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的植物 -- 桥上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紵。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高亨先生注:沤麻,把麻浸入水中。麻要经过几天水泡,才能剥下麻皮。紵(zhù),《释文》:“紵字又作苧(zhù)。”麻之一种,今呼青麻。菅(jiān肩),禾本科植物,秆高近三米,开白花。沤之使柔,可以织席编筐。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79)《陈风东门之池》)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里的“可”字作“何”字解可能更合理,“何”字应该本来就是“可”字的孳乳字,古人将“可”字借用为“何”字并非错别字,而且《诗经》中的“可”字作“何”字解已有先例:《魏风葛屨》和《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的“纠纠葛屦,可以履霜?”,《陈风衡门》中的“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都有先生将其中的“可”字作“何”字解。
要知道,诗中提到的“沤麻”、“沤紵”、“沤菅”是很脏的农活,会沤出一坑臭水,在《左传》中就记载了因为“沤菅”的臭水污染水源起争执而丢了一座城池的事情:
三月,吴伐我,子洩率,故道险,从武城。初,武城人或有因于吴竟田焉,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及吴师至,拘者道之以伐武城,克之。(《哀八年传》(p 1648)(12080202))(136)
至于所谓“池”,在当时一般指护城河,诗中东门外的“池”人来人往,并不是相对封闭的水坑,因此,无论从技术上讲,还是从情理上讲,都不是适合“沤麻”、“沤紵”或“沤菅”的地方。而且,如果“可”字不作“何”字解,那就是把“彼美淑姬”与“沤麻”、“沤紵”以及“沤菅”直接联系在一起,也未免太煞风景了。
反之,如果“可”字作“何”字解,则是把沤的臭烘烘的“麻”、“紵”、“菅”比喻为不够格的男子,这样诗中唱出的场景更合情理,也更顺畅,可见下面我的粗略译文:
东门外的城河啊,怎能用来沤麻呢?美丽贤惠的“姬”姓姑娘啊,谁配和她对歌呢?
东门外的城河啊,怎能用来沤紵呢?美丽贤惠的“姬”姓姑娘啊,谁配和她对语呢?
东门外的城河啊,怎能用来沤菅呢?美丽贤惠的“姬”姓姑娘啊,谁配和她对言呢?
在周代,“姬”姓是统治部族,所以他们部族的女子是美丽的象征,是异姓贵族——尤其是陈国的“妫”姓贵族——向往的对象。
《诗经》中还有很多句子提到“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05)《王风丘中有麻》)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高亨先生注:蓺,古藝(艺)字,种也。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33)《齐风南山》)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高亨先生注:婆娑,舞貌。市,市场。(《潜夫论浮侈》引市作女,比今本《毛诗》更好。)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77)《陈风东门之枌》)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高亨先生注:禾,谷子,其实为小米。役,借为颖,禾穗。穟穟,谷穗下垂貌。幪幪,庄稼茂盛貌。瓞(dié迭),小瓜。唪(běng)唪,结实累累貌。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400)《大雅生民之什生民》)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高亨先生注:茹藘,疑当作藘茹,传写误倒。藘借为纑(lú),麻也。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24)《郑风出其东门》)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高亨先生注:苴(qū区jū),一种麻,现在称青麻。樗(chū初),木名,似椿,叶臭,又名臭椿。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99)《豳风七月》)
在《左传襄十七年传》中,就提到用“苴”作为纤维材料:
齐-晏桓子卒,晏婴麤縗斩,苴绖、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p 1033)(09170701))(102)
“麻”在当时不仅是纤维原料,还是食品原料,是五谷之一。但“麻子”不太好吃,所以后来逐渐“麻”就主要作为纤维原料了。
与“丝”相比,“麻”,也包括“苴”等,是常见易得的纤维原料,那时中原地区还没有栽培棉花,所以那时的“布”是指“麻”布,用“麻”制的衣服则称为“布衣”,而且常以“麻布衣”与“丝绸衣”相对,用“布衣”作为平民的代称,反映出与“丝”相比,“麻”是更加大众化的材料。
另外,用“麻”编的鞋称为“麻鞋”(杜甫《述怀一首(此已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用“麻”搓的绳称为“麻绳”,还有装粮食的“麻袋”等等。
提到“麻”的还有另外一首诗:
《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jiān)、蒯(kuǎi);虽有姬、姜,无弃蕉萃(qiáo cuì);凡百君子,莫不代匮。’(《左传成九年传》(p 0845)(08091002))(068)。这一段《诗》不见于今天的《诗经》,属于“逸诗”。这里提到的“丝、麻”是纤维原料,“菅(jiān)、蒯(kuǎi)”则是编织材料,常见的编织材料还有芦苇、麦草等,更坚硬的编织材料还有荆条一类,以及竹子,总之,古代的人们主张要充分地利用各种天然资源,物尽其用,这段《诗》就反映了这种思想。
下面还有一些古人提到“麻”的例子:
冬,葬敬嬴,旱,无麻,始用葛茀。(《左传宣八年传》(p 0697)(07080501))(064)
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左传定九年传》(p 1572)(11090302))(128)
季孙练冠、麻衣,跣行,伏而对曰……(《左传昭三十一年传》(p 1510)(10310201))(116)
闲持竹锡深看水,懒系麻衣出见人。(唐-皎然《春日杼山寄赠李员外纵》)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唐-武元衡《赠道者(一作赠送)》)
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唐-齐己《寄梁先辈》)
最后的这两句诗固然难免夸张,但诗人是在借物喻人,而《中国植物志》中曾写到:苎(zhù)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茎皮纤维细长,强韧,洁白,有光泽。苘(qǐng)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 Malv.):茎皮纤维色白,具光泽。这都是“麻衣胜雪”的基础条件。
在古代诗人抒写田园风光的时候,也常常提到“麻”,因为“麻”一直是农村的重要作物之一:
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南朝-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
麻垄方结叶,瓜田已扫箨。(南朝-宋-鲍照《秋夜诗二首之二》,箨音tuò)
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唐-杜甫《喜晴(一作喜雨)》)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沤麻池水里,晒枣日阳中。(唐-白居易《闲坐》)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北宋-苏轼《浣溪沙》)
————————————————————
古人所称的“麻”,首先是指桑科(Moraceae)大麻属(Cannabis)的Cannabis sativa Linn.——大麻(本草经),又称:山丝苗(救荒本草),线麻(东北),胡麻、野麻(江苏),火麻(湖北、云南、四川、贵州)。
早在二世纪时,东汉崔宴即指出大麻有雌雄株的区别。分别称雄株为“枲(xǐ)”或“牡麻”;称雌株为“苴(jū)”或“子麻”。大麻有二亚种。ssp. sativa生产纤维和油,具较高而细长,稀疏分枝的茎和长而中空的节间,如锡金、不丹至我国通常栽培的大麻(火麻);ssp. indica (Lamarck) Small et Cronquist,生产大量树脂,特别是在幼叶和花序中。其植株较小,多分枝而具短而实心的节间。后者乃是生产“大麻烟”违禁品的植物,在大多数国家禁止栽培。
大麻在古代既是纤维原料,又是粮食作物、五谷(黍、稷、麻、麦、豆)之一:
汉代有谚语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史记三王世家》褚先生引),下面的图片就可看到麻秆直立的特性,而另外几种以“麻”称的植物也有这个特性(见更下面的图片):
还有好多种以“麻”称的植物,大都用为纤维材料,但也有例外。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的Gastrodia elata Bl.——天麻(开宝本草),又称赤箭(神农本草经),其原变型为Gastrodia elata Bl. f. elata——天麻,也叫红天麻(产区土名),产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诸省;其变型还有Gastrodia elata Bl. f. viridis (Makino) Makino——绿天麻,产东北至西南诸省区;这是一种珍贵药材,不是纤维材料,也与古人所称的“麻”无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草34 甫田:莠、稂 3 桥上 字6586 2014-06-01 05:02:34
🙂草33 东门之池:麻、苴、紵、藘(下) 3 桥上 字6331 2014-05-16 05:07:21
🙂草33 东门之池:麻、苴、紵、藘(中) 2 桥上 字6013 2014-05-15 05:16:10
🙂草33 东门之池:麻、苴、紵、藘(上)
🙂草32 采菽:菽 2 桥上 字7186 2014-05-13 05:38:37
🙂草31 葛覃、葛藟、葛屦:葛(下) 4 桥上 字5809 2014-05-12 06:00:10
🙂草31 葛覃、葛藟、葛屦:葛(上) 6 桥上 字8888 2014-05-11 10:20:54
🙂草30 七月:薁 2 桥上 字4718 2014-05-10 04: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