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搁置主权争端进行产权合作的建议 -- 思想的行者

共:💬12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搁置主权争端进行产权合作的建议

就好像邻居之间都会有一些说不清的争端一样,中国与邻居也有不少的主权争端,怎么样处理这些主权争端?

我感觉近年来中国在与日本与东盟在主权争端问题上日趋强硬,已经脱离了邓小平的韬光隐晦的政策,显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少壮派色彩。

但是至少与中国处于崛起的关键点---即将崛起而未完全崛起,各种矛盾堆积在一起有集中爆发的风险,在这个崛起前的关键点采取强硬的对邻外交,我认为是非常不可取的。

外交和其他方面的政策一样,其实都是对利益的一种权衡,很多时候为了更重大的战略目的而放弃一部分利益是合理的。

问题在于用什么原则来进行国家主权利益的取舍。

如果我们观察毛泽东时代的对外维权行为,可以鲜明的看出一个特点就是对强者强硬,对弱者妥协。

对以苏联昧帝为代表的霸权主义,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毛泽东是毫不含糊的,但是对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争端,毛泽东就更多的从两国友好的角度出发,例如放弃藏南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这样。

毛泽东的强硬换来了昧国和苏联在中国周边的势力范围的大削弱,因而也就有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战略。

韬光养晦战略其实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战略,在毛泽东为中国赢得了战略空间的时候,实施韬光养晦,尽可能的减少外敌而专注自身的发展,中国也确实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步伐的加大,一部分少壮派军人主张抛弃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战略,主张以强硬的姿态来面对东海南海争端---这真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或者说在现在的这个时间段里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战略决策吗?

中国历史上太多的对外用兵而国内发生内乱导致亡国的事例,例如隋朝对朝鲜用兵,一方面耗尽民财民力,另一方面当隋朝大军远征朝鲜的时候,国内发生内乱,很快隋朝就灭亡了。

再比如吴国的国王夫差带领大军远征,结果与吴国近在咫尺的勾践率领卧薪尝胆的越军对吴国发动偷袭,吴国灭亡。

对外用兵是一个非常具有风险的战略行动,对此需要非常的谨慎。

再说今天的中国对昧国的一些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只能抗议,同时却对小国强硬粗暴,这会给人一种欺软怕硬的印象。

中国为什么重返联合国,为什么重新成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与毛泽东当年实施的欺硬怕软的国际战略是直接相关的,当年的中国凭借着自己和平的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次次的战略行动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而这些赞誉实际上是中国的重大的战略资产--或者说软实力的体现。

但是如果今天在没有能够通过国际法辩论清楚的情况下就贸然采取强硬行动,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或者说国家软实力的损害也是不算小的。

在我看来,与东亚各国,东盟各国形成经济一体化,通过一体化实现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中国的外交战略的基点。

而这样的一个战略判断实际上基于这样的一个判断:东亚,东南亚的崛起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东亚东南亚在不断的崛起过程中即使不成为整个世界的重心,也将是整个地球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一点可以从战后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增长几十年来领先于世界其他经济区域看出来。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东方文明领先世界,而过去的几百年是欧昧文明领先世界的时期,而现在,东亚东南亚文明在进行着持续了60年的赶超,这个赶超的势头还在不断的发展着。

因此,基于这样的一个战略判断,中国需要把东亚东南亚经济一体化当成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心或者至少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经济一体化需要各国间更多的关于历史,关于主权争端的和解,在分歧一下子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取迂回战略,暂时搁置争端。

这实际上是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战略,但是这个战略在近期貌似是抛弃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搁置主权争端,而实施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我的一个建议是各国可以在争端海域实施产权的合作(注意,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产权的合作),各方出一部分的资金或者技术实现东海,南海的资源开发的合作,经济利益各方分成。

主权争端对这个合作项目的影响是,这个合资企业的税收该给哪个国家?

显然,如果南海的合作项目的主权在中国,那么这个合资企业的税收应该归中国,但是在存在主权争端的时候,税收该交给哪一个国家存在争议。

我建议这个税收采取记账的方式,合作各方约定,等主权争端取得了共识了以后,相应的税再在各国政府之间进行税收的支付。

这样,就可以实现搁置主权争端的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