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拍的很好,值得一看。 -- 金陵明安

共:💬238 🌺1143 🌵5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以前老家那边也有“麦客”

  我的老家在唐山东北与秦皇岛交界的地方。两个级市的地理分界线就是燕山。山南面是平原,间有起伏的丘陵,北面就全是山区,间有盆地。联系的通道便是一个个山口,因此老家这边就统一称呼这些山里人家叫“口外的”

  大约是90年代吧,当时老家这边是套种,即将一块地分成ABABAB这样两种重复的条块。第一年秋,大约是寒露节气,A条块种冬小麦,第二年夏至左右收获。收获后空置一段时间,至立秋种大白菜,大约在立冬前后收获,之后空闲至第三年春种玉米,大约在秋分后,也即十一前后收获,然后到寒露时节重新种小麦,完成一个循环。总结起来就是两年三熟。B条块其实也是同样的内容,只不过二者刚好错开,比如A条块现在长的是玉米,那么B条块现在就种白菜,等A收了玉米,这边厢刚好白菜成长,等然后A条块种小麦。

  这种套种法看起来很乱,而且一年到头地里总有活,总也干不完。但好处是在同一年当中,夏天可以收一季小麦,秋天收一季玉米,冬天收一季白菜+萝卜,如此则一年粮菜不愁。估计是以前饿怕了,如此虽然累点,但也免得青黄不接。

  好了,回到正题,正因为是套种,小麦收割后,接着要种白菜,所以老家收麦的方式是“拔”,我们称之为拔麦子。即将整株麦子拔出来,抖净土,然后捆成捆。而不是像电视里讲的那样用镰刀割——割完之后留下麦茬,没法种白菜。大家可以想像,这活比割麦子要累的多。我7、8岁就下地干农活,这么多年最讨厌的就是拔麦子了。大热天,钻进玉米地里弯腰拔麦子,为了防止麦芒与玉米叶割伤皮肤,还得穿和严严实实的。又闷又热。

  10多岁的时候,我一天最多能拔个三两分地,那也得手打泡。可每到此时,就会有大批“口外的”人来打工,大约四十块钱一亩,这些人的干劲让我瞠目结舌,我们一家四口要干一天的活,这帮人,随便来一个,一个上午就能干完。就像一个机器一样不知疲倦。

  一个人一天收五六亩,大约可得200元钱。

  大约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吧。经济大发展,本地人普遍有了其它工作收入,渐渐没有时间去打理庄稼,于是费人费力的套种法被抛弃,改成了一满天星的种法,一季麦子一季玉米。刚好从南边来了大型联合收割机,50块一亩,直接收粮食,于是在短短两三年内,这些口外的拔麦子的人便没了市场。

  之所以写这么多,其实还是感叹,技术的进步对于传统行业的摧毁,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为任何人回顾停留,跟不上的,最终都会被抛弃,如那些麦客……

通宝推:板砖黄,shinji,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