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下回,再无分解 -- 奔波儿

共:💬12 🌺6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评书迷的一些感想

久闻袁老大名,却一直未闻其声。

我辈生的太迟了,错过了评书的黄金时代。

犹记得中学时代,学业繁忙,无暇看电视,又没有互联网,偶然淘到一本刘兰芳的旧本《岳飞传》,从此着迷于评书无法自拔。

几年间听了十几套全套的评书,还有零星的一些,最痴迷的时候甚至连晚上上床后都要带上耳机听一会儿。我听过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听过单田芳的《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连环套》、《乱世枭雄》、《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明英烈》,听过田连元的《隋唐演义》,听过连丽如的《康熙私访》、《智圣东方朔》。各当代名家里,没有听过袁阔成和田战义。

评书版的三国演义,我只听过老单的,没有听完,因为讲的不好。并不是老单水平不够,而是他的声音和气质不搭调。单田芳声音偏沙哑,语速缓慢,与紧张、辉煌而又宏壮的三国毫不相称。想象中,袁先生的书应该是恢弘大气,张弛有度吧。

在我听过的评书家里,我比较喜欢刘、单、田三家,各具特色,难分高下。刘兰芳声音清脆,底气十足,思绪敏捷,极少出错。善于说“袍带戏”,能从传统书里脱胎而又不失新意。单田芳堪称多产,以古稀之年录制这么多评书实属不易。单老讲评书时总是侃侃而谈,不温不火,再加上其极具磁性的声音,讲侠义公案书可称无出其右。田连元风趣幽默,再加上功力扎实,听起来别有风味。

优点说完,不得不说缺点,各家都有缺点,而且缺点几乎差不多——可以说就是评书的缺点吧:第一,耗时太久,三十分钟一讲,一套书至少要一百讲,也不乏两百多讲的;第二,剧情入套太深,就刘兰芳来讲是大框架,无非是贤良斗国杖,上山学武艺,边庭御外辱,得胜凯旋归。单田芳则是情节,大抵为清官配猛士,落难逢贵人,深山捕盗寇,盛世辅明皇。一句话,听前知后,毫无悬念。第三,剧情老旧,不合时代,人们可能喜欢传奇故事,但是再传奇的故事听久了也会腻。

中学毕业后,我就没怎么听过评书了,虽然这时候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再也不用每天准点守候收音机了,硬盘里一直存着几十G的合集,当然,也包括袁阔成先生的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

我是今年过年期间听说袁先生的离世的,心痛哀悼之余,不免有些悲伤,袁先生已然故去,几位名家也都上了年纪,尤其是时代的变换冲击,评书的衰落恐怕已成定局。

在祖师爷石玉昆那个年代,说书和听书只能到茶馆里,能有空听书的闲人也不多,受众有限,能传下来就不易,也难以产生较大影响。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建国后广播的发展,使评书可以大范围的传播而为人们所喜爱。在那个电视还是个奢侈品的年代,收音机是家家户户都拥有的娱乐设备,而作为广播里最吸引人的评书,自然是像明星般受追捧,这是评书的黄金时代。后来的电视时代,广播虽受冲击,但是因为其灵活性和快捷性,使得无法被彻底取代,这可以说是评书的白银时代。今天,我们步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端的信息也终于可以按需定制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再加上自身缓慢的发展和其他娱乐形式的急速发展使得评书这个曾经的明星,再也无法适应时代了,可能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会消亡,但是却再也无法产生那么巨大的影响力了。

听到袁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又一次提醒自己,快去把那一套珍藏已久的三国演义听一遍吧,可最终还是没有行动,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心态去听了。

这应该也算时代变化的一个缩影吧,算是好事,略有点感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