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3 -- 桥上

共:💬28 🌺14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3附:昭薨乾侯6

《昭十五年经》:

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p 1368)(10150004))(116)

《昭十六年经》:

九月,大雩。((p 1375)(10160005))(116)

《昭十六年传》:

九月,大雩,旱也。((p 1382)(10160601))(116)

我的粗译:

四年后的九月,我们又一次举行大雩,也是发生了旱情。

一些补充:

上面《春秋经》中记录的这次日食未见什么人直接因此遭祸,当时人也许是将旱灾归因于这次日食了。杨伯峻先生于此注曰:“此公元前五二七年四月十八日之日环蚀,此年实以周正之十二月为正月,若以周正计算,当五月丁巳朔。去年应有闰月而未闰,因当时历法固不甚精密,说见《元史历志二》。”

这是昭公时期鲁国的第四次“大雩”。同时郑国也发生了大旱。

————————————————————

《昭十七年经》:

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p 1383)(10170001))(116)

《昭十七年传》:

十七年春,小邾(zhū)穆公来朝,公与之燕。季平子赋《采叔》,穆公赋《菁菁者莪》(é)。昭子曰:“不有以国,其能久乎?”((p 1384)(10170101))(116)

我的粗译:

到我们昭公十七年春,小邾穆公来朝见我们主上,主上设宴招待他。在宴会上,季孙意如(季平子)唱了《采叔》,小邾穆公唱了《菁菁者莪》。叔孙婼(昭子)评论说:“要是治国没两把刷子,怎么能做得久?”

一些补充:

季孙意如唱的是:“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意在:“君子来朝,何锡予之?”小邾穆公回唱的是:“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意在:“既见君子,乐且有仪。”非常得体,所以叔孙婼夸他。

————————————————————

《昭十七年经》: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p 1383)(10170002))(116)

《昭十七年传》: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禦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余则否。”大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災,于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弗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p 1384)(10170201))(091、116)

我的粗译:

这年的夏六月甲戌朔(朔指该月的第一天),又发生了日食。负责应对的祝史向上司请示禳灾用什么贡品,叔孙婼(昭子)告诉他:“出现日食的时候,天子会停办宴会,派人在‘社’里擂鼓;诸侯则会在‘社’里献上祭品,派人在‘朝’上擂鼓;这是‘礼’。”季孙意如(季平子)却拦住说:“等一下,只有在正月朔,阴气未生的时候发生了日食,那才需要擂鼓、献祭品,这才是‘礼’。别的时候不用。”

旁边的大史赶紧说:“现在就是需要献祭品的那个月,当太阳过了春分点但还没到夏至点的时候,如果日、月、星出现灾异,就需要百官都穿起素服,主上取消宴会,日食时主上还得避出正堂和正寝,让‘乐’负责擂鼓,‘祝’负责献祭,‘史’负责朗读祝文。所以《夏书》上说,‘辰不集于房,瞽(盲人,当时常常作乐师)奏鼓,啬夫驰(监察官骑着马巡视),庶人走(农夫乱跑)’,说的就是应如何应对月朔时出现的灾异。而且现在正是夏四月,是所谓孟夏之月。”

但是季孙意如不听。叔孙婼在退朝以后说:“此人将要有不安分的想法了,他已经不把我们的主上放在眼里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曰:

此年六月无日食,日食在周正九月癸酉朔,而据《传》文,亦在周正六月。传文或是错简。此年应有闰,若闰在十月以后,则为周正十月癸酉朔。

杜《注》:“礼,正阳之月日食,当用币于社,故请之。”古人以夏正四月为正阳之月,周正六月即夏正四月也。请所用币即请示用何种物祭社。

杜《注》:“正月谓建巳正阳之月也,于周为六月,于夏为四月。慝,阴气也。四月纯阳用事,阴气未动而侵阳,災重,故有伐鼓用币之礼也。平子以六月非正月,故大史答言在此月也。”古人迷信,常以天象与人事相连,以夏正四月为纯阳之月,谓之正月,亦见于《诗小雅正月》。《正月》云“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夏正四月不应繁霜,故繁霜则忧伤。若周正正月,即夏正十一月,本应繁霜,何必忧伤?

啬夫之名见于《仪礼觐礼》、《管子臣道篇上》、《鶡冠子王铁篇》等。郑玄注《觐礼》,以为司空之属官;尹知章注《管子》,则以吏啬夫为检束群吏之官,人啬夫为检束百姓之官;《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则谓“啬夫,掌币吏”。《韩非子说林下》亦有啬夫,为县邑官。疑此啬夫为乡邑官。

杜《注》:“逸《书》也。”今伪古文《尚书胤征》作“辰弗集于房”。杜又云:“集,安也。房,舍也。日月不安其舍,则食。”杜未知日食,故误注。《周语》“辰在斗柄”,韦《注》:“辰,日月之会。”此辰字亦此义。每月朔日,日-月与地球成一直线,若月遮蔽日光,即月球中心离白道(月绕地球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之大圆)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之大圆)相交点入食限,则日食。若相交点在上限(十八度三十一分)外,则无蚀。

————————————————————

《昭十九年经》:

己卯,地震。((p 1400)(10190003))(116)

《昭二十一年经》: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p 1423)(10210004))(116)

八月乙亥,叔辄卒。((p 1423)(10210005))(116)

《昭二十一年传》: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问于梓慎曰:“是何物也?祸福何为?”对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其他月则为災,阳不克也,故常为水。”((p 1426)(10210501))(116)

于是叔辄哭日食。昭子曰:“子叔将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辄卒。((p 1427)(10210502))(091、116)

我的粗译:

四年后的秋七月壬午朔,又发生了日食,我们的主上就问梓慎:“是何物也?祸福何为?”这是什么征兆?会有什么样的祸还是福?梓慎回答说:“在二至二分的时候,如果发生日食,就没有灾。因为日月运行的轨道在春分秋分的时候是相同的,在夏至冬至的时候是相交的。在别的月就会出现灾祸。阳不胜阴,所以常会发生水灾。”

当时叔辄(子叔)为发生日食而哭泣,叔孙婼(昭子)评论说:“子叔将死,非所哭也。(叔辄要死了,哭的不是地方。)”到这年八月,叔辄就死了。

一些补充:

《春秋经》记录的一系列灾异,日食、地震、水旱灾、虫灾等,如未指明发生的地方,则多是本地的灾异,按某种当时人的说法,都是上天对本国统治者示警,都是要应在某些本国统治者身上的。

不过前面的士文子和这里的梓慎都在试图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释这些灾异,当然那时人对自然的认识还不像我们现在那么深入,所以虽然这些解释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值一提,而且即在当时也可能不是认识世界的最前沿,但这毕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所留下的一些痕迹。

叔辄所在的子叔氏是此时鲁国在三桓(季氏、叔孙氏、孟氏)以外另一个跻身卿位的家族。

————————————————————

《昭二十二年经》:

大蒐于昌间。((p 1431)(10220003))(116)

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p 1432)(10220010))(116)

《昭二十三年经》:

八月乙未,地震。((p 1440)(10230009))(116)

《昭二十四年经》:

二十有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孙玃卒。((p 1449)(10240001))(116)

一些补充:

“昌间”(杨注:江永《考实》云:“《括地志》,‘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有昌平乡,故山为名。’然则昌间其在泗水县境欤?”),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7.1,北纬35.5(阙里南)。

仲孙玃(孟僖子)是鲁国排第三位的卿,他死前把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其中一位会接替他当孟家的族长)托付给了孔子进行教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