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经济问题 -- 语迟
七大形成的中央机构不能适应建国后的局面,中央52年就在考虑八大和中央机构调整的事儿了。
借鉴苏联经验,把决策和日常执行分开,设立书记处,没那么多阴谋论。
你的那段话其实已经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毛直接指挥下的书记处架空了政治局,周向书记处汇报工作,你觉得周真的是向邓汇报吗?其实邓不过是个代理人而已。
八大本来就有搭建接班梯队的意味,在几个一方诸侯里,年龄合适、能力也行又没被高饶牵连的,还有哪几个?
让毛刘周朱陈还兼着日常决策执行的书记处,那和七大有啥区别?能适应建国后那种繁复的政务?
还架空政治局呢?政治局兼了书记处职能,还设书记处干嘛?
日常决策和执行在很多时候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作为一个负责日常执行的机构,权力越来越大,是很常见的机构演变过程。举个例子,为啥首席执行官(CEO)权力越来越大?从中国历史来看,机构演变也有这种规律。
啥叫都热?周不热?陈不热?
彭德怀在庐山说:增产30%以上是肯定的。李先念还反对农民自留地产量不征购呢。
这当中,刘邓热得超出群侪而已!
刘在大跃进里的狂热,不用本狐在这里一一列举,太多了。
至于邓,书记处确实责任很大。啥站谷堆、1000万亩万斤田等热度不提,书记处究竟是怎样履行职责的?
比如,57年反右:
这里不能不说书记处有责任。省委怎么搞、市委怎么搞、县委怎么搞?应该检查督促,应该了解情况,及时发现毛病加以纠正。第一段反右派斗争,统战部李维汉召开民主党派的座谈会、工商联的座谈会,了解民主党派、高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分子中间的反右派情况,及时向中央反映,提出建议。等到反右派斗争往下开展的时候,就没有像统战部那样的部门来帮助书记处干这件事了。书记处总以为有理论、有政策了,照政策办事就成了嘛!对干部的情况,对干部中存在的缺点,没有检查,没有督促,没有发现问题。
这难道就是举重若轻?
60年下半年,粮食问题暴露,中央紧急出台了“12条”:
邓小平、彭真同志认为农村有了12条就行了,不需要作新规定了。毛主席还说不行,农村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调查。他亲自带了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分别到了广东、湖南、浙江调查,搞出了人民公社工作条例60条;然后小平同志主持搞了国营工业70条;接着搞商业、手工业、国防科学、文艺等一系列条例。毛主席说,光有总路线还不够,还要有为总路线所需要的具体工作条例,具体工作路线。
工作方法问题也怪主席?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6 层
🙂这种人估计已经教育不好了 2 本因坊幻庵 字0 2014-05-15 07:23:22
🙂客观地说,主席也热过一阵 29 老老狐狸 字7854 2014-05-15 05:39:18
🙂你这个恰恰不客观 1 常识主义者 字1346 2014-05-22 04:30:18
🙂你完全是凭想象,不仅是想象历史,也想象别人的“观点”
🙂主席是头脑发热过,不过主席也是最早开始纠偏的 24 阴霾信仰 字539 2014-05-15 21:19:35
🙂原来拔白旗插红旗是他提出来的 桥上 字0 2014-05-22 11:36:00
🙂科学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谁在大跃进期间犯有严重错误? 82 老老狐狸 字29606 2014-05-18 09:22:32
🙂关于<<毛泽东文集>>的收录 9 Juventus 字1833 2014-05-26 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