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库存变化+新产能力判断日军在抗战中子弹消耗 -- PBS

共:💬14 🌺25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库存变化+新产能力判断日军在抗战中子弹消耗

这里仅仅探讨抗战进入最后四年的数据,以前年份没有数据不好说。

也要崛起河友同我交流时提出在抗日战争最后四年内,日本生产了20亿发子弹,也就是说年产5亿发子弹。

昭和16年(1941年),日军的口径7.99毫米以下的子弹库存接近5亿发;

昭和17年(1942年),日军的口径7.99毫米以下的子弹库存接近4.5亿发;

上下两项削减可以看出库存下降0.5亿发,加上新生产了5亿发(也要崛起河友的数据),可以估算日军在1941-1942年的1年内,共打掉了5.5亿发子弹。

由于珍珠港事变是海军行动,主要消耗鱼雷和航空炸弹,所以这些口径在7.99毫米以下的子弹基本在中国大陆作战消耗的。

根据网上数据,国军在整个抗战中消耗子弹17亿发,平均下来8年抗战,每年消耗子弹2亿发。相比之下,垬的八路军新四军在8年抗战中极其艰苦寒酸,一共发射4000万发子弹,年平均是500万发。

可见中日军队交手,日军的火力优势应该是2.5:1(国军)到100:1(八/四路军)。

中国军队面对这样的火力优势,的确是抵挡不住的,只能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消极抗日,等待美军战友参与作战后去摘桃子——而最后这个投机取巧的策略(持久战)成功了。

这个持久战策略的实质就是以逸待劳,不同小鬼子面对面硬拼,让小鬼子打不到你。这个战略战术的效果从日军在1943-1944年的子弹消耗上可以看出:

昭和18年(1943年),日军的口径7.99毫米以下的子弹库存接近4.1亿发;

昭和19年(1944年),日军的口径7.99毫米以下的子弹库存接近3.9亿发;

1年之内库存下降0.2亿发,加上新产量5亿发,总共5亿发消耗。

此时日军已经在太平洋岛屿上同盟军殊死搏斗,战斗极为激烈,关东军/华北驻屯军都调往太平洋战场,日军的轻武器子弹消耗可能巨增(还记得东京快车吗?)。在大陆作战消耗应该不会达到5亿发/年了。估计平分秋色,日军在大陆作战消耗是2.5亿发子弹,估算是前2年的年耗弹量的50%左右。

所以我们看到国共两党开始互相攻讦挖老底,一方攻击对方“消极抗战”,另一方攻击对方“游而不击”。其实在日军优势火力下,勇敢是没有用的,拿鸡蛋碰石头,还不如躲在峨眉山/宝塔山上,看我美军兄弟痛歼日军来得快乐。

但是到了抗战最后一年,情况突然有变,日军的子弹库存急剧下降,降速难以想象:

昭和19年(1944年),日军的口径7.99毫米以下的子弹库存接近3.9亿发;

昭和20年(1945年),日军的口径7.99毫米以下的子弹库存接近600万发。

这组数据令人跌破眼镜,也就是说日军在一年之内(其实8个月,日本在815投降),打掉了近9亿发子弹。

尽管日军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也在硫磺岛/冲绳岛殊死战斗,但是短短一年打9亿发子弹,这个火力密度太高了。

所以我认为这些子弹不是打光的,而是在弹药库中被缴获了。被缴获的子弹的数量应该在5亿发这个范围。

据解密的前苏联档案宣称,苏军在东北向林彪同学的东北民主联军移交了原日本关东军的弹药库共679个,北朝鲜的金日成同学也把日军在朝鲜的军火库中的弹药枪支移交给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朝鲜日军应该囤积了大量军火用于执行玉碎计划,子弹不多是不可能的。

可以估算美军/苏军缴获了这5亿发子弹中的大部分,而国军在中国大陆华中华南华北接收相当多大部日军投降,五子登科。所以垬军没有捞到很多油水,不过后来还是捞到了,这里就不提了。

通宝推:parishg,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