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地面装备首先超越西方 -- 百战长缨

共:💬129 🌺109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中国的地面装备首先超越西方 最后一补

最重要的部分居然写了几次都忘记了。

这就是中国地面装甲集群装备的生产模式不适应战争的问题。

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59中很受前线部队欢迎。而且59中虽然老迈,但是越南方面的坦克更加老迈。居然出动T-34来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59中(如果不是脑子进水,那一定是我方的卧底),要说我们的59中也没少援助越南。此外还有苏联给的T54,T55。

反正越南的T34跟我们的59中一照面,就被我们打了一个10:0.双方是代差呀。越南别说还击,连我们的坦克在哪里都没看见。

但是我们的59中曾经不止一辆遭受过越军大口径火炮的射击。像我军当时最喜欢的85尾翼穿甲弹越军没有,也许是急眼了。拿着杀爆榴弹打坦克。当然根本无法打穿59中的装甲。不过,59中车体的焊缝有被震裂的。那裂口居然一米多长。

车子嘛还是晃晃悠悠地开回来了。不过这个笑话有点大。

当初包头718厂(我似乎记得是这个厂子)的焊工是咋儿焊接的?用的什么电焊条?什么工艺?

像坦克装甲钢这类高强钢,理应使用碱性焊条焊接。但是,碱性焊条的焊接效率是很低的。比如我们焊接压力容器,为了保证焊缝强度,都不允许使用大电流,必须是短电弧,小电流。而且焊条必须经过两小时烘干,放在带有加热装置的焊条筒子里面保管。焊条筒子还必须是红绿两种颜色。上午用绿色,下午用红色。没用完的焊条下班前必须交回。不得私自保管。

坦克那么长的焊缝,用这种大姑娘绣花一样的方法焊接。一般来说,中国工人很难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中国人跟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中国人是怀疑一切的。西方人看到标准是一定会严格执行的。特别是德国人。而中国人看到标准第一念头是看看到底有什么漏洞可以钻空子。

中国人的这种民族性格对于创新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执行工艺就十分不利。

所以,装甲集群装备生产厂如果要适应战争,必须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线。抛弃目前这种用人多,成本低但是质量很难监控的人工模式。

我们的兵器性能早就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甚至西方都赶不上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但是我们的生产方式仍然还是低效率的手工作坊模式。

我们不是没有引进过西方比如奥地利IGM公司的机器人焊接生产线。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套系统使用效果不佳。证据就是我们早在1997年以前就引进了战车自动化焊接系统,但是1999年五十周年国庆阅兵,带队的99式坦克还是手工焊接的。

2009年60周年国庆阅兵,似乎没什么长进。特别是二炮,一律手工作坊生产。对未来的战争毫无准备。

我觉得我有必要去指导一下我国兵器部坦克工厂的焊接工程师们。建造一个机器人焊接系统来焊接坦克车体和炮塔,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在这里简要地说一下,各位看官如果有谁认识坦克厂的厂长党委书记啥的,跟他们说一下,就说西西河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指导他们实现机械化生产。

坦克厂的这帮混蛋实在是太蠢了。

首先是下料,就是按照图纸把焊接坦克车体炮塔的材料从钢厂进货的大块钢板上面切下来。这都是厚钢板,过去都是火焰切割下料。下料之后钢板周边是不是进行过机械加工,我不知道。但是,就从我军坦克有了机器人生产线却还是手工制造这个短板来说,肯定这些厚钢板的尺寸精度是不足以让机器人识别的。

然后是装配,这些厚钢板要组装起来,互相之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隙。然后拿去焊接。

坦克厂那帮家伙肯定是全手工操作,钢卷尺测量,那精度最高是毫米级。一进一出,两毫米出去了。机器人就无法操作。

这一部分肯定需要设计专用的工艺装备。这点钱该花还是要花。全手工虽然也能装配起来,但是速度慢,精度差。

手工装配的毛坯无法使用机器人焊接。

机器人不是万能的。机器人焊接的毛坯,必须具有足够的精度。精度不足,机器人的传感器根本找不到焊接接头在哪里。或者说装配精度不够高,钢板间的间隙有大有小不均匀。机器人也无法处理。

提高下料精度和装配精度的过程,就是一个工厂脱胎换骨优胜劣汰的过程。当初我们工厂使用机器人的时候,那些不能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操作工都下岗了。

能够使用机器人的工厂,跟手工操作的工厂不是一个档次。

如今我们的兵器部很重视装甲车辆的外观了。因为要出口了嘛。外观难看的坦克中国军方不得不要,但是卖给外国人人家就看不上眼了。

使用机器人焊接,焊接速度比人工要快一倍不止。当然这是跟碱性焊条高强度焊缝的人工操作相比。如果人工操作自己偷偷摸摸换用酸性焊条操作,比机器人焊接速度并不慢。但是焊缝强度要差至少一倍。塑性更不能比。那些酸性焊条焊接的装甲战车的焊缝,都是又软又脆。如果被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焊缝肯定会像对越作战期间的59中一样会裂开。

人的手工焊接,有两个生理缺点是无法克服的。一个是脉搏跳动,另一个是摆动速度。

由于脉搏跳动,手工操作是不稳定的。这就意味着空气会侵入焊接空间。带来不必要的氧化。降低焊缝强度。

由于人的手工摆动无法快摆,只能缓慢摆动。于是,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能源被浪费掉,加热到不应该加热的部位。不仅降低钢板的强度和塑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成本。

机器人无生命,不存在脉搏跳动。所以机器人焊接的稳定性无与伦比。电弧空间空气很少。焊缝纯净度远远高于手工。

机器人可以高速小范围摆动。把能源使用到最该使用的焊接部位上面。加热区间窄,焊接速度快。

焊接完毕以后,手工的产品往往存在巨大变形。但是机器人焊接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变形。因为机器人仅仅用了手工操作三分之一的能源就把同样的工作完成了。焊接热输入少,变形就少。少到几乎测不出来。

手工焊接,很多时候必须几个工人对称焊接,相互配合不好焊接工件就变形了。但是机器人焊接,即使是不对称焊接,产品仍然不变形。就是因为机器人的焊接热输入非常少非常高效。

为什么在此不厌其烦地说这些呢?

连李家婆那么个屁眼大的地方,居然人家有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可以焊接装甲战车的车体和炮塔。

啥时候我们兵器部可以豪言壮语地跟客户说,我们的装甲战车都是机器人焊接,机械化生产的。到那时候,才能说我们的战争动员已经完成了。

机器人这东西你只要教会它一次。间隔多久都不会忘记。因为代码都储存在它的硬盘中了。人工就不一样。没有订货的时候工人要么下岗要么干别的去了。操作技能会生疏。

所以,机械化大军需要机械化生产。

此为最后一补。

通宝推:拿不准,airman,曾自洲,bigcat,初小文化,adrupal,空格,忘情,广宽,北纬42度,发了胖的罗密欧,钩河木,宅羊驼,楚庄王,爱自由,特里托格内亚,醉寺,迷途笨狼,dongdream,米爹,mezhan,慧诚,浣花岛主,李根,大黄,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