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煮酒论雄(36):特别峰会 -- 本嘉明

共:💬52 🌺762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中国

《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5日贴文,作者是该报记者Linda Bernardi。

China is getting ahead. C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keep up?

外链出处

简译如下:

过去10年,我去过十几次中国,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过去一年半的变化最大。变化太快了,再过一年和现在又将大不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世界能适应中国的变化吗?它能跟得上中国的速度吗?还是会被落在后面?这个问题不仅针对美国,也适用于其他试图在21世纪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

我第一次去中国时,大型跨国企业是中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主导力量。成为这些公司的一员就是你能找到的最好工作。这意味着声望、高收入、安全感,同时也是中国名牌大学学生的奋斗目标。

随着跨国企业的增加,科技员工数量激增。对教育和研发的巨额投入使得中国拥有大量18到36岁有知识、有才能的人才。

但这也仅仅是个开始。大约5年前,我看到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人们不再是仅仅面对两个选择——在华跨国公司或者是硅谷新兴科技企业,新一代企业界人士开始认为,他们能够在中国自主创业。 这一氛围好得令人不安。

最近在北京,我和一群年轻的企业界人士共乘一部缓慢的电梯,在进行了短暂交谈后,我甚至想跟他们一起下电梯,然后跟着他们去任何地方。而仅仅在5年前,他们还在对所有其他人干的事情感到敬畏。

阿里巴巴效应

去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美股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阿里巴巴的总部在杭州。现在,这里已成为中国一些最成功的新兴企业的基地,其中很多公司都受到阿里巴巴成功的激励。

中国全国遍布着几十个“硅谷”。它们拥有从政府资助到天使投资的各种资金来源。结果就是,一些中国公司筹集到了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对我而言,比这些公司的成功更令我感兴趣的是相对于它们的市值,它们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数量。它们的市值与美国的那些新兴企业增长得一样快,甚至更快,但是它们的资本却更少,这一切都发生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 (原文在这里有个表,请见链接原文)

当我站在阿里巴巴的园区里,感觉有点像是硅谷的新兴企业。它庞大、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你感觉就像身处大学校园,其实这里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即便你身处上海或北京,如果你跟谁谈到阿里巴巴,他们的眼睛都会突然一亮。有很多值得骄傲的。这种精神加上中国的大量资本(他们一直在进行海外投资,包括美国),便拥有了增长和创新所需的强大力量。尽管中国仍然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但它完全在以一种非常资本主义的方式在运作。

西方还领先吗?

美国拥有谷歌、亚马逊、苹果和脸书这些大公司。但是硅谷是用了50年的时间走到了现在。中国用了还不到十年,我不禁想到,它将走向哪里,它将走多快。我们抓住了风险资本,但我们可以筹到钱也会花钱,这会偏离我们的预期,并导致资产泡沫。我担心,美国企业界人士会因他们筹到了多少钱而不是他们实际创造了什么而沾沾自喜。在硅谷,我们出现了人才短缺。我们需要更多资本。我们的人力资源更昂贵。我们把新兴企业浓缩在了一个山谷里,其实我们应该在美国拥有50个硅谷。我在北京或上海的时候,对于我们今后可以做什么的热情拥有一种幸福感,未来是感觉得到的。在硅谷,这种感觉似乎是,如果你筹不到10亿美元,你就会失败。问题是,我们还那么渴求成功吗?的确,中国在某些方面还很落后。政府结构和企业文化使得它难以确切地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到底在干什么。

很多中国人仍不会说英语------科技行业的首要语言,而且很多人依然贫困。随着中国的发展,所有东西都变得越来越贵。但事实是,中国任何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企业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而且它们不必去迎合中国市场。这意味着,问题不再是中国能否赶上西方,而是我们能否赶上中国。我不想警告任何人。但是,我们需要重新考虑“西方领先”的观点。

是的,我们拥有更多公司,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而且在用更少的资金实现这一点。这对于政府、跨国企业和那些在乎全球科技强国未来成功与否的人都意义深远。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非常有吸引力,我们要更加留神。如果我们了解更多,或许可以作出更好的决策。

我希望世界其他国家都能感觉到我在中国时所感受到的那种乐观主义。但是,如果只有一两个国家能与中国齐头并进,其他国家就落在了后面。大家现实一点,我们(西方)在一个注定要输的游戏中还自以为是领先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