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北开拓论 -- 林风清逸

共:💬58 🌺1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现状和历史

先说一句,原文是以地理、特别是军事地理的视角展开观察的。以此为纲领,联系经济、历史、政治、交通等各项目。

你的意见很重要,指出了三件事。

第一,东北自然资源问题。

第二,东北人口和经济结构问题。

第三,东北历史地理定位问题。

对此我做相应回答。

原文简略,大多是概略性的文字描述,很多事情没有讲清楚。文字描叙需要数据支撑,很多数据没有列出,因此引来很多批评。在此补充一些数据,希望可以减少一些批评。

第一个,东北自然资源问题。

东北沃野千里、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

以农业而论,首先,东北具有广阔的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北大仓三个字,极言其利。这是东北自身雄厚的粮食基础。据媒体报道,2008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1785亿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7%,超过全国粮食产量的六分之一。东北三省面积为78.73万平方公里,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面积则是48.6万平方公里,东北面积是四川面积的1.6倍。2013年,四川粮食产量是677.4亿斤(2013年四川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增加了大约一百亿斤,所以5年前的2008年大约是500-600亿斤)。粗略计算,东北粮食产量是四川的2.6倍。所以,东北单位国土面积(不是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甚至还要超过四川。如果四川可以说是沃野千里、物华天宝,那么东北更加可以说沃野千里、物华天宝。历史上,四川因为物产丰富而号称陆海。东北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陆海。

其次,东北部分地区确实热量不足,不适合开展农业生产。但是,东北林业发达。林业及相关的生物资源丰富。

以矿业而论,东北储量丰富,种类齐全,拥有石油、铁、铜、钼以及金矿等等。

农业和矿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现在我们知道,东北农业有粮有木,矿业有金有铁,基础扎实。

农业基础雄厚,所以称得上沃野千里,矿业资源丰富,所以称得上是物华天宝。

东北沃野千里,物华天宝。沃野千里,物华天宝,当然称得上是帝王之资。

第二个,东北人口和经济结构问题。

如你所说,以减少人口为实际效果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措施,违背了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提升人口素质的初衷,成为当前的东北问题的一部分因素。

这一点原本我不了解,感谢你的补充和提醒。

如你所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东北经济结构在当前公有制经济被强制削弱的大背景下面临着衰退。

因为工作关系,我听说和见到了相当数量的东北人和他们的事情。比如女性卖淫问题和男性黑社会问题。普通人不得不抛弃基本的道德诉求,可见社会危机严重程度。早些年四川人在这方面是很出名的,现在是东北人得了这个恶名。前段时间粗略地观察过四川的经济状态,发现四川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由此可见东北目前的危机也很严重。

根据社会观察,我得出的结论是东北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面临崩溃的状态,处于严重危机。这个结论其实不用我自己观察,国家反复强调振兴东北、复兴东北,其实已经承认了东北经济和社会都存在严重问题了。自己的观察只不过是对官方宣传的复核而已。

至于说高素质人才流失,我还有另外的看法。这一点要和经济地理联系起来说。

长江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的精华地区。这一区域经济繁荣发达,经济需求旺盛,人人都知道,这里吸引了大量劳动力。但是,这里同时还抽干了东北的重工业。原因非常简单,市场需求。长江地区的市场需求极为旺盛,生产设备的更新、调试、设计,都提出了大量的要求。东北远在千里之外,东北的重工业企业想要对长江地区特别是华东地区的工厂设备需求做出灵敏反应,天然就存在障碍。尽可能地靠近服务对象,尽可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这是市场对生产厂家的基本要求。东北在地理上天然的就存在劣势。

东北是重工业基地,重工业本来就要服务于轻工业。轻工业区极其发达却又远离重工业区,那么倒霉的只能是重工业区。

想解决也可以,反馈部门前置。东北重工业企业直接在江浙设立意见采集部门。其实还有更简单的办法:整体搬迁到江浙,或者至少是接近江浙的地区。

所以,东北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必然要流失。

只不过,东北的经济如果比较繁荣,那么人才流失速度还可以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东北的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那么人才的流失就会加速,以至于发展到不可承受的地步。

要控制流失,就只有发展自己。

逃离北上广的那些人后来又逃回了北上广,原因就是二三线城市自己的基本条件不行。

如你所说,以先发优势繁荣的东北经济结构在当前国内市场全面发展的形势下已经彻底失去先发优势,沦为后发地区。说得很正确,我很赞同。

三个方面,我都赞同。

强调通道问题,就是在针对先发地区会变成落后地区的问题追根溯源。此事下文详叙。

第三个,东北历史地理定位问题。

以经济地理来说,中国经济发展外向型因素越来越强大。一个地区,不但要开发本地市场,还要开发临近市场。不但要开发临近市场,还要开发中长距离市场,乃至于远洋市场。

受此影响,华东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日益发达。华东沿海地区在经济地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长江航道强劲有力,勾连起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七个地区的广阔经济区。秦淮以南,青藏、云贵高原以东,五岭以北,这是一个极其广大的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这一区域自身就具有了繁荣的本钱,锦绣河山。

而这还没有算完。通过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港沟通,长江地区,特别是华东沿海地区,又可以直接开展近海贸易和远洋贸易。通过海路直接对中国沿海开展贸易,可以对西太平洋地区国家开展贸易,可以直接面向世界开展贸易。锦上更添无数花。

这使得华东地区越发繁荣。

我分析过山东的经济地理。山东的地理形势是一个外向型的地理格局。鲁中南山地的分割,导致山东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内向型经济区。于是山东经济出现了四面出击的态势。山东以胶东经济为最佳。此地不但有本地市场,还毗邻河北、东北、江苏、日韩,经济上明显强过省内其他区域。而在开放前,山东内地省市经济也谈得上是如火如荼,沿海经济并无较大优势。开放之后,海外市场的加入极大提升了胶东半岛的经济地位,以至于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市场有多大,决定了经济水平有多高。

东北经济与其地理息息相关。

地理上,东北存在巨大的劣势。

先以四川为例子好了。四川地理位置相对闭塞。其地西、南皆山岭江河,艰险难行,周边没有强大的外患,因此不利于外敌染指。其地东、北多崇山峻岭,因而易于与内地分割,历史上多次出现游离或者割据政权。号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这是有历史经验的。

东北地理位置同样相对悬远。

仅靠河北内蒙,显然是无法支撑起东北经济的。

要解决,就是更加疯狂地修路,让东北与华东的交通紧密程度达到或者接近于东北内部各省之间的水平。

就目前来说,屈指可数的那一点点通道,根本就不够。单就说一下每年春运时进出东北的客运压力,就知道运力根本就不足。

所以,要发展东北经济,就必须要大幅度拓宽其经济通道,否则不足以发展其经济,衰落是必然的。

东北的经济困局,有多种因素,但是最基本的因素,还是东北相对孤立。

东北与四川还有很大的不同,四川毕竟处于大西南。僻处内陆,周边无强国,使得四川即便可以短暂游离于内地之外,也不会失去。

东北直接面临边疆。

我之前举了历史上的例子。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建州、沙俄、日本、苏联,都曾染指于此。四川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以四川为例子,说四川孤立但不危害华夏,不能反证东北孤立不会危害华夏。

因为理论不能反驳事实。

历史上,失去东北确实会危害华夏,确实会危及华夏存亡,这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我不讨论会不会有这个问题,我只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以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在用词上,你对羁縻一词提出了批评。认为怎么可以对自己人提出羁縻。这是“政治正确”的问题,是从道德的角度,针对遣词造句的问题提出的批评,我不接受。特别是,我根本没有提出对自己人采取羁縻措施。我只是提出对一个地区必须加强羁縻。羁縻就是控制。如果我直接用控制一词,那么对此的争论相比就消失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来,针对某一个词的用法、而且是额外添加了语句本身所不存在的内容以后的用法的争论,这种类型的争论是毫无价值的。

至于说“到东北求活命不是因为东北‘沃野千里,物华天宝’,而是因为东北人少地多而已。”这只不过说明,从古代开始,内地对东北的控制就存在一些薄弱因素。

什么样的薄弱因素呢?人口的自发流动,不足以形成对东北的严密掌控。从哪个角度看出这个薄弱因素呢?“到东北求活命”,“人少地多”。这两个角度,都可以看出这个薄弱因素。

那么,当国家政权开展对东北地区的有组织控制,就可以逆转这种自发的流动。

俄国对外东北的殖民,日本对东北的殖民,都是值得记取的历史教训。俄国的事情久远,我们了解得不多。概略地说,就是我国人民被驱逐和消灭,当地彻底俄国化。当然,目前双方和平,我们还有很多人去做生意。这种和平和西班牙殖民菲律宾时期的和平一样都是毫无保障的。日本的事情还很晚近。日本殖民东北十四年,东北有组织抵抗几乎彻底消失。与之相似的还有台湾。日本殖民台湾五十年,台湾最后一次激烈反抗日本殖民的事件发生在1930年,正好在前后25年的中间节点上。前些年,台湾还出了一个以日本人自居的总统。我们说,我们在东北有大量的移民。其实汉朝在辽东也有大量的移民,但是后来都没了。我们现在在东北有大量的移民,这不解决问题。不但不解决问题,一旦有变,反而只能带来更加沉重的损失。

有人说,只要中国强大,就一切都没有问题,弱小了,就什么都谈不上了。我不喜欢做无能为力的事情。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谓只要中国强大了云云,说白了就是软实力强就可以掌控一切。但是软实力是可以迅速波动的。硬实力,硬件设施建设,这也是不可忽略的。别的不说,假设有一个摸高三米的人,只要跳起来就可以拿到两米五高处的东西,他是有这个软实力的。但是如果他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跳不到这么高了,怎么办?放弃?两个人决斗,两米五的位置有一把枪,得之则生,失之则死,摸高三米这位打了半天已经累了,够不到了,另外一位则有一架梯子,顺顺当当就爬了上去。

中国人讲软实力,不是为了阻止自己开拓进取。天子有德,可以徕远人。所以占据中原地区的先民们放弃了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以及更加靠外的所有地区?更何况,现在东北经济面临困境,这算什么软实力呢?以所谓软实力为理由,不能说明问题。

自发的流动不能保证对东北的控制,国家层面控制的流动则可以逆转我们国家对东北的控制。

开篇已经说了,东北是帝王之资。

从国内争霸的角度来说,自然是这样。那么换个角度说呢?

东北沃野千里、物华天宝,这是一块根据地,一个跳板。东北一旦为外人掌握,是可以用来直接威胁华夏存亡的一个根据地和跳板。对此,对东北地区孜孜以求的沙皇俄国是清楚的,对东北地区野心勃勃的日本是清楚的,难道只有我们不清楚么?

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来说,自东北出兵,可以直接攻击河北、山东。与从日本、朝鲜、西伯利亚出兵相比,后勤距离大幅度缩短,则攻击距离大幅度延长。而东北自身丰富的自然,又可以加强后勤供应,进一步增强攻击力。

那么历史上东北是否发挥过这样的作用呢?历史上,匈奴对燕赵之地的骚扰,鲜卑对幽州冀州的骚扰,突厥对内地的攻伐,契丹对内地的侵扰,女真对内地的侵扰,有的是部分,有的是全部,相当多的攻击都是从这里发起的。

两晋时代,鲜卑在辽西一带频繁进出中原,十六国时代稳定在河北山东一带建国。

唐朝盛衰转折于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的叛军,就是为了防备东北契丹的攻击膨胀起来的。

宋朝干脆就在这样的威胁下始终无法恢复河北经济。

明朝则以所谓天子守国门的姿态定都冀北。

清朝以满蒙军事联盟为基础入侵中原,其根本就是在当时还比较贫瘠的东北,入主以后,他们又严禁内地民众进入东北,企图保有后路。

东北是一个数千年来开发严重不足、控制严重不足的区域,现在我们国力强大,用大量的通道将这个区域与内地严密联系在一起,正当其时。

软实力强大,不是用来睡大觉的,而是用来做一些软实力不足的时候做不了的事情的。

联成一体,地理上彻底联成一体,用大量的通道在地理上联成一体,在当前国力较强的时期,是极为必要的事情。

秦始皇修长城,急于求成,是败笔。隋炀帝修大运河,急于求成,是败笔。但是,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沟通南北,这一硬件设施建设为中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现在自然也需要想办法进一步加强东北与内地的联系。

汉朝时代,先民们在东北南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存在大量的移民。后来,这些民力变成了鲜卑人一波一波进攻的基础。在隋唐时代,吞并了中原移民的高句丽崛起成为大国,连挫隋唐几代君主的兵锋。在高句丽时代,我们的移民呢?因为失去了与内地的联系,他们不但保不住自己,还要沦为敌人侵略同胞的工具。而且,这甚至是在内地大部分已经平定的情况下发生的。就像四川一样:天下未乱而先乱,天下已定而未定。东北的情况还要更严重一些,不但是为乱先乱,而且是天下已定,仍然为外患。

东亚沿海地区,不算东南亚,较大的富饶平原区域尽在华夏之手。但是这些区域,东北地区明显较为孤立。

日本当年入侵中国,选择东北作为着手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不过他们运作不正确。我不打算为将来可能的敌国做分析,所以我不讨论应该如何做。他们有聪明人,他们会知道怎么攻。我们也会有聪明人,我们也会知道怎么应对。

加强东北与内地联系,拓宽通道,这是一定的事情,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所困扰的,只是具体的方法,也希望能够在这方面获得有益的意见。

目前来说,一带一路,京津冀经济圈,都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严格来说,根本没涉及这个问题。

一带一路是个东西向的设计,用来勾连京津冀经济圈已经很勉强了,东北就完全忽略掉了。

货物长途输送,走漫长的陆路还是走漫长的海路,如何选择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只不过,对于北方地区来说,这算是一个还算过得去的设计:总算有人想起来,经济发展必须要跨区域合作了。

由于一带一路沿途的繁荣经济区如此之少,我很想知道一带一路想卖什么东西。经济结构的调整,设计多个国家的调整,不是小事情。这个题目似乎就离东北有些远了。只不过,正因为国家将力量用在了这里,所以,东北的复兴可能就更远了。

加强对西北的开发,这是好事,将来对西北、中亚、西亚东欧的开发都有赖于此,所以我很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只是不想因此忽略掉东北的建设罢了。

对于太行山以东地区来说,京津冀也好,环渤海也好,首先要发展本地经济,其次要发展毗邻经济,那么无论如何,东北这么大一块区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虽然环渤海经济区的提出有利于某下野的重庆市委书记,但是以国家整体发展而论,不能因为此人下野了,与之相关的正经事就不做了。

通宝推:莫彷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