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人文主义谈话录 -- 万年看客
感谢到场的各位。能够在联邦俱乐部发言是我极大的荣幸。自从三十年前上中学以来我就听说过这个俱乐部,并且一直想成为其中一员。
话说得客气一点,过去的一年可谓紧张至极。出乎意料的各种各样的好事与坏事纷纷砸到了我的头上。
先说说不太好的事。我的书的出版日期——正好是一年前的昨天,去年1月11号——之前的两天,《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夹枪带棒的社论。自从我的书出版之后,每天我都会接到五百多封电子邮件,简直就像被炮弹击中一般。出版日当天,我受邀参加了《今日秀》,上场顺序排在《泽西海岸》的主演Snooki后面(笑声),《宿醉2》的剧组成员前面。Snooki遇到的问题无非就是下一步的作秀打算。可是轮到我上场的时候,主持人梅丽迪斯.维拉在清晨六点当着二百万观众向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究竟是不是一个怪物?”(笑声)这段访谈视频在五天时间里获得了五十万点击,而我的家庭也正式成为了整个西方世界最为臭名昭著的家庭。
再来说说好事。自从我的书出版之后,全国各地各种生活背景的人们纷纷在邮件里告诉我,我的书令他们又哭又笑,并且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家庭。他们的反馈抵消了我所遭受的一切不快,并且支持我度过了随后比较艰难的一段时期。
最后再来说说完全不着调的事。为了给《时代》拍摄封面,我家里居然放进来了两头活老虎(笑声)。工作人员告诉我,参与拍摄的不过是两头虎崽而已,一头六周大,另一头八周大,只要把它们当成大猫咪就行了。但是显然我们在沟通方面有点问题,因为实际拍摄用的两头老虎分别是六个月大与八个月大,完全是两头张牙舞爪的猛兽,脖子上拴着锁链,各自搭配了两名全身套着防护服的驯兽师,一面使劲拽着链子一面喂它们吃活鸡(笑声)。最不可思议的部分在于,摄像师为了追求画面效果,居然要求我拿出真正虎妈的气势,抓住小老虎的后脖颈子把它提溜起来(笑声)。我问道:“这些家伙不吃人吧?”驯兽师想了半天说:“大概不会,它们已经吃饱了。”(笑声)
言归正传,我的书之所以引起了这么强烈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误读了我书中的内容。正如你们所知道的那样,《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员仅仅看来我的书的开头部分,就写下了文章标题《为什么中式母亲更优秀》。我此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但是在这里还是觉得自己有必要再说一次:我在看到报纸之前根本没听说过、更没有选择这个标题,而且我也不同意标题的论点。我不认为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就一定更优秀。我相信养育孩子有许多优秀方式。而且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一位堂堂耶鲁大学法学教授不去研究全球化与外交政策,非要写什么育儿经,那时因为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恰好遇上了一场大危机。当时正好是我十三岁的小女儿露露的青春叛逆期。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我自己的个人背景。我父母都是中国移民,他们当年对我的教育非常严格。两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来到美国读博。他们刚刚来到美国的时候一贫如洗,冬天负担不起暖气费,只能整天在屋里裹着毯子。我父母要求我毫无余地的尊敬他们,对待我与三个妹妹的教育手段非常严格。实际上我在书里开列的那张举世闻名的清单——成绩不许掉到A-以下,不许在朋友家里过夜,必须学钢琴或者小提琴——仅仅是个玩笑而已,但是我小时候这一切都是我父母对我实打实的要求。这套做法对我很管用。今天我和我父母关系很好。我在假期经常去他们家拜访,他们和我的孩子也很亲。我能有今天多亏了他们的教导。尽管小时候我也整天抱怨我们家管得太严,但是今天回头再看,我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当然他们也很爱我,没有爱是不行的——是我所得到过的最好的礼物。因此尽管我丈夫不是中国人,我还是想要按照中国家长的方式来养育我的大女儿与二女儿,索菲亚与露露。
教育索菲亚其实特别简单。她是个随和的孩子,也很上进,基本上用不着我的督促。此外她的个性也很强。比方说她专门要求我在全书末尾表明她自己的立场:“妈妈,读这本书的人都会以为你用高压手段对付我。其实我是自愿配合你的。”如此顺利的开局令我骄傲起来。做家长也没什么难的,只要态度强硬一点就行了。但是接下来我的二女儿露露也出生了,而且她是个火爆脾气。于是我就栽了个大跟头。露露和我自从第一天就斗得不可开交。其实比第一天还要早,早在我怀孕的时候她就特别活泼,把我踢得青一块紫一块。在我看来,她一生下来就知道如何说“不”。尽管我在去年一年时间里一直在极力解释,我写这本书是因为书中内容很有趣(笑声),但是书里却充斥着两个女儿和我之间的激烈冲突,而且最后总是她们占上风。从媒体的角度反过来看我自己的感觉很奇怪。比方说有一家媒体就这样写道:“蔡美儿残忍地将三岁大的女儿赶到了冰天雪地里。”但是实际情况其实在第二章第四页已经写清楚了。没错,那一天的确很冷,露露当时的确也只有三岁。那是我让她学钢琴的第一天。我让她在钢琴前面坐下,但是她的反应却一点也不像索菲亚。她抡起两个小拳头,死命地冲着钢琴一通乱砸。我让她停下,她就高声尖叫,拽自己的头发,扯我的耳朵。我们两个闹腾了足足有一刻钟,最后我把她拖到大门口,打开门说道:“露露,你要是再不安静下来,我就要把你赶出去了。”当时外面很冷,露露身上就穿着毛衣和短裙,连外套都没有。可是她一步就冲到了门外,然后转过身来瞪着我。当时我吓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看过书的读者们都应该知道,最后我用热巧克力与饼干才把她哄回屋里来。那一刻我意识到,她宁肯在外面挨冻也不肯听我的话。以后的情况基本上大同小异,每一次都是她最终占上风。书中还有另一次关于音乐的事件,你们很多人或许都能感同身受。在一次小提琴练习期间,露露突然喊道:“妈妈你够了!”我说:“我什么也没说!”她说:“你的想法太大声了!”(笑声)当时我的确在想她的手肘太高、姿势不对之类的东西。
总之,全书前三分之二的内容都以幽默风格为主,穿插着不少自我嘲讽。但是后三分之一内容的风格就大不一样了。书中内容变得更严肃了,因为我的生活恶化了。露露在十三岁那年开始了叛逆。以前我们也经常吵架,但是每次都能和好。但是这一回我能感到她不一样了。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的原因,她变得极其易怒,疏离,粗鲁,看什么都不顺眼。正在这时,她的妹妹卡特琳又得了白血病,必须接受骨髓移植。这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两年。我一直是一个自信过头的母亲。但是那时候我开始扪心自问:“难道我的家庭正在解体吗?难道我的一切都做错了吗?”我在这里不想剧透,但是全书的最高潮发生在莫斯科红场。我和露露十分难堪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尖叫着闹翻了。她对我喊出了一番最令我痛苦的话,就算梅丽迪斯.维拉的杀伤力都不如她。“我恨你,我恨这个家,我恨小提琴,你是个自私鬼,你除了打击我什么都不会,你说你是为了我好,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
我觉得我在书里面对于自己的剖析还是很深刻的,基本上把自己的错处都挑出来了。总之在这次事件之后,我开始全面反思自己的家教原则,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老天,我真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女儿!”然后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小提琴一下子就变得无关紧要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我还是让她放弃了小提琴,尽管当时她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她更喜欢打网球。我对她管得更松了。她有了自己的Ipod与脸书页面,过去两个月她在同学家里借宿了四次(笑声)。顺便说一句,这些改变并不令我感到高兴,我只是没有选择而已。
所以《虎妈战歌》只是我对于自己的子女教育经历的总结,不是子女教育指导,也不是假装专家的尝试。实际上,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日期正是我和露露在红场上大吵大闹的第二天。那天早上我起床之后打开电脑就开始发呆。我这人写东西很慢,往往盯着屏幕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一天时间能写两个句子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但是这一回我可谓文思泉涌,仅仅花了两个月时间就写完了全书的前三分之二,我的两个女儿与丈夫看过了其中的每一页。为我审稿成为了我们全家的活动。令人尴尬的是,这本书的文学性在我的设想当中要强得多。尽管书中内容全都是真的,但我并没有打算写一本回忆录。我的榜样是戴夫.艾格思为喜剧名家戴维.塞达里斯撰写的传记《令人震惊的天才与令人心碎的工作》(A Heartbreaking Work of Staggering Genius)。我特别喜欢那些叙述者不太可靠的书,作为读者你最好不要照单全收,因为字里行间充满了自我矛盾。所以我故意没有将书中角色写得特别圆满,并且借用我两个女儿的批判口吻表达了事件真相。只要你仔细读一读,就会意识到,我的女儿们根本不像我当年那样是从传统亚裔家庭当中成长起来的。我当年根本不敢与父母顶嘴。相比之下,我的故事当中充满了索菲亚与露露坚强且叛逆的声音。许多浅尝辄止的读者并没有意识到,这本书其实是在宣扬叛逆。露露自然是个小叛逆。而且在全书最后一章,我还揭示了我父亲当年也是他们家的叛逆分子。他当年也是在大闹一通之后闯出了家门,此生再没有回过亚洲。而且整本书的基调也极其不妥协。我母亲第一次看完书稿后告诉我:“中国人绝对不会写这种书!”(笑声)
所以我这本书的内容实际上比你们有些人的印象更复杂。不过话虽如此,这本书的确也体现了我自己的立场。这是我应得的。如果让我把我的孩子们从头教育一遍,我还是会采取我以前的做法,仅仅采取一点微调。我不打算向所有人推荐我的方法,更不认为我的方法就一定比其他家长更好。但是我为自己是一位严格的母亲而感到骄傲,我为我的女儿赶到骄傲,而且现在我与我女儿的关系也很好。同时我还认为,总体而言,西方家长的教育方式——我这里所说的“西方家长的教育方式”仅仅是泛指而已,西方的家长教育方式也有千百种,即便今天在座的各位肯定也是各有高招——过于放纵与宠溺了。我相信,西方家长完全可以稍微提高一下自己对于子女的要求,而且我们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迎难而上。
最后我想再说三点以供讨论。首先是对于我的观点的最常见误解之一。假如我面前摆着一个魔法按钮,可以让我为我的孩子们选择快乐或者成功,那么我一定立刻选择快乐。这种事根本不用想。我只是觉得情况没这么简单。我不认为只要告诉孩子们“你们想干什么都行”或者“你真完美”,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快乐的成人生活。实际上我甚至不认为他们会因此自然而然地得到快乐的童年生活。关于金牌与满分成绩之类的笑话暂且不论,我认为所谓虎式教育与成绩或者成功根本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且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实际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认知。如果他们不找借口,不怪罪他人,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那么他们想干什么都能干成,任何障碍都挡不住他们,别人的想法永远不会左右他们。我的父母当年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也这样教育了我的女儿。
其次是一条挺有趣的事实。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其中也包括中文。这本书在中国尤其受欢迎,可惜受欢迎的理由完全不对。在中国,我的书遭到了彻底反方向的营销。我第一次看到中文版的封面就立刻给我的经纪人与丈夫打电话:“这可不行,咱们得告他们!”这本书的英文标题是《虎妈战歌》,中文版的标题却是《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笑声)。封面则是我站在三色旗前面。但是当我与中国的律师、法官、朋友以及熟人谈过之后,他们全都向我保证,这个封面尽管看上去俗不可耐,但是促销效果却很好。因为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与美国截然相反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即便是小学生每天也会从早上七点学习到晚上十点。每次大考之后成绩都要公布。老师不让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不好的学生交往。社交与放松时间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在同学家过夜。我最近刚刚去了一趟中国,目的是写一篇关于中国女性亿万富翁的新闻报道。结果一大群人在演播室里对我连番发问,显然是把我的书当成了指导手册。他们问我,中国家庭教育最需要采取的做法是什么。我想了想说道:“我这么说你们可能不信,但是我认为中国孩子的玩耍时间应该更多一些。”(笑声)顺便说一句,我认为美国在这方面应当反其道而行。
最后,在长期以来的炒作当中,人们都认为我这本书描写了中式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对抗。但是这并非我的用意。仔细想想的话,所谓虎式家教与美国传统开拓者与奠基者的教育方针并没有什么不同。我小时候接触的儿童文学,例如《伍德龙一家》(Caddie Woodlawn),《自由战士》(Johnny Tremain),还有《草原上的小木屋》,全都反映了这种精神。说道借宿,你们认为林肯小时候在别人家里借宿过几次呢?将整个美国从大萧条当中拉扯出来的那一代人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呢?我认为他们大概不会整天只想着怎么让孩子玩得更快活。对于他们来说,家教就意味着向子女灌输工作伦理,让子女明白尊敬与责任的意义。我写这本书并不是为了与外交政策扯上关系。我之前已经出过两本这方面的书了,可惜没人看(笑声)。但是这种关系的确是存在的。家教与国家未来之间的确存在着关联。无论我们这些家长喜欢与否,我们都要养育这个国家的下一代。我们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子女的福祉,还要考虑美国梦能否持久延续下去的问题。或许现在我们应当抓住时机,重新拾起那些传统的美国价值观——不是中国价值观——例如勤奋、责任、顽强与尊重卓越。谢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33-佩恩.吉列特:如何以理服人 2 万年看客 字14819 2014-06-15 08:54:26
🙂32-Daniel Dennett:你是不是无神论者? 4 万年看客 字16329 2014-06-15 08:50:43
🙂31-加来道雄:二十年之后的未来 5 万年看客 字20658 2014-06-15 08:46:16
🙂30-蔡美儿:虎妈自道
🙂附注 万年看客 字147 2015-02-06 02:14:17
🙂29-James Gleick:论书籍的未来 5 万年看客 字22603 2014-06-05 09:30:31
🙂附注 万年看客 字153 2015-02-06 01:55:00
🙂28-Hans Rosling:有魔法的洗衣机 4 万年看客 字4959 2014-06-05 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