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悲观看中医——从发展的角度 -- sarn

共:💬1131 🌺2386 🌵17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失去的下一代

再随便说两句。

为什么现在网上对中医持无所谓或者反对态度的人越来越多?在我看来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做得越来越好了,而与中国传统思维有关的内容越来越少,而年轻人在网上的话语权比现实中大不少。我并不是说科学或者中医必定有一个对的或错的,而是目前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一定程度上确实有与狭义上的“科学”(依托数学和实验从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不相容的部分,单受过一方教育的人确实无法同时完全接受两种观点。换句话说,中医没能很好地培养下一代对中医的感情,而科学做到了。

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教育系统为这种科学的培养服务:小学的自然,初中高中的理化生,到大学各个理工院系。师范院校也为这个系统输送了大量受过相对严格的科学训练的师资力量。教学用的器具和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也渐渐跟上来了。学校也有科技知识比赛,科技小发明等活动。社会上,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也通过讲座、科普读物、科技新闻等形式也有效地提高了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一批所谓“迷信”科学的人是必然的。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后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毕竟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有受过一定科学训练的人去做,而且这种工作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

西医,或者说19世纪依托科学才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被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年轻人接受是很自然的事。小学的《十万个为什么》就从西医的角度解答了人体的结构,学过初中生物的人就能明白为什么发烧后消化不好,高中生就可以算后代有遗传病的概率了。西医的启蒙教育实际上也是贯穿基础教育始终的。

中医启蒙的缺失,当然可以图省事归结为有关部门没有开设中医、国学等相关内容的课程,但是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我没有见到有中医写一本给小学生的中医科普读物?面向学生的动物、兵器图鉴一抓一大把,为什么没有中药的呢?为什么没有见过面向中学生的中医讲座?再者,像《海尔兄弟》那样科普痕迹非常明显的动画,是不是可以考虑做一个中医版本的?

退一步讲,假设中医有朝一日可以走进课堂,在“真正的中医”都无法批量培养的情况下,恐怕全国各个小学中学的师资质量也是无法保证的。教授的形式,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恐怕也难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现代科学虽然庞杂艰深,但教材的编者们设计了很多有趣而且显著的实验穿插在课本中,说白了就是变着花样让学生亲眼看到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正确性,增加自己的说服力:强酸强碱高温低温下酶的失活和复原是能被预测的,科学不是变戏法,不是瞎猜。而且实验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为什么很多人讨论中医的时候都会提到“双盲”?因为大家在学校里做实验就是这么要求的。在中医与(狭义的)科学的部分矛盾不解决的前提下,中医如何与这种立体的教学模式相竞争提升自己的说服力呢?比如说,在习惯了显微镜下看到口腔上皮细胞这种简单直接的科学视角后,学生如何去理解“经络”这样具体而又抽象的概念?

没错,科学不能解释所有的人体问题,但起码目前中国的科学教育一直在向学生灌输“科学最终会解决绝大多数物质层面的人体问题”这一乐观态度,因此很多人是不会因为当下科学困境而抛弃科学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目前的科学教育确实没有主动排斥中医的话语,相当多的人出于兴趣也会对中医有所涉猎甚至深入研究,但是比起目标明确、规模化的科学教育,这种个人的、自发的学习对于中医的传承实在是杯水车薪。

此外指望通过成功的医案,也即靠医疗市场来证明中医实际上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有太多的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行骗,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有效整治,市场很可能对中医的形象有反作用。就像如果科学的教育不是通过学校这种正规的、公益性的方式进行,也会有很多迷信邪教打着科学的旗号搅乱市场,最后导致反智主义流行。此外通过家庭的教育传承中医也很不靠谱,现在年轻人抛弃的父辈观念多了去了,中医未必能幸免。

以上说的是一种趋势,我觉得对中医还有些想法的人都不能忽视这种趋势,它决定的是未来的走向,而非当下,当下的事例和数据不足以让人有任何乐观的理由。我害怕,如果这种教育的现状持续五十年,就不会再有今天这样的争论了——即便中医是最终的真理。

通宝推:普鲁托,jent,左右采荇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