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 老老狐狸

共:💬316 🌺3471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张杂谷

张杂谷是张家口市农科院从1969年开始选育的新品种,从1#到6#共有6个品种,具有根系发达、抗旱性强、适应性广、节水耐瘠、优质高产等特点。

2008、2009年,“张杂谷”在埃塞俄比亚试种成功,亩产达到300公斤,比当地主要作物苔麸、手指谷产量高1倍以上。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专程到张家口考察,评估后认为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紧缺、干旱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杂交谷子对世界粮食安全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粮农组织将在全球推广“张杂谷”,目前,已经把塞内加尔、贝宁等9个非洲国家列为推广试点。

张杂谷是张家口农科院两代人四十多年接力研究奉献奋斗的结果。萌动于文革前,启动于文革中,经历了一代主持人崔文生的奠基成熟期、二代主持人赵治海的接力成果期。

1962年全国著名谷子专家李东辉调往省农科院时,他把张杂谷的科研重任压在了崔文生的肩上。作为全区主要作物品种的谷子,当时产量徘徊在亩产100公斤左右。

1969年,崔文生担任谷子杂种优势利用课题主持人,正式开始张杂谷的研究工作和四十多年的沙岭子与海南岛间艰辛的南繁北育。

1973年崔文生培育出国内外第一个谷子高度雄性两系不育系 “蒜系28”及其两系杂交种“蒜系28×张农10号”。

1978年,崔文生育成的国内外第一个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蒜系28”及其两系杂交种“蒜系28×张农10号”,“蒜系28×张农10”亩产达500多公斤。

1978年3月,崔文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

1983年崔文生开始着手建立谷子"动态基因库"培育谷子综合种的研究工作。

1986年河北省谷子研究所成立。

1987年,崔文生在自己选育的杂交组合F5代群中首次发现一不育穗。1989年,育成谷子光敏雄性不育源“292”、1995年育成谷子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821”。

1994年,崔文生到退休年龄,赵治海成为杂交谷子课题二代主持人。

2000年,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1号”,其后,2、3、4、5、6#……先后问世。

2003年,张杂谷当年示范面积5万亩,平均亩产394公斤,亩增产粮食150公斤,增产谷草150公斤。

2005年示范推广18万亩,平均亩产403公斤,亩增产204公斤,最高亩产510公斤。

2006年示范推广25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亩增产189公斤,最高亩产650公斤。

2007年“张杂谷”示范推广40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亩增产211公斤,最高亩产810公斤,创世界谷子最高记录。

通宝推:胡一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