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林彪与朝鲜战争】序言-白马博士之序斯大林两个师换林彪的故事 -- 【蓑笠翁】

共:💬41 🌺7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抗美援朝的主帅是这样定的

【原创】抗美援朝的主帅是这样定的

林彪到底是在何时表示不愿挂帅的?提到此事的文章很多,说得最具体的是徐京跃,他在《日出日落三八线》中说:“在10月2日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透露:前些日子我找林彪谈了一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会怎么样,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可是林彪表示说他每天晚上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他有这‘三怕’还怎么率兵打仗呢?他要求去苏联治病,我同意了。” 然后,你再翻翻913之后的各位大人物的回忆录,发现,所有说林彪推说身体有病之事,都是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一切的根据都是毛说的,没有旁证,也没有第二人在场。

所谓“党性遵命性也” ,如果毛一定要林挂帅,林不会不挂。虽然从林的之前的表现来看,林虽然不象刘邓那样唯命是从,但一旦毛下了决心,哪怕林再不同意,林也会坚持执行,比如长征走弓背,比如四平保卫战等。再加上以前我分析过,也并不是林真的是身体有问题有到不能指挥。所以为什么林没有挂帅,原因在毛也。另外需要再次提出的是,林挂不挂帅,和反不反对出兵没有关系。 从红军开始,林就多次反对中央的计划,但不论是中央接受林的建议,还是林接受中央的建议,一旦形成决定,则林会坚决服从,且会完成的非常出色(据说有书说,只要是林完成不了任务,就可以证明是毛错了)。另外象“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也写到过这样的事。此外,从许多人的回忆,以及林对入朝部队的准备等来看,林挂不挂帅和反不反对出兵没有必然的联系。

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毛对朝鲜战争的准备是有层次的,而且是分层防御的,对于各个层次的防御主帅的安排早在老毛的心中安排好了,而这些安排是同朝鲜局势的发展是惜惜相连的。

第一次的战略上的准备是在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以前,中国军事部署的基本方针属于战略防御。1950年7月7日,在老毛的提议下,中央军委在中南海居仁堂召开了讨论保卫国防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会议做出决议:限7月底将四个军三个炮兵师全部调往安东、辑安、本溪等地集结;组成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华为副政委的指挥机构;进行后勤、兵员补充准备及政治动员工作。老毛当天夜里批准,立即执行。后因粟裕有病不能到职,7月中旬由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率所辖第38、39、40、42军在东北布防。此时东北边防军总兵力约26万人。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会议决议的内容看,这时中国考虑的重点只是加强东北边防,防止敌人打进来。这就是后来粟裕被认为是抗美援朝的首选的由来。

鉴于形势日趋复杂,从8月底到9月初,中国开始大规模调整战略部署。老毛考虑要在东北已集中四个军的基础,再增加八个军。 中央军委根据聂荣臻的建议,决定将华东地区准备进攻台湾的第9兵团和西北地区正在开始复员的第19兵团,分别调至津浦和陇海铁路沿线地区,以策应东北边防军。命令中南地区的第50军开赴东北地区,使东北边防军兵力从四个军增至五个军。9月7日深夜,被外交部紧急召回国的柴成文向周恩来汇报了朝鲜的战况。周恩来曾问道:万一情况有个突然变化,如果需要我们出兵入朝作战,你看会遇到什么困难? 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说明当时中国领导人的确已经在考虑出兵朝鲜的问题了。尽管如此,此时与美国军队对阵,特别是入朝作战,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还是以防万一的考虑,是整体战略防御中考虑的一部分。

九月五日,老毛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因为涉及到老毛对於整个战争的战略部署。老毛在讲话中提出要防备美帝国主义乱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说:“所谓那样干,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老毛泽东已经作出最坏可能性的准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同美国这个不可一世的世界头号强国直接较量。

那怎么较量呢,既然要打持久战。林彪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讲过,如果美军攻到了鸭绿江边,开始侵占东北,我就在山海关指挥做战-大意如此。而据中央军委根据老聂的建议,做出的安排,也是说明了此战略部署的层次。老毛也要考虑万一不能御美军于鸭绿江外的后果。那就是说要有人在后方作军事的统帅。而对於派人到朝鲜领兵作战则是老毛后来的第二次军事人员的部署,这也是老彭的挂帅是怎么来的。

尽管老毛几次谈到过出兵朝鲜的想法, 特别是在美国实行仁川登陆以后,似乎是决心已定。但是从现在看到的资料显示,中国领导人在10月1日以前尚未就这一问题进行过正式讨论。这很是能说明问题,因为老毛说过,出兵的底线是三八线的问题。毛语 “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 这话实际上毛在1956年9月23日会见苏共中央代表团时讲的。为什么说这很是能说明问题因为涉及到林彪有没有时间同老毛在老毛召集会议到老毛放言说林彪有病不能挂帅之间谈论过挂帅的问题。

实际情况是,10月1日接到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的电报后,老毛连夜召集中央书记处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对策。出席会议的有毛东、朱德、刘少奇和周恩来。会上没有就是否出兵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决定第二天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邀请在京高级军事领导人参加,再行讨论。就在此次会议上透露了林彪有病不能挂帅的问题。 而实际上没有人也没有证据表明在老毛接到电报之后到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期间有和林彪讨论过挂帅的问题。

我们来看下详情。

毛泽东接到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的信息已是十月一日深夜。二日凌晨二时,毛泽东立即致电高岗、邓华:“(一)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二)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 他还在周恩来给驻朝鲜大使倪志亮的电报稿中加写了一段话,要他转告金日成:“尽可能将被敌切断的军队分路北撤外,凡无法撤退的军队应在原地坚持打游击,切勿恐慌动摇。如此就有希望,就会胜利。” 十月二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

就在10月2日下午中南海颐年堂召开的这次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老毛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毛说原拟派林彪率兵入朝,但林彪托病推辞,便决定派彭德怀挂帅出战。同时要求周恩来派飞机到西安,将彭德怀接到北京参加会议。但实际上这一天的会议的结果却是不出兵。这里面就涉及到后来很多人争论过的两封电报的事情。

在十月二日下午召开书记处会议之前,老毛起草了一封电报,老毛分析了中国出兵支援朝鲜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说明了中国出兵作战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方法以及国内策应部队的调动情况;同时也向苏联提出为保障作战胜利所必需提供的支援。但是这份电报并没有发出,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 老毛只能把这份电报搁置下来,而将多数人的意见,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告斯大林,说我们不出兵了。

所以啊,彭德怀挂帅是毛要派去朝鲜战场的首选大帅,并没有考虑过林彪去朝鲜的问题。而毛说林彪有病之事,实为堵众人之口。作为一个旁证,就是军科2000年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的描述,10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时讨论了志愿军统帅的人选。早在边防军组成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曾考虑在边防军出动时,由粟裕或林彪出任统帅,但林彪和粟裕均有病在身,不能挂帅出征,所以中央决定由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挂帅出征。彭临危受命,对此没有思想准备,但坚决服从中央决定。

这段叙述说明:一、林的拒绝,是在东北边防军时期,而不是在志愿军时期,是因病。二、粟裕也在东北边防时期拒绝了,也是因病。二人都是因病,又都是在东北边防军时期,一、朝鲜战争暴发后,1950年7月,我组成东北边防军。7月13日,中央军委正式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其中“东北边防的组织指挥机构:决定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肖华为副政委,李聚奎为后勤司令。” 二、东北边防军正式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是10月8日的事。 据毛传写,“10月2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毛泽东认为出兵已是万分火急。原拟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托病推辞。” 可见,林推辞,是最晚是10月2日的事情,或许更早。此时,志愿军并未正式成立。 因此说林彪推辞志愿军统帅是不合适的。

可以说志愿军是不同于东北边防军, 是不同战略层次上的安排,所以主帅也是不同的, 所以彭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主帅的唯一人选。

那么老毛为什么拿林彪有病来作说词呢?

实际上不只几乎所有的政治局成员都反对出兵,就是彭德怀在开始时也对此持有异议。 据彭德怀回忆,毛泽东第一次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苏联完全洗手,我们装备差得很远,只好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的。” -这也是林周在同斯大林在8号谈判是所说的一样。 (见王亚志:“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前后的一些情况”,《党的文献》1995年第6期,第87页)。但后来,彭在毛的思想工作下,毛传记载在十月五日上午毛彭两人进行了一次情真意切的谈话。 彭德怀表示拥护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当毛泽东把挂帅出兵的重任交给彭德怀的时候,彭德怀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毛泽东略带感慨地说:“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 呵呵,老毛是叫老彭帮他拍砖了。 下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仍然有两种意见。在别人发言之后,彭德怀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会议最后作出决定,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是林彪反对出兵,老毛不愿意勉强,就去找愿意出兵的彭德怀挂帅。 后来彭德怀自传漏出林彪身体有病不能挂帅的说法。最后就演变成林彪以身体有病辞帅。其次林(周)的影响巨大。不把林(周)支走,无法做出出兵的决定。最后出兵的危险很大,一旦带来中美的全面开战,需要林主持。如果由林挂帅,万一林死在朝鲜,或者在朝鲜失败,那中国将无路可退。

而且,毛彭之间的对话也是令人深思的。

因为老毛2日已经请示斯大林派林去谈判,彭来时,斯大林还没有回话,但毛又必须两手准备(毕竟他只是方面军司令,而斯大林是总司令),所以他要征询彭挂帅的意见,但第一次时,彭直统统地问毛:为什么林不挂帅?毛感到棘手,并没有回答。 而是,彭在第二次问时,毛就正面回答了。 大概是回去和周、林商量了一下,说林彪有病了,不能去了,但同时强调:你先去抵挡一阵,稍后林再去……当然,再过了一年多后,老毛明确告诉彭:你就干到底吧! 更可能是毛、林两人协商后,毛才对彭那么说的,否则不好动员彭和怎么向彭解释为什么林不去的原因。

当然,在邓1966年对林的当面提出批评说林借兵辞帅,而林说邓是逃兵,那时的林又不能指望毛出来澄清,所以检讨了几句。这也是邓林结恶的开始-始于抗美援朝。下篇继续讲。

总上所述,我认为毛有意偏护林彪之嫌,也许就是老毛要留用的一个战略本土备用统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