一位大师,义净取经回来后就来了少林寺,在少林寺开戒坛,就把他从印度带来的新的佛教经典带到少林寺来。这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讲,那么在整个元朝以前,少林寺的禅宗是北方的禅宗,那么元代从福裕雪庭以后,把南方的禅宗――南禅六祖慧能的嫡系曹洞宗引入少林,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少林寺一直是雪庭福裕的直脉,一字不差,雪庭定了70多个字辈,一直传到现在。这是一种引进,显示了少林文化的胸怀,很宽广。以武术而言,以少林的功夫而言,少林居嵩山,嵩山是位于天下之中,号称为中岳,四通八达,所以少林寺的位置就必然成为天下南来北往所有武术家们要走一走的地方,它实际上给天下练武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所以有些人对少林武功的理解是有点问题的,他认为少林寺自己会有一个什么不传之秘呀,如果是那样它就衰退了,少林寺在于它在交流方面保持了它的活力,保持了它的活力,它不断地从天下武艺中吸取好的东西。

  我举一个例子,在金代末年和元代初年,当蒙古人从北方打进来,而金朝的这样一个已经败落的政权,不是它的对手,首先受罪的是普通老百姓,大部分老百姓流离失所,特别是中原各地可以说哀鸿遍野。在这个时候少林寺曾经做了一件事情,当时少林寺的主持僧就是东林志隆,东林志隆在少林寺修建了一个药局,叫做少林药局,东林志隆以后,东林志隆的继承者少林寺的主持僧叫性英粹中,性英粹中就请了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写了一个碑,对这个药局怎么样创建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做了记载,这个药局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在少林寺这样成立了一个用现在的话,一个药品的免费供应站,他把人们由于疾患,大量的人们需要药品,但是得不到药品,而他把自己把嵩山周围的经常采集到的药品,按照古代的方脉,方子,配制成为一百多种成药,选了两位僧人,这两位僧人都是德行很高,很负责任的人,来主持这个药局,向四方求药的人来施舍药物。那么这里至少有一个前提呀,你施舍药物,少林药局的主持人,你应该懂药,应该你自己是深明医理的人,如果你不明医理,不懂药物,那你乱配药,那是治病的,还是要命的,那不就很复杂了吗?于是乎它就形成了少林文化中的医药部分,所以后来少林寺练武功,少林寺的僧人向天下传播武功,传播的同时也经常要传播一些医药方法,从武功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什么?一些跌打损伤的药,中医把它叫做什么?伤科。那么这个部分也应该是我们少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给方丈有一次聊起来说,在将来有条件时,应该恢复少林药局,把少林历史上曾经以医药而救济众生的这样一种善行,在这个科学的时代里把它继承下来,这就是一种文化行为。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抗国将领,俞大猷,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当时抗倭两位名将了,名声最大,一位是福建的俞大猷,一位是山东的后来定居在安徽定远的戚继光,这两个人都和少林寺有关系。俞大猷亲自到了少林寺来看,看了少林寺后,俞大猷带了两个少林僧人,亲自把他带走,带到军队里,给他们吃,给他们喝,养着他们,俞大猷把自己南方的棍法,俞大猷练的完全是南棍,和我们北方的棍法是完全不同的,他交给这两个僧人,这两个僧人又回到少林寺。教其他僧人练,过了若干年,其中一个死了,有一个感念俞大猷,千里迢迢又跑到很远,跑到南方去看俞大猷,俞大猷很感叹,留下两首诗。

  所以这就表现为少林寺有勇气来吸收新的东西,吸收我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这是一种见识,这是一种胸怀,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水平,不能吸收,保守固闭,我的最好,我这儿的东西那他就没有前进,没有生命力了,所以今天少林寺能够大踏步的走出国门,向世界各地发展,也不断吸引其他的人来少林寺,在我看来这仍然是少林寺交流传统的一个继续发展,非常好。

  从武功这个角度来讲,大家最关心,少林它的武的文化,我们应该从这么两点来看,因为大家都知道禅宗是佛教的中国化,他吸收了很多中国的东西,有一段时间少林的禅宗就叫孔孟禅,它就是把孔子的很多东西吸收进来,实际是禅中有儒,儒中有禅,所以少林寺有几位名僧,历史上把他们叫做“素衣学士”。他和很高层的文化人物来来往往,诗歌唱答,一点都不显低水平,他的文化素养是很高的。如果把我们少林的和尚们,高僧大德们,个个理解成为一下跳到房上了。他应该首先有很高深的学养的,他有很好的文化的学养的,什么叫功夫?什么叫功夫?功夫就是学养。我们不能把所有喜欢练少林拳的人个个都教成一条好汉,他未来的职业就是当一个保镖,站在人家后面当一个保安,那就是少林文化很低俗。少林应该出像历史上那样一些高僧大德,他们能写,有很多僧人书法是第一流的。我们不能把少林僧人理解为个个一脸的金刚怒目,腰大三围,拿起来棒来舞得嗡嗡作响,头上撞石头一下就撞断了,如果都是那样的话,恐怕有失少林真意呀,有失少林真正的精神,我们需要这样的武僧,它表达一种精神,但是我们武僧必须是文人型的武僧,文而能武。为什么?因为禅宗他得吸收中国儒家文化时,他非常有眼力,我们儒家文化到宋元以后出了一个怪的文化现象,叫做重文轻武,瞧不起练武的,孔子本人是文武双全的,大家知道孔子是大力士了,孔子的射箭是非常好的,他的驾驶战车的能力也很强,他跟人说君子无所争,真正的君子是不应该有什么争议的,“必也射乎”,说真正要比赛一下的话,我们俩比比射箭。孔子给大家表演射箭,观者如堵墙,他是百发百中的。有人说他非常能干,说他什么都会,孔子很谦虚,他说我会什么呢,他想了半天,他说“予射乎,予驭乎?”他说我所有的能力里最有把握的是射箭,驾车,古代的战车是不好驾的,不是自行车,不是电单车,那是很难驾驭的,他说我只是射箭呢,他说“予驭乎!”我驾车更好一点。所以孔子是能文能武的,中国古代的文化是有文武两个方面构成的,所以我们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他们都是文武兼长的,中国人搞成文人武不了,武人文不了,这是出现了 文化偏差,这是我们的儒家文化走形了,我们的文化走形了。

  我们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物, 你比如说诸葛亮,他深通军事,但他是个文人,他是我国第一流的军事家,当然他懂文。而禅宗在吸收儒家文化时,恰好吸收了被儒家所轻视的武文化,这是少林寺对我们的一大贡献。所以我们有很多东西历史上无记载,武的东西受人家瞧不起,所以少林文化里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就是把儒家文化中间的受到轻视的武文化搬过来,吸收到了禅文化之中,用禅的思想来解释武。因此在全社会都轻视武的时候,少林寺以它的力量来保留武文化的传统,这也是当代少林僧人应该积极发扬的。当然我们的发扬我们的发展,我还是那句话,要平衡,要文武并取。有人说文有多高,武有多高,我们最第一流的民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站出来,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像戚继光,像俞大猷他们都是文武皆通的,戚继光的诗在明代的诗人中应该说是写得最好的人之一,那么他的字也是,戚继光留下的字不多,现在留下的字拿来我们看,我们肃然起敬,至于他对武艺的理论,他的一部《纪效新书》,几乎成为我们武术界的经典,他的《拳经》一共四百多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拳经》,那是字字珠玑。他高尚的理解,加上自己对武功的具体实践,使得他成为一个很高的理解者,不是一条好汉,好汉多得是,用一句开玩笑的话,二十年后又一条好汉。那多得是,我们需要学人型的英雄,这是少林精神的本质。

  少林寺的功夫的构成也是值得注意的,也很有特点,那么也很有特点。首先它立足与养生。我们要注意我们中国人的养生观念,这个养生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精华,它叫“颐养”。人你作为一个自然体有自己很恰当的去养它,就相当于你养一盆花,你养一个宠物,你都要经心的,你要对自己的身体要随时随地的注意,一种恰当的科学的理念的养的办法,有时候不要去强求。而养生的核心是什么?四个字,顺其自然,有些人锻炼很好,通过锻炼强大了身体,有些人不大适宜那样强锻炼,你过分强锻炼,肯定还给你带来了麻烦,虽然你多吃了半碗面是事实,但是你练得过猛可能还带来后患。所以我们很多专业运动员,我是专业运动员出生,我就留下后患,因为什么我的左腿的髌骨摔伤,半月板就拉伤,到现在我是一条腿的好汉,我用右腿支撑,左腿踢人,略有把握;我要用左腿支撑,右腿踢人,我就自己倒下了。就是你过分地练往往会带来一些麻烦,因为你有个体能的消耗问题,你太透支,太支出,过分反而不好,所以要把它摆在“颐养天年”的理念上。所以从明代开始,少林寺流传到社会上的一些东西,一些养生术,它叫卫生术。就是我们现在国家卫生部,卫生那两个词是中国古代的,我们现在把卫生理解为干净,古代的卫生不是,古代的卫生是什么?是适乎天时的生活,就符合天时,符合自然法则的生活。该做什么时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不做什么,这个很重要。而少林的这个养生又和禅宗的一些东西结合起来,比如禅定的修炼,把新陈代谢降到最低程度,把新陈代谢降下来,使内心处于一种超常的一种静的状态。而这个状态里,有用于的力量来积存的力量,到适当的时候又把它发挥出来,那么由养生发展到套路演练。很多人很轻视套路,不能轻视套路,套路是中国人特有的东西,练套路就是一种文化享受。通过恰当好的套路的结构,再通过你把它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中就是一种修炼,当然套路必须是高水平的,不能胡编乱造,现在胡编乱造的套路满天皆是,尤其是我们的竞技武术,公开允许运动员自己叫“自选套路”,把“编”合理合法了,那就乱套了。就同样是作曲家,有的人作的曲子就好听,有的人作的曲子不要听,太恶心了,要人的命,多听就会脑子出问题的,就这个道理。不是每个人编出来的套路都好,必须得大家来编。那么养生套路演练加上功力的求定,加上功夫的追求,而它的制高点,制高点是应用性的兵器。

  在少林寺古代的主要的兵器,少林寺的代表就是棍,那就是棍,那么我们非常幸运的明代有人,有一个叫程冲斗的安徽人,安徽徽州休宁汊口人 ,他的名字叫程宗猷,号冲斗。他来了少林寺向洪转求学,学了他的大小夜叉棍,然后他把它带回安徽。他教了他的子弟,他的侄子程子颐一帮人,他最后把它写了书,写了书,于是乎我们就能了解到明代那个少林的棍法究竟怎么回事,而且他套棍在民间一些特高层位的武术家族里保留下来,当然不多了。我花了大概近乎三十年的时间专门研究他这个东西,我一趟一趟的跑,查阅所有的材料我就来研究他这个东西,我自己也练这个,一般的棍,我很坦率地说,我看都不要看,我一看它就是瞎编的,根本不是学有本源的,所以他很难得的保留下来,它确实是中华民族武艺的精华。

  我们都知道少林有武僧,但是大家都知道少林寺不是兵营,它不可能国家允许你少林寺像个军营似的。少林寺的武僧们练习武术毕竟是一种民间活动。我们经常从电影上看到少林寺的僧人们练武在大殿上,脚都打出坑坑来了,很感动人。但那不是精华,那不是精华,那不是真正代表武术,如果武术家都那样,每天打,那没有用的,自己给自己找感觉呢,那只是一种显示力量。真正的武术的力量那戚继光讲得非常透彻,它需要活动的步伐,“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要活动开来。没有那个人蹲在那儿让人家打,蹲的时间太久关节还不好。所以少林武术古代的武术文化之所以能够吸引天下人,大家都敬仰,到了明清两代,好多人一谈武术就是少林寺,少林必有真才实学,有非常好的东西,只是我们还需要再研究,再去努力发现它。所以这是少林文化中武文化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它通过交流不断的吸收天下的好的东西,也不断的少林的僧人游方走天下,也有很多人本不是少林,而走到其他地方冒充少林,也有,明代有很多这样的和尚,因为他们的字,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法号和少林寺的字辈套不起来。但是这个不奇怪,因为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品牌了,用你这个品牌来表达自己他觉得值,他觉得值,再一个还是有很多很高的僧人。

  明代中期嘉靖年间,浙江有一位做官的,为了抗击倭寇,招来了不少的英雄好汉练武术。来了一位僧人,自称少林僧人,来和这些给大家讲,讲完以后,讲没有用的,拿起棒来试一试,总要做做演试嘛,结果拿棍一演示,这位长官所请来的教师个个倒地。用棒来进行比试,往往就是一下两下,第三下都不要了,你们看打的没完没了了,打了又起来,起来又倒了,那是香港电影。没有那样的人,往往一下就解决问题,一下就解决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下解决人的能力时,他的武艺是不高明的。所以这位少林僧人当时比试时有和他比试一下就倒了,这位少林僧人说了八个字,我经常给大家讲,是经典语言要记住,他叫“花拳入门,误了一生。”你练的这是花拳,表演性的拳,误了一生,耽误了你一生,我相信这是个少林僧人,因为这个话很有禅义,这个话很有禅义,一个人一生中开始入门,入错了,耽误一辈子,误了一生,你看你下的功夫很大,你练得很厉害,天天练,把地弄了很多坑,但是耽误了你,所以也有很多名僧比如一个叫月空的,参加了抗倭战争,打得非常好,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很好,非常好明代的倭寇打到我们东南地区各省的时候,老百姓受了大罪。经常十几个倭寇遇县破县,遇州破州,遇府破府,一个府有那么多军队来几十个倭寇就打进来了。所以当时以月空为首的十几个僧人,拿铁棒去对战,他们很壮烈,大都牺牲了,但是至少可以勇敢地去抗击他们。

  因为这个原因,戚继光创建了鸳鸯阵,鸳鸯阵七个人,有的九个人,有的十一个人。中间一个是拿着叫狼筅,狼筅就是南方砍下来的大竹子,中间这个人身高马大,拿一个茅竹,两边两个人,两个长枪手,长枪手两个人的两边,两个盾牌手,拿盾牌,拿腰刀。我们的伟大民族英雄戚继光动了脑子,花了巨大的精力吸取民间武艺,终于把倭寇打败了。

  那么我讲这些,我给大家举这些例子,我们的武功不是大家看到的这些花花绿绿,千万不可以把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同于武术,因为你武功毕竟是受人最基本条件制约的,你的速度,力量,灵敏,反应,最基本的这些条件摆在哪里,你需要一定的力量,那么所有的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最核心的条件是什么?作为一个武术运动员,一个练武者,你最根本的素质是什么?胆气。戚继光《拳经》第一势叫“懒札衣”,他就说了两句话,经典,“临阵无胆向前,空自眼明手便。”要有足够的勇气,充分地发挥你的能力,你练了半天,一见先被吓唬住,先把自己吓住了,该出手时你不出手,不出手时,你乱出手,那你还有什么武功可言。所以为什么我很欣赏有禅定的方式来培养我们武功锻炼者的心理状态,它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使得我们临大事而有静气,使得面对任何的动乱时,我心净如水,我可以极为冷静的态度来观察。鲁莽是没有用的,匹夫之勇,拔剑而起,控拳而斗,然后是扑然倒地,表现得很勇敢。初生牛犊不怕虎,早晚就被虎吃掉,就是这样。再勇敢没有用,那是一种盲目。所以作为少林文化它把禅文化引入到武功里了,引入到功夫里来。你要作为一个真正的武功表达者,心理素质是第一的。不具备这个心理素质的人,最好不干这个,天下之大,什么都可以做,为什么一定要来做这个呢?受这个罪呢,每一次比赛紧张的心跳,比赛完了,不到三十岁心脏病严重了。所以在少林文化特别是少林的武文化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少林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于是乎少林文化也在承担一个责任,向全世界表达一个真正的中国文化,这个责任就落在少林的身上,能不能借少林寺的法缘和禅机,能够振兴中华民族的武文化!谢谢大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