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第一条:文帝为五官将,林为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文帝欲亲自讨之
第二条: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
曹操的后院从来就不清静,这次造反,结果是吓坏了曹丕,原因是这次造反声势浩大,“幽、冀扇动”,幽州冀州两个大州都动荡了,曹丕甚至打算自己出战。然而,田银苏伯只是地方土豪,没有盟主,也没有组织,因此常林说他们“智小谋大”。然而,他们造反的关键原因是曹操拿下冀州后“重豪强兼并之法”,压下了田银苏伯,后面还有无数反抗等着曹氏政权。
这场事件的直接后果就是曹操放弃了一举击灭马超的机会,全面撤退,给了马超喘息的机会。这种事情后面多次上演,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这是曹操“得陇不敢望蜀”事情的前奏和远因。
八月,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
曹操的问题,除了幽州冀州后方不稳之外,还有合肥战场,七月曹操退走,八月孙权就十万军进攻合肥,当然,孙权战斗力太渣那是另一回事。
夏,五月,进魏公操爵为王。
……赐(崔)琰死。……尚书仆射毛玠伤琰无辜,心不悦。人复白玠怨谤,操收玠付狱,侍中桓阶、和洽皆为之陈理,……操卒不穷治,玠遂免黜,终于家。是时西曹掾沛国丁仪用事,玠之获罪,仪有力焉;群下畏之侧目。尚书仆射何夔及东曹属东莞徐弈独不事仪,仪谮弈,出为魏郡太守,赖桓阶左右之得免。尚书傅选谓何夔曰:“仪已害毛玠,子宜少下之。”夔曰:“为不义,适足害其身,焉能害人!且怀奸佞之心,立于明朝,其得久乎!”崔琰从弟(崔)林,尝与陈群共论冀州人士,称(崔)琰为首,群以智不存身贬之。林曰:“大丈夫为有邂逅耳,即如卿诸人,良足贵乎?”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这些史料记载了216年这一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资治通鉴的全部记载表明这一年的重点,就是曹操整肃后方。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率领主力回到冀州根据地。
第二,称王。
第三,大规模打击世家大族,尤其是河北大族。
被打击的头号对象,包括清河崔氏的崔琰,此人乃是千年世家的家主,被他的堂弟称为“冀州人士(也就是世家大族)之首”,另外一个世家大族的老大——颍川集团出身的陈群以崔琰“不能保身”为由讥刺的时候,被崔林果断鄙视了。
同时,牵连其中的,包括陈留毛玠,东莞徐弈。并且引发大面积反弹,桓阶、和洽全力阻击曹操,陈郡何夔则表示腹诽,并且以舆论(“小字报”)攻击了操作此事的丁仪。
“其得久乎!”——想象何夔咬牙切齿说出这话,任何明白何夔们背后能量的人,都要毛骨悚然。
这个丁仪,明显就是替曹操做脏活的。曹丕继位,他被清算,然而,哪里仅仅是兄弟争位这么简单——一个死老虎,有啥可打的?真正要弄死他的,哪是曹丕?
史载丁仪临死,“对中领军夏侯尚叩头求哀,尚为涕泣而不能救。”——丁仪哭着说了啥,我们不知道原话,推测下来,无非就是其当初所做作为都是为了曹家(夏侯家)着想,如今被过河拆桥,当手纸用,太让人寒心而已。
所以在我看来,丁仪和弟弟丁廙全家在曹丕朝被抄家灭门,满门杀尽,远因便是肇始于此。实际上,何夔所说,便是世家大族的行动纲领,只是以小字报的形式先放风出来而已。我们只要想想香港黑帮片里面的“江湖格杀令”便明白何夔放言的效力。
因此,杀崔琰不仅仅在于崔琰一人,其最大意义,在于向整个世家大族开刀,开罪了这个群体整体。崔琰何许人也?在崔林眼中,陈群这种地位的,尚且不能跟崔琰相提并论——“如卿诸人,良足贵乎?”
这话太大了,陈群何许人也?袁绍四世三公,陈家也差不多,出身颍川陈氏,乃是有名的大族,《世说新语》里面,他父亲陈元方的事迹多达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之中,乃是当时道德、行为、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楷模,大家学习的榜样。陈群娶妻乃是荀彧女儿,其一家从其祖父陈寔到曾孙陈逵一直是朝廷重臣,历仕东汉、曹魏、司马西晋和东晋。就这样的本钱,尚且无法比得了崔琰。所以我说,对崔琰开刀,便是对大族宣战,尤其是对屡次反叛的冀州名门下了重手。
崔林的话却不仅仅如此而已,尚且包含着大族们的政治理想:崔琰不过是“邂逅”不对劲,如果“邂逅”得人,崔琰便可“大丈夫”之志得逞。
那么崔琰的“大丈夫”之志是什么呢?崔林没说,但是陈群知道。
后来,崔琰没有“邂逅”到的明主终于出现了,他就是曹丕。不过,最后竟然是崔林鄙视的陈群替整个士族集团确立了安身立命的制度基础“九品中正制”。这便是崔琰的理想,不过我估计,其时崔林应该感到惭愧了。
……夏,四月,语魏王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六月,魏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
冬,十月,命魏王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魏以五官中郎将丕为太子。
……法正说刘备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必可克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备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辨。魏王操遣都护将军曹洪拒之。
这段写了曹操征讨孙权,正月进入战线,二月出兵,三月退兵,在1800年前的技术条件下,这仗打得也太快了吧。我看曹操压根不是在打仗,说是武装大游行还差不多。
至于其随后安排,“伏波将军夏侯惇都督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屯居巢”则暴露了曹操的战略:稳住南方战线而已。他已经不想向南方发动战略进攻了。
因为这一年他更加重要的事情是策划交班,建立曹魏政权的台子,黑体中框起来的内容,才是曹操真正在做的事情。武力压服各地大族,并且给曹丕一个既定名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才是目的。
春,正月,吉邈等率其党千馀人,夜攻王必,烧其门,射必中肩,帐下督扶必奔南城。会天明,邈等众溃,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共讨斩之。
……夏,四月,代郡、上谷乌桓无臣氐等反。……刘备屯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与之相拒。
……秋,七月,魏王操自将击刘备;九月,至长安。
……南阳吏民苦繇役,冬,十月,宛守将侯音反。南阳太守东里衮与功曹应余迸窜得出;音遣骑追之,飞矢交流,余以身蔽衮,被七创而死,音骑执衮以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正月,曹仁屠宛,斩侯音,复屯樊。
夏,五月,操悉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
秋,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攻合肥。已而关羽……自率众攻曹仁于樊。……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避水,羽乘大船就攻之,禁等穷迫,遂降。……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皆降于羽。
九月,(魏)讽潜结徒党,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而告之。太子丕诛讽,连坐死者数千人,钟繇坐免官。……操亦以(杨)修袁术之甥,恶之,乃发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收杀之。
冬,十月,魏王操至洛阳。
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这就是各地心怀不满的势力,对曹操高压政策的回答——四面冒烟,四面起火:不仅仅是对关羽在荆州方向、对孙权在合肥方向、对刘备在汉中方向三面作战,内部无数反叛同时并起。
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下,就会发现,这些反叛,没有响应孙权的,而是都打着响应刘备关羽的旗号。原因就隐藏在刘备的政治策略中:《资治通鉴 卷66》记载,建安十六年(211年),
这黑体部分就是刘备的政治策略之总结,只是其针对的对象,不是普通P民,而是被曹操屡次残酷打击的大族们——219年这次邺城大反叛,曹操的反应是血腥清洗,除了钟繇被废黜外,这次被选中作为标杆人物的倒霉蛋,则是弘农杨氏的杨修。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我强行把杨修跟这次事变拉在一起,而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直接把杨修之死放在了魏讽谋反案后面。对于一个史家来说,这样安排素材,足以表明其观点了。
所以,基于此,我有个结论,刘备当政期间,是不会对大族进行打击的,换言之,刘备才是符合世家大族利益的代言人,刘备屡次挫败而屡次崛起,便是这个策略唤起了相当势力对他的支持。
也正因此,我才总结刘氏政权政治策略的三个阶段: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曹丕有难言之隐 12 西瓜子 字298 2015-03-22 11:43:30
🙂有点不同意见。 3 解甲 字685 2015-03-24 17:19:05
🙂事后诸葛亮还是比较好当的 2 郭既克 字154 2015-03-26 22:34:15
🙂几条史料
🙂容我倒着回复。 28 解甲 字3258 2015-03-25 14:14:07
🙂至少有一点你们二位并不矛盾 13 常来看看 字340 2015-03-29 04:08:26
🙂同意老兄的看法 1 西瓜子 字54 2015-04-03 03:55:37
🙂曹丕算是被翻盘了吧 林风清逸 字0 2015-03-27 03: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