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 女王登基六十年 -- 万年看客

共:💬38 🌺2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王朝即命运:英国君主制的自我再造 续完

最近几年乔治五世在新闻当中的形象并不太好。今天的人们都觉得他为人市侩,迷恋于陈腐的着装与礼节规范,而且对于自己那套世界水平的集邮收藏投入了过多的热情。他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人,不仅能吓住一般访客,也能令自己的孩子们提心吊胆。国王的官方传记作家曾经阴郁地向自己的妻子坦诚道,他对于国王的生平“有点失望”。“作为一个开朗的青年人他无可指摘,甚至作为一名睿智的老国王他也同样不会出什么岔子。但是在这两个时期之间,在他还是约克公爵、整天在桑德林汉姆开枪射猎的时候,这个时期根本没法下笔,简直让人无法忍耐。整整十七年,他除了猎杀动物或者往集邮册上贴邮票以外什么都没干过。”但是就像其他等待很久才成为国王的人一样,乔治五世上位之后很快就作出了大幅改进。尽管开局不顺,但是他后来采取的许多举措都得到了恰当的调整。他原本就很火爆的脾气在战争期间的一次落马重伤之后变得更加火爆了,因为这次事故使他遭受了长久的创痛。但是他对于这个变化当中的世界应付得还算不错,尽管社会主义政客如今成为了白金汉宫的座上宾,而贵族阶层则正在丧失权力。

在一战爆发之前成为过往的乔治五世很厌恶不得不与民选激进自由党政府站在一边反对上院的作法。但是他咬紧牙关硬挺了过去。年轻的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眼里不过是鲁莽冒失的乳臭小犬,趾高气扬的劳合.乔治更是跟他不对付,尤其是在劳合.乔治大肆出售头衔以至于损伤了荣誉体系的成色之后。但是国王从来没有公开宣泄过自己的情绪,而是硬撑着等到了他们两个下台的那一天。等到爱尔兰共和国成立之后,国王在北爱进行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干涉,极大地缓和了当地局势,于无形中化解了在很多人看来不可避免的爱尔兰全岛战争。

到了晚年,对于“大战”心有余悸的乔治五世在对待希特勒的问题上过于软弱,对于整天吵吵着要小心德国人的丘吉尔又疑心太重,但是犯下这种错误的人绝不只有他一个。对于我们这个故事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他如何重塑了君主制本身。女王今天的统治方式——她的行为,她的形象——全都源自自己的爷爷当年作出的决定,彼时欧洲正在鲜血的乱流中挣扎,英国也正在德国潜艇艇长们的手上领受饥荒与失败的苦果。在女王的故事里,他是第一个产生切实影响的人。女王依然清楚地记得这个一身雪茄气息,留着大胡子的老年海军军官,这个在小时候哄自己玩的老人。乔治五世正是所谓“家族事业”的创始人。

他的妻子从中也出力良多。在报纸照片与正式画像上,玛丽王后总是不苟言笑地端着架子,摆足了王室的派头。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极盛期出生于肯辛顿宫,送走了自己的丈夫乔治五世与儿子乔治六世,并且见证了自己的孙女在1952年成为女王。她本人出生的时候,手写的德文通报信传遍了欧洲各家王室;当她的儿子乔治六世去世的时候,她通过电视收看了葬礼实况。玛丽王后对于今天的英国君主制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尽管她的影响基本上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尽管她总是摆出一副古代战船船首造像的古板派头,而且总会因为在出访期间收到礼物而作出热情过度的反应,但同时她也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改良人士。正当她的丈夫忙着重整君主制的时候,她则与一位名叫玛丽.麦卡瑟(14)的激进女性工会领袖结成了亲密联盟。此人领导过好几场旨在提升爱德华时代女工工资的运动,这些女工是所谓“血汗劳作”的中坚力量,从缝裤子到做果酱再到铸造铁链都是她们的工作。麦卡瑟嫁给了工党主席,而且还是个著名的炮筒子脾气。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当玛丽女王邀请她前往白金汉宫做客的时候,她“毫无保留地就阶级不平等与不公正的问题将王后教导了一番”。她最后总结道:“王后的确从工会的角度理解并掌握了当下的局势。”当然她的看法是否正确又是另一回事了。

她所谓的“当下局势”首先是战争初期对于贸易与商业造成的冲击,换言之就是大量女工失业。玛丽王后与她的贵族朋友们为了支援前线而掀起了一阵亲手制作针织与女红制品的热潮,致使服装行业女工的处境雪上加霜。麦卡瑟恳请一位朋友尽力帮助自己“别让这些女人继续织毛衣了!”玛丽女王领会了她的意思,并且成立了王后妇女劳动基金会,为失业女性募捐补助金。下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全党派委员会。尽管王后本人没有参加,却一直在场外加油助威,并且通过对于王室而言非常新颖的方式关注着这方面的问题。

随着战争的进行,男人纷纷走上了战场,越来越多的女性顶替了他们原来的工作,问题的焦点也发生了改变。玛丽王后就像国王一样日复一日地成为了食物分发中心与医院的常客,并且总是坚持要亲眼看到伤势最严重、最令人气短的伤患,包括濒死之人。她不仅亲自为赈济基金会筹款,还亲手为前线军队制作圣诞礼盒。人们亲切地将她称作“一台宅心仁厚的推土机”。此外她在处理文件与回复慈善组织请愿的时候同样不知疲倦。据说有一回,某位疲倦的公主抱怨道自己不想参加下一次的无聊医院访问了。王后当场批评她:“我们是王室成员——我们热爱医院。”她曾经在阅读一本关于自己的传记时发现书上说自己很容易厌倦,于是提笔在空白处写道:“王后永远不会厌倦。”如今在位的女王同样具有这样的态度。

战争结束以后,所有这些活动成为了早期温莎家族彰显王室存在意义的无尽努力的一部分。很多证据都表明变革势在必行。公务员体系当中的远古巨鳄克罗默勋爵(15)曾经警告称“君主制不像过去那样稳固了”。1918年11月,乔治五世在海德公园出席了一场有35000名退役军人参加的集会。他与其他王室成员露面的时候,人们倒是的确发出了喝彩声。但是他们随即就冲破了安保人员的阻隔,聚拢在国王周围,抱怨自己补助金太低,没有工作,住房条件太差。人多势众的示威者们不甚友好地包围了国王,而且还差点把他从马背上拽下来。现场竖起了抗议横幅,警察们险之又险地保护着他冲出了人群。国王一路无语地与威尔士亲王骑马回到了白金汉宫,下马说道:“这些人的脾气真有趣。”然后就摇摇头迈步走回宫殿里面去了。

在如此强大的政治压力下,慈善与访问活动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了君主制最重要的方面,足以与君主在国家级典礼仪式上的象征职能相提并论。日后的乔治六世国王此时被任命为了少年福利联合会的主席,日后的爱德华八世国王,此时的威尔士亲王成为了社会福利国家理事会的赞助人。他被派往英国的各处凋敝之地,尽情显示着他那著名的个人魅力。

与此同时,乔治五世开始着手绘制一张地图,用来标注王室已经完成的慈善工作。地图上有小旗标注着王室人员去过的地方,几乎有点作战图的意思。这张图上的内容很快被制成了表格,表明了每一位王室成员的具体贡献。每年到了圣诞节,这张表格都要送到桑德林汉姆让国王过目。一位传记作家这样写道:“国王研究表格的劲头就像船长研究航海日志一样。”当然,并非所有早期改革理念都会立刻得到接受。比方说有一位克里夫.维格拉姆(16),曾经在孟加拉骑兵团服役,后来成为了乔治五世的侍从。此人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就主张“效仿白宫的作法”,向包括学校教师与公务员在内的“各个阶级的民众”开放白金汉宫以及周遭园林。维格拉姆的理念要等到八十年后才能得到实践。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种新式君主制的创建过程。1917年危机催生的英国王室切断了与德国祖先以及俄国亲戚之间的联系,并且下定决心要比过去更加熨帖地将自己深埋在英国生活的土壤当中。斯泰姆福德海姆除了为温莎家族挑选姓氏之外,还在同一年里为温莎家族写下了立身原则:“我们必须引导工人阶层、社会主义者以及其他人的想法,他们心目中的国王不能仅仅是个摆设,仅仅是他们口中‘无关紧要’的过时体制,而应当是积极的行善力量……能够影响到社会各个阶级的利益与福祉。”这就是乔治五世为自己设立的任务,日后他的儿子与孙女也将会接过这项任务。这是英国廷臣所写下的最重要的语句,直到今天依旧保持着压倒一切的影响力。

自然,温莎一家依然极其有钱,身边围绕着贵族出身的仆从,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城堡与宫殿里远离人群。在二十年代的白金汉宫里面,温莎家族维持着专心致志的静默环境,厚重的窗帘与乡间生活将爵士时代的狂热噪音挡在了外面。战争结束之后,乔治国王与玛丽王后基本上一直呆在英国本土,从一战停战到国王去世之间十六年时间里,夫妻二人的海外出访时间总共只有七周。乔治五世更喜欢家人的陪伴,他是一位虔诚的乡间住客,每天的活动都安排得如同钟表那样精确。他最亲密的伴侣是一只宠物鹦鹉。而且他每天都要给自己的妹妹维多利亚公主打一个充满感情的电话。(乔治五世的诸多轶事当中有一条就涉及这个习惯。有一回维多利亚公主主动给白金汉宫去电话,接通以后她开口就说:“你好啊,老傻瓜。”结果接线员插进来说:“请您见谅,公主陛下,国王还没有上线。”)此外他还非常看不起文化人以及知识分子,将他们蔑称做“挑眉毛的”——后来他才发现正确的说法应当是“高眉毛”。

但是在政治层面上,伊丽莎白公主口中的“英格兰爷爷”是一个十分精明的玩家,一位擅长以退为进的大师。他决心赢得工人阶级批评家的称赞(如果知识分子实在拉拢不过来的话),并且很快就取得了成功。1924年,短命的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正式上台之后,乔治五世曾经在私下里揣测过自己的奶奶维多利亚女王会怎么看待这届政府——当时有人刻薄地形容这届政府的主事人们:“饿鬼书记员麦克唐纳,火车司机托马斯,铸造厂粗坯亨德森,还有开磨坊的克莱恩斯”——但是他还是竭尽所能地在白金汉宫、温莎城堡以及巴尔莫勒尔堡招待了新任内阁大臣。他甚至还与其中的几个人发展出了真正了友谊。十九世纪的帝国排场与爱德华时期的愤怒社会冲突在乔治五世治下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息。尽管有过各种负面预言,但是英国君主制依然再度成为了国家团结的象征,距离政治火坑也越来越远了。

这可不是什么可以等闲视之的寻常成绩。换一个人坐在王位上很可能根本玩不转。假如乔治五世那位体质虚弱却又放荡不羁的哥哥,克拉伦斯公爵艾迪,没有在1892年死于流感的话,英国的君主制恐怕早就完蛋了。娶了亡兄未婚妻的乔治五世有很多性格特点后来都在伊丽莎白女王身上表现了出来。他沉静虔诚,情绪内敛,坚定地信奉责任与家庭的重要性。七十多年前,爱国主义立场特别强烈的史学家阿瑟.布莱恩特(17)曾经这样谈论乔治五世:在其他智识水平更高的国家领袖们正在“宣扬社会解体的福音的时候,当许多社会领袖将粗鲁无礼与放纵生活包装成为社会时尚的时候”,乔治五世与他的王后代表了每一个体面英国人内心深处的隐秘信念。如果抛去华丽的辞藻,这段话同样可以用来形容女王。这并不奇怪。英格兰爷爷在女王人生的最初十年里一直是她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他曾经在白金汉宫的窗户后面向她招手(他的亲生子女从未享受过如此的温暖),并且很喜欢她的陪伴。乔治五世的去世也令她非常难过。此后他的遗孀玛丽王太后也密切参与了伊丽莎白公主的教育。女王不仅是她的父母的女儿,也是她的祖父母的孙女。1926年伊丽莎白降生的时候,她并没有仅仅成为单独一个家庭的成员,而是加入了一场家族运动。但是十年以后,这场运动却遭遇了险些倾覆的危机。

(1)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derick_Ponsonby,_1st_Baron_Sysonby

(2)http://en.wikipedia.org/wiki/Edward_Goschen

(3)http://baike.baidu.com/view/5250534.htm?fr=aladdin

(4)http://en.wikipedia.org/wiki/Arthur_Bigge,_1st_Baron_Stamfordham

(5)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Lansbury

(6)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Williams_(trade_union_leader)

(7)http://baike.baidu.com/view/9380882.htm?fr=aladdin

(8)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Strachey_(politician)

(9)http://chestofbooks.com/food/household/Woman-Encyclopaedia-3/Lady-Maud-Warrender.html#.U-oVCBf5t-0

(10)http://en.wikipedia.org/wiki/Clifford_Woodward

(11)http://en.wikipedia.org/wiki/Kenneth_Rose

(12)http://en.wikipedia.org/wiki/Reginald_Brett,_2nd_Viscount_Esher

(13)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Appleton_(politician)

(14)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y_Macarthur

(15)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B%E7%BD%97%E9%BB%98%E4%BC%AF%E7%88%B5

(16)http://en.wikipedia.org/wiki/Clive_Wigram

(17)http://en.wikipedia.org/wiki/Arthur_Bryant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