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略评建国以后各位领导人 -- 金口玉言

共:💬88 🌺1039 🌵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转一个老帖子,也是评论毛,供参考

作者是龙象在tian,07年的帖子,看问题的角度很有历史感,供黑哥参照下。

元旦过了几天了,又想起了以前的旧习,便胡乱成文,给自己的帖子添点砖头

几年前还有元旦前夕写文的习惯,不过是回首加展望的固定格式。文章写就,坐而待旦,便此进入了新的一年。

现在元旦已过,随意翻视旧文,多为愧悔自责的腔调,竟至10年无改,不禁一叹。君子不贰过,似乎以颜回之贤才能做得到的,但以在下之愚,竟然10年不改过,也算得奇能异才了。夫子见我,会训以何言呢?

近日翻了一下《孟子》,以前没看过的,便觉得孟夫子英挺可爱又辩才无碍,遥想其当年吹胡子瞪眼地周旋于诸侯之间,也蛮好玩的。但终究不如孔子之醇。后人说荀扬诸子以近其性故而只得圣人之一体,择焉不精,语焉不详,信然;以是方于孟子,似亦然也。

孟子于人情接洽之间,形影响应,甚得其便,但与苏张诸子相较,不免失之迂阔。其时诸侯争霸,兵连祸接,有道或能独善,无术则没其身,人才寥落,多入纵横家流,仁义之说,宜乎其宕也。其长叹息乎无天下英才教之,不亦宜乎!故其辞或有强设,其理或不得时,亦宜矣。孟子之后,擅杀之强秦掩有天下,则是儒学自乖欤?抑或时命不济欤?亦可深思者也。

孔子绪先王圣学之绝响而演至道,验之以往理皆合,揆之以后无以应,何也?盖理有固然,事无必至,时移世易,刻舟焉能求其剑乎!自汉以后,儒术独尊,王朝一统,遂有汉唐之盛。有宋以后,携儒入理,至有元胡;明朝以降,心性之学蔚兴,而有清酋入关,西强掳掠,几至于亡国!则汉唐之兴,或有赖于儒学;而宋明清之败亡,亦由之也!今有君子多士,力倡国学复兴,苟不明其理,斯亦祸国殃民之阶矣,其不慎欤!

三世一统,仁义为经,皇皇王道。此后分崩,列强逐鹿,射礼既失,遑论仁义?故秦皇汉高,以力取天下矣。此后复归一统,儒学垂治,亦尊其术而旁其道而已耳。宋明以降,道学复兴,天下文明,但文尚质乖,失之彬彬,翻为之束缚,欲图开化适足以僵化,终至文弱,家国几乎不保,而为外族擒矣……不亦悲夫!

世有孔子,斯文繁绪,熠炳中华,允圣允神!但孔子之学,三代之学也,其恐后学固执,故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诫。后儒却择固执之,拘泥不化,无与时行,终酿大祸,神州陆沉!故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汉唐也;“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宋元明清也。非关德性,与道偕亡也。

国破道失,“长夜难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幸有毛公,“思绪越千年”,四顾“俱往矣”,而得马列之说,深味之曰:惟此可以救中国也!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三战掩有天下!神州新创,国蔽民弱,而列强汹汹,豺狼贪掠。毛公奋其神威,斧钺指处,无不齑粉,贫羸中华,一时睥睨自雄,别开百年生面!外寇稍平,顾内政湍流,难膺吾千年国运矣,W G是兴!

今人每以毛公施政举措而诟病之,正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人常携私忿而蔽公器,以己斤斤度彼淼淼,所见亦多矣,无乃其不可乎!毛公深谙古道已不可复行,但新政道统立而不固,“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忧之,毛公亦忧之!吾国传之千年,封建余绪,不绝如缕,势至时宜,翻然而彰,其必新世而复故统,中土而滥外道,国其危矣!

毛公深疾之,故革命而复革命。一革立国,二革立命!立国易,而立命难!毛公举重若轻,曰洒扫以待宾客,曰立在破中,不破不立,是岂轻语哉?今人有以固权确位测度W G者,则杀鸡焉用牛刀?徒见度者之狭陋也。定论则曰浩劫,却不知劫灰可生春草,烈火再生凤凰?实则矫枉或须过正,激越方能荡涤也。古今中外,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者亦多矣,无他,涓滴必夺,锱铢必较,取细流而绝汪洋,为一掊而弃泰山,命不与立也!道不与传也!毛公革命,一振提纲,中华千载,于斯是张!

孔子总三代之学,开百代文章,千古一圣也!毛公洞烛古今,经纶中外,于传统封建以后,草创新国,革命天地,以刈以苗,且作且述,可拟之以盘古,而无愧于曦皇也!若天丧中华,则后人不得与于毛公也;若天不丧中华,则其如毛公何!

邓公踵毛公之后,承其宗旨,变其节目,韬光养晦,与时消息。外合诸戎,而虚与委蛇;内起民生,必滋其膏腴。盖框架而结构之者,毛公也;充实而坚固之者,邓公也。其为不同,而其所以为之者一也!薪火相传,至于今日。久砺之剑,渐见其锋;韬晦之道,微显其光。“人莫知其子之过,莫知其苗之硕”,而我文明气象于兹始徐为发露矣。则以前种种,或过不及者,必校之以正,使入于和谐也,盖诡不欲久,奇不欲常,道还其正故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49年至今,将近二世矣,则吾国之兴,斯须可待!咨尔多士,胡不踊跃!

“歌未竟,东方白。”

通宝推:桥上,五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